1. 俄罗斯经贸概况及油气安全战略

2.当前世界经济政策形势有何特点

匈牙利油价行情走势_匈牙利石油公司

金融风暴,它像飓风一样摧毁了它所涉及到的一切世界经济制度。在短短几个月里,世界已经从担心通货膨胀和145美元的石油变成了担心通货紧缩和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很多国家,特别是许多的债务国家,正在经历着眼前一系列的惊恐不安的。冰岛濒临着破产,匈牙利在提高利率,然而世界其他地方却是在降低利率,试图挽救濒临崩溃的行情。阿根廷甚至取了极端的行为,接管了私人养老基金的运营,表面上看来似乎为了防止重演违约危机。

与这些国家对比,中国处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中。基于大国经济,中国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处于一个最不受影响的位置。中国有许多优势去保护自己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高达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往来账和预算盈余,使得中国有足够的财政实力的去投入,基本上摆脱经济衰退。

许多西方国家都希望中国能够抵御金融危机,继续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引擎去启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一些人甚至要求中国解救美国的资产。

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称赞中国在战胜全球金融危机中所进行的合作,并敦促下一届继续同中国进行积极的战略经济对话。亨利·鲍尔森表示,中国虽然也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但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 “一个稳定、繁荣与和平的中国符合中国人民、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最大利益,”他说,“部分中国人因为看到美国金融市场最近的失败,认为中国应该放缓改革的步伐。“但是我们在金融系统中犯的重大错误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中国可以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并且继续走‘能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巨大利益’的改革之路。”

著名的投资者乔治·索罗斯在最近的访中表示:“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已经开始下降。在过去的25年里,我们始终保持着经常项目赤字。中国人和各产油国则获得了赢余。我们消费远远多于生产。在我们把债务越堆越高之际,他们在储蓄,在创造财富。这个趋势将持续:中国人会获得世界上更多的份额,因为他们会把他们的美元储备和美国国家债券变成实业。这将改变权力分配。权力之向亚洲方向推移是美国在过去25年里过度承诺的结果。”

一些重要的西方人士已经看到,在美国上升势头停滞的情况下,中国的影响力却与日俱增。尽管中国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如房地产市场的衰退,但是,当其它国家在深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时,如果中国实行审慎的经济政策,中国很可能在这一紧要关头成为一个援助者,最终取得比以往更高的世界地位。

金融风暴,油价降,很多东西降价了,很多带污染源的小型工厂倒闭了改善了生活环境,我做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我觉得我是受益者!

当然对公务员更是受益者,物价降了还猛加工资!

如你是种田,养殖的农民兄弟,你觉得你是得益了~!~~

 俄罗斯经贸概况及油气安全战略

百点长阳之后将何去何从

戏剧性的一幕在周三上演:先有地产领涨在先,午后大象们一骑绝尘,股指奇迹般的奔向了2200点。此番股指大涨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2月新增信贷出乎意料,传闻达到1.1万亿;二是传闻近日会出新的利好刺激方案。比较而言,由于股指在午后拉起,后者对市场的利好刺激更胜一筹。去年8月,类似的投资刺激预期落空后,导致股指单日震荡幅度超过7%。此番上涨后又会如何演绎?

实体经济的需求仍然疲惫

无论是什么样的经济刺激方案,必须有经济回暖的微观信号产生才能让投资人相信方案的有效性。无可厚非的是,去年底以来的一系列刺激方案确实产生了成效。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商品的价格仍然萎靡:宝钢最新下调了钢价;煤炭方面,国际煤炭价格指数近期大幅下跌,国内煤炭价格虽然波动不大,但是库存仍在增多。钢材和煤炭价格在反映市场需求的同时也是体现投资拉动效果的最直接的观察点。去年11月是经济低点,但是这一信息的确认是在1月后才得到的;而去年11月起钢价已经见底反弹,后来被证实为钢厂库存的减少。现阶段商品价格尚未走出低谷,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实体经济的需求仍然疲惫。

蓝筹的空间有多大

市场在上周出现了银行股的异动,在中小市值板块狂泄的同时,蓝筹板块却一度成了股市的“稳压器”。而本周蓝筹的再次集体拉升也使得市场将目光重新转向到这一群体上。由于权重的原因对指数影响大以及对资金的分流作用,蓝筹板块的走势不仅决定指数后期走势,也决定后市会否出现“”现象。

从估值角度看,整个银行板块大涨之前平均2倍的市净率并未见低估,而市场寄予厚望的招商银行2.5倍的市净率亦高于平均水平。从市场行为分析,银行股近期资金净流入显著,尤以浦发、招商为多。但银行股受海外股市走势牵制较大,A股银行股更大的可能是在一个箱体内上下波动。

另两只权重股中石化和中石油:投行对于中石油的评级并不高,中石化则稍好,在今年能够保持盈利增长实属难得。预计油价如果回升对其股价会有所刺激,而油价从去年底以来一直在30到50美元的区间波动。尽管美元在近期再创新高,但油价并没有回到年初的低点,未来油价在40美元上方的可能较大。不过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其H股都较A股负溢价太多,H股无疑对A股的走势形成牵制。

再看地产:分歧较大,近期支撑其股价回稳的重要原因是部分城市成交量的回升以及对于地产单独出发展规划的期待。尽管地产板块中不乏一些值得长期投资的品种,但短期资金仍然会秉承“高抛低吸”的态度对待,毕竟2009年是个震荡市是市场的共识。

蓝筹板块如果说集体走强并非没有可能,但从近期市场的上涨来看,如果以蓝筹云集的沪深300指数涨幅衡量,周三蓝筹的上涨仅次于去年4万亿公布之后的表现,蓝筹板块经过急拉之后,必要的休整也是技术上所需要的。

周边市场能否止跌企稳

如果说A股市场能够重回年初的对于经济好转的预期,那么继续独立于全球之外仍然可期。但是在前期这种平衡被暂时打破之后,市场的风吹草动在国内消息面平静的情况下仍将产生影响。目前,东欧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外债风险。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东欧国家的外债总额已超过1.54万亿美元。其中波兰和捷克的外债占本国GDP的100%,匈牙利外债更是其GDP两倍多,俄罗斯也面临着资金撤离、货币贬值的压力。在东欧国家面临第二波金融海啸的袭击之下,各国股市的动荡了然在目。避险资金再次涌入美元,美元指数连创新高,连黄金作为避险品种亦出现了下跌。尽管总统认为现在是买股票的时机,以及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方面出现了一些向好的变化,但是即便是筑底的过程也将有反复,这难免不会对A股的走势带来波动。

A股市场已不能等同于过去,经济预期将越来越影响投资人的行为。短期大涨之后,如果利好兑现,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经济刺激的方案是否转向引导消费这一块,而不是投资拉动;如果利好不能兑现,那么市场将再一次经历震荡。短期的大涨或许可以受朦胧利好刺激,但是中期的走好不可以不考虑经济的预期。3月份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将揭开谜底,届时市场将会做出方向性选择。

当前世界经济政策形势有何特点

一、俄罗斯的经济贸易概况

俄罗斯联邦亦称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2年12月1日,人口1.453亿,居世界第7位(俄罗斯国家概况,转自外交部网站,2003,8,14)。苏联解体后俄全盘接受美等西方国家推荐的经改药方,取“休克疗法”,推行以大规模私有化和全面自由化为核心的激进经济改革,经济连年下滑。1999年受卢布贬值和国际市场油价上扬以及普里马科夫大幅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俄经济呈现好转势头。2000年普京继续推行稳健的社会经济政策,利用国际油价一度上涨的有利形势,大力拓展国外能源市场,俄经济好转势头进一步巩固,宏观经济指标大幅上扬。2001年俄进一步深化社会和经济自由化改革,经济增幅小于2000年,但恢复性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保持,且增长质量有所提高。2002年俄政局进一步稳定,发展经济成为当局的中心任务和朝野共识,在这一有利环境下,进一步加强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投资和经营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同时借国际油价上涨之机,获取大量石油美元。但俄经济增长受国际能源市场行情影响仍较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2002年俄罗斯主要出口商品有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焦炭、机器设备、黑色及有色金属等(俄国家海关委员会,2003年)。2002年俄与欧盟国家贸易额占俄外贸总额的36.6%,与独联体国家占17%,与亚太国家占16.4%,与东欧国家占12.9%(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2002年俄社会经济状况,2003年)。

二、俄罗斯的油气产储量和油气贸易概况

俄罗斯是原苏联解体后所独立的最大的国家,而其经济却一蹶不振,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也比较小,但俄罗斯是世界石油,特别是天然气大国。据不同来源的估计,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石油探明可储量为70亿~100亿吨,占世界石油探明可储量的8%~13%。俄罗斯2000年石油探明可储量为66.25亿吨(表8-1),其分布情况见图8-1。与1999年的石油探明可储量相比没有变化。

表8-1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储量变化表 (单位:石油为亿吨;天然气为万亿立方米)

全球42%的天然气和34%的天然气储量在俄罗斯,其2000年天然气探明可储量为48.1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38%~45%。

在俄罗斯石油工业体系有13.35万口油井和6400口气井。俄罗斯石油行业已经受了多年的严重衰退,自1992年到2000年油量大约减少了25%。俄罗斯石油工业是一个资本密集、生产技术过程复杂、多专业纵向一体化的行业整体。在原油生产方面、俄罗斯有130家石油股份公司,其产量水平见表8-2。但是从2000年开始,俄罗斯停产油井在大幅度减少,投产新井大幅度增加。

图8-1 俄罗斯油气区分布图

(据李国玉,2001)

表8-2 1998年俄罗斯联邦石油开企业生产状况

(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1999)

俄2002年原油产量达到3.7963亿吨,比2001年增产3140万吨,约增长9%(孙永祥、刘倩如,俄罗斯燃料能源工业一年回顾与展望,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第四期)。俄罗斯2000年石油产量为32300万吨,比1999年增加了8.94%。俄罗斯天然气2002年的开量达到594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产137亿立方米,约增长2.4%,其2000年的天然气产量为5450亿立方米,比1999年减少了20.%(表8-3)。

表8-3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产量 (单位:石油为亿吨;天然气为亿立方米)

(据BP2001;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2002)

俄罗斯每年向本国市场供气超过3000亿立方米,通过管道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约1200亿立方米,占欧洲天然气市场需求的25.7%,此外,还向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出口天然气近800亿立方米。1998年俄罗斯共向国内外供应天然气为5900亿立方米,其中59%供应俄罗斯联邦,25%流向欧洲市场,16%供应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各国。俄罗斯1998年的天然气贸易量为1194亿立方米,而1999年的贸易量为1255亿立方米,增加了5.1%。1999年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天然气增加5.1%,达1255亿立方米。输往中欧的气量减少5.2%,减到393亿立方米,向西欧国家(包括土耳其)出口862亿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10.7%)。亚(马尔)-欧(洲)输气管道波兰段的完工以及德国段的扩容增大了向德国的出口能力,目前德国是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进口国,年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能力达到191亿立方米,比1998年增长14.4%。随着新的天然气进口合同生效,土耳其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上升30.3%,达88亿立方米。希腊也大幅度增加了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达15亿立方米。

俄罗斯是石油生产大国,也是油气出口大国。每年通过管道出口天然气1303亿立方米,出口石油1亿多吨。它的大量石油运往意大利、爱尔兰、德国、英国、瑞士和匈牙利。此外,还向希腊、奥地利、波兰、西班牙、加拿大、丹麦、美国、土耳其、芬兰、捷克、斯洛伐克、荷兰、比利时,以及古巴、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国出口石油。欧洲占俄罗斯石油出口量的95%,其中,中欧占46%,南欧占26%,东欧占21%,北欧占2%。2002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达1.845亿吨,比上年增长13.8%;汽油出口量达到5800万吨,增长14.3%;重油出口量达到2580万吨,增长38.7%;天然气出口量达到1864亿立方米,增长3%(孙永祥等,2003)。

至2000年底,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总长21.3万公里,2002年输油气总量209亿吨公里(俄国家统计委,2002)。

目前,俄罗斯正在就俄罗斯的石油向亚太市场出口而努力,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俄就签署了俄罗斯向中国提供石油并共同出资修建输油管道的备忘录,但关于俄罗斯是把石油输往中国(安加尔斯克—大庆),还是输往太平洋沿岸(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见图8-2)合算的争论已经进行了很久,俄一直在两个方案中举棋不定。这主要是日本从中想获得一些油气利益。为了与中国竞争,日本官员也用各种方法向俄罗斯频频示意:日本准备将俄罗斯作为其固定的石油进口国,改变过度依赖波斯湾国家石油供应的现状。目前,波斯湾是日本石油的第一大进口地,占其进口总量的82%,但是今后日本承诺每年从俄进口近5000万吨石油,这相当于其年进口量的四分之一。2003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访问莫斯科时,曾表示日方愿参与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这条长3765公里,耗资38亿至56亿美元的石油管道建设,并许诺在以后的几年中向俄罗斯石油工业投资80亿~100亿美元。

图8-2 东北亚石油管线方案示意图

(据新浪网,2003)

三、俄罗斯的油气消费

1.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和油气消费

自从原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一蹶不振,经济出现低增长或负增长,这样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消费也进入低迷状态(表8-4和表8-5)。

表8-4 俄罗斯的人均GNP及其经济增长 (单位:美元/人)

(据《能源政策研究》,2000.4)

表8-5 俄罗斯的石油及天然气消费(单位:石油为百万吨;天然气为亿立方米)

俄罗斯近几年每年的天然气消费量为3772亿立方米,石油消费量为1.23多亿吨。

2.俄罗斯的油气消费结构

俄罗斯的油气消费水平比较高,特别是天然气高达50%以上。俄罗斯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见表8-6。俄罗斯天然气消费结构见图8-3。

表8-6 1998~1999年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及结构

(据中国矿情通报——能源矿产专辑.2001)

四、俄罗斯的油气安全战略

1.俄罗斯储备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大国,其生产的油气不但满足本国的需求,而且有大量的出口。因此俄罗斯近几年不用担心其油气消费的供应安全问题,但是俄罗斯目前仍有许多的油气安全问题需要解决。

图8-3 俄罗斯天然气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油气储运》,2000年第6期

俄罗斯油气安全问题是:

1)国内石油产量在从1990年到1999年的10年里从5亿吨逐步下降到了3亿吨。但是出口还不可能迅速地减少。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生产和地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伏尔加的油气产量在全俄罗斯的比重开始下降。到目前为止储量很高。从今后5—10年看,俄罗斯必须在它的油气区找到足够的,才能替补或保持全国油气产量的稳步增长和出口的需要。新的油气区主要是在季曼诺—伯朝拉地区、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里海地区和北部大陆架,但是前景都远不如老油气区,而且开发的成本相当高。

3)由于俄罗斯的油气出口比例比较大,受石油价格波动和外部市场的影响之大直接威胁俄罗斯的外汇和经济基础。

4)目前俄罗斯经过乌克兰岛东欧管道运输仍然面临支付问题,而新的通道建设面临资金问题。亚太地区的需求量潜力巨大,为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但是本地区的市场开发还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有待和工业界的密切配合和解决。

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主要体现在《21世纪前20年的能源战略规划》,其总体思路是从全俄罗斯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出发,重新认识和确定能源战略和政策。在今后的20年里,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战略转移和强化开发是主要内容。

抓紧油气勘探开发。俄罗斯目前的油气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据统计俄罗斯大体有65%的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和85%的天然气剩余探明可储量位于西西伯利亚。但俄罗斯巨大的后备油气在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北部和大陆架。按目前的规划,东西伯利亚的产量比重可以提高到15%~20%。出于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比较成本优势,俄罗斯已经并将继续在中亚、伊拉克、利比亚、印度和南美一些国家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其次俄罗斯在本世纪初还将建设第二条到欧洲的天然气管线、到亚太地区的油气管线和控制中亚油气出口的管线。

在保持石油供应基本稳定的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发展战略:

1)开发西西伯利亚天然气,特别是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

2)扩大天然气出口,巩固欧洲原有的天然气市场份额,开辟亚太地区天然气新市场。

3)进一步提高国内城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气化水平,优先满足商业、民用和农业部门的天然气需求,扩大电站的天然气消费量。

4)进一步修复、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网,加速建设新的长输管线。

2.俄罗斯油气的储运

俄罗斯管道运输约占全国货运周转量的60%和占货运量的30%。俄罗斯石油运输股份公司和成品油股份公司负责原油和成品油的运输业务。这两家公司是按照1992年7月1日俄联邦总统令决定组建的。

通过输油干线向国内消费者提供石油并向国外出口。俄罗斯的输油干线总长度超过4.8万公里。随着俄罗斯石油产量和输油管道运量(指相当于设计能力的一般)的下降,地区性输油管道系统的效率和作用随之削弱。输油干线老化形势更加严重。为保证管道的可靠性,必须经常检查管道线路部分和泵站的设备,发展管内诊断是提高这项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针。

从表8-7的数据不难看出,规模很大的俄罗斯输油业与西欧相比是落后的。除了自然气候条件之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很长的距离决定的。例如,在俄罗斯的欧洲地区消费的燃料和动力占全国消费量的60%以上、而自产的一次能源只占46%。1994年俄罗斯运输1吨原油和成品油的平均运输距离为2133公里,而法国为300公里,英国为147公里,挪威110公里。

表8-7 俄罗斯及西欧国家的油气储运

(据欧洲北美运输统计年报纽约/日内瓦,1996)

俄罗斯统一供气网管道总长为14.88×104公里(不包括配气管道),其中设有5508座干线阶段阀,河流穿越2000多处,在管网中设有地下储气库22座,在气田、输气干线和地下储气库共设有压缩机站250座,输气干线按不同直径构成见表8-8。

表8-8 俄罗斯不同直径输气管道所占比重

(据欧洲北美运输统计年报纽约/日内瓦,1996)

3.俄罗斯的能源地缘政治战略

俄罗斯联邦和燃料能源部提出,当前对外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用外交手段使国家参与平等的国际能源合作,巩固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同时要在对外经济和地缘政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为此俄联邦的确定的能源地缘政治战略是:

1)把独联体国家放在其能源地缘政治的首要地位。俄很重视与独联体国家发展合作。俄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战略是发展和深化一体化进程。

由于美国借助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而在中亚地区大动干戈,派军队留守在中亚地区,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渗透中亚和滨里海地区,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益。这对俄罗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俄能源外交在此地区最优先的工作是参与独联体国家间多边和双边能源合作,防止美国在该地区的进一步渗透。与此同时,必须保证新独立国家的利益,以及在利益平衡基础上进行最大限度的能源合作。

2)确保欧洲作为俄罗斯的传统能源出口地。俄罗斯在此地区的主要任务是,保留对临近的欧洲和非洲以及中亚国家的竞争力;使俄罗斯能源企业参加东欧和东南欧地区的能源产品出售、当地能源企业的股份制和私有化,保证以优惠的价格和可靠的条件将俄能源输向西欧;建立有欧洲伙伴投资、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

3)中近东既是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也是其潜在的财源。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主要的能源地缘政治是为俄能源公司参加有关该地区的能源项目创造条件;巩固俄罗斯在土耳其能源市场中的地位,保留俄罗斯作为向土耳其供气的主角等。

4)把南亚和亚太地区作为俄罗斯能源地缘政治考虑的特殊地区。俄罗斯将扩大与该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目的是要找到理想的能源出口市场。

俄罗斯正加紧与中国进行谈判,以便建立走向中国特别是东北亚市场的油气管道。目前正在论证的管线有:

图8-4 东北亚管线地理分布图

(据胡见义,2001)

路线一:伊尔库茨克州→满洲里→哈尔滨→沈阳→大连→仁川

路线二:A.管输天然气到萨哈林岛南端的南萨哈林斯克,经液化后,以LNG方式销往日本、韩国、中国沿海等地区,其中以日本为主要消费市场,直接参与东南亚地区的LNG市场竞争。

B.萨哈林→海参崴→图们江地区→朝鲜→韩国

路线三:伊尔库茨克州→乌兰巴托→北京→日照→韩国(日本)

路线四:雅库特→黑河→大庆→沈阳

以上管线见图8-4。

俄罗斯不仅发展与中国、日本、韩国及其他发达国家间的双边合作关系,还要发展多边关系。

5)美国既是俄罗斯的竞争对手,又是难得的伙伴。俄罗斯对美国取了既斗争又联合的办法,无论在里海、中东等“热点”地区,还是在俄罗斯国内产油区都出于自身油气工业发展的需要和战略上的考虑,与美国进行着“秘而不宣”的争夺。

纵览2008年的世界经济形势,用通俗的语言来概括,那就是“钱”、“粮”、“石油”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一方面世界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慢;另一方面国际社会逐步就联手应对危机达成共识。危机的压力和改革的动力并存,而国际社会能否抓住机遇解决这三大难题,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深远影响。

“钱”: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然而这一现象不能不引发深层的忧思:目前国际原油市场定价机制、原油出口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协调均存在问题。受此影响,世界能源安全面临隐患,油价已成为世界经济面临的一个不确定因素,而这无论是对于原油出口国,还是进口国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一句话,油价疯涨暴跌是一个有可能造成“满盘皆输”的问题。

过去几年,随着大批投机资金进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原油市场日益呈现“金融化”趋势。结果,历史上由供求关系主导油价走势的格局被打破,油价越来越受到短期投机资金流动的影响,从而频频涨跌不休。

今年油价的涨跌更反映出原油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缺乏协调。对于油价疯涨,美国、欧盟成员国等认为是欧佩克生产不足所致,而欧佩克则强调市场投机炒作的影响。双方相互指责,根本不可能就确保国际市场原油长期、稳定的供应达成一致。对于油价猛跌,原油进口国自然长舒了一口气,但欧佩克却焦虑不安,正酝酿新的减产保价措施。

原油出口国和进口国通过对话和协调建立公平合理的原油定价机制,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

2007年夏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第一季度继续发展,并引发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到3月份,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并最终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购为标志,危机达到第一个高峰。4月,美国次贷危机一度迎来转机。当月,美欧日股市在经历了半年多的动荡后,出现了短暂回稳迹象。

但到7月份,美国金融市场形势再度恶化。随着美国两大住房抵押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美国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到9月份,危机进入第二个高峰。短短几周内,“两房”被美国接管、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接受巨额援助……美国次贷危机终于演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迅速越过大西洋向欧洲蔓延。英国、德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冰岛等欧洲国家的金融机构纷纷陷入困境,股市急剧动荡。特别是北欧小国冰岛,由于其金融业相对于整体经济畸形发达,在危机冲击下,整个国家几乎濒临破产。金融危机也开始对一些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造成冲击,乌克兰、匈牙利和巴基斯坦等国形势尤为严峻,不得不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标志正式陷入衰退。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出现负增长后,第四季度形势有可能更为糟糕,其陷入衰退将只是时间问题。随着发达国家经济恶化,发展中国家在贸易、投资等方面也受到影响,其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正逐渐传导到国内经济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仅为3.7%,明显低于2007年的5.0%和2006年的5.1%,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进一步降至2.2%。

面对金融危机,20国集团***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就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达成共识。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宣布了大规模救市措施和一揽子经济刺激,中国等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也宣布了确保经济增长的措施。美国承诺的救市资金总额接近7万亿美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欧盟成员国出台了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的救市,同时还宣布了总额为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中国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确保经济较快增长的措施,今后两年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粮”:粮食安全直面挑战

2008年上半年,随着国际粮食价格猛涨,不少国家出现粮食危机,世界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国际粮价自2002年开始上涨,但近年涨势明显加快。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进入2008年,国际粮价继续攀升。导致粮价飙升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粮食需求增加、生物燃料发展争夺粮食、油价飙升推动粮食生产和运输成本增加、气候变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以及市场投机炒作等。

2008年下半年,虽然粮食、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但仍相对处于高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国际粮价年底与年初相比下跌了50%,但与几年前相比,全球主要谷物价格仍普遍偏高。10月份,反映国际粮价走势的粮农组织粮食价格指数比2006年同期高28%。

金融危机的深化使世界粮食安全正面临新的挑战。世行行长佐利克10月份曾指出:“在发达国家的人们主要关注金融危机的时候,许多人忘了一场‘人的危机’正迅速在发展中国家蔓延,它将穷人推到了生存的边缘。金融危机只会使发展中国家更加难以保护最脆弱群体免受粮食和燃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据世行统计,2008年世界营养不良人口增加了4400万,总数达到9.67亿。世行还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放慢,全球贸易将自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萎缩,发展中国家的侨汇收入也将出现下降。受此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和农民生计均将受到威胁。

国际社会正在取各种措施应对这一难题,其中包括扩大粮食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产量以及建立一个更为公平的国际粮食贸易体系等。

“油”:油价疯涨暴跌引发忧思

2008年油价问题同样令人关注。一开年,受市场投机炒作、美元贬值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推动,纽约市场油价历史上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此后不断上涨,并在7月11日创下盘中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然而自7月中旬以来,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慢,市场转而担心原油需求将会下降。受此影响,大批投机资金撤离原油期货市场,油价又开始大幅下跌,到年底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保持在每桶45美元左右,与年中最高点相比跌幅达2/3。

油价疯涨暴跌,真是令人瞠目结舌。油价疯涨曾使原油出口国获得了滚滚石油美元,而原油进口国则为此付出了巨额代价。而随着油价暴跌,原油出口国收入锐减,而原油进口国则获得了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