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石油为什么如此紧张,都在取什么措施?

2.中国的石油安全意义?

3.中国石油开后的钱哪去了 中国石油日产400多万桶原油 国际油价100$/桶 减去2$/桶(中石油在伊拉克算法.1.4

4.石油价格什么时候会下降

5.为什么最近的油价会下跌啊?

中国放开油价的好处_中国放开石油市场

先上一张图,坐标河南三线城市,一家笔者用了五年的民营加油站。

3.68元每升的92号汽油价格,在最近这段时间内不算是最低,遇到周末加油量较大的时候,我曾见过3.48元的最低价,油价低使得城乡镇的有车一族能够尽情挥洒脚下的油门,用之前的话来说,油价高的时候,踩油门心都在颤,这会3块多的油价,就得报复性的踩油门。

一箱油170块钱干满,油表针从打底到打顶,能加40升油,这要放在油价8块钱那会,40升油要花300多块钱。没错儿,油价是越来越便宜了,按照升为计量单位,4块钱恐怕只能买到两小瓶农夫山泉,也仅仅是一升,油比水还便宜的时代真的来了。

民营加油站一直都上不了台面。

位置偏、装潢不豪华、品牌不响等等主观、客观原因给民营加油站蒙上阴影,但根据笔者五年民营加油站用油经验来分析,都2020年,市场放开这么多年了,自2017年前后打击小、黑、乱加油站之后,留下来的加油站必然能够更好的服务市场。

这家加油站投入成本达到7位数资金,从目前的管理严格程度上来说,谁违法取缔谁的标准是悬在民营投资人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在举报机制完善、油品源头严格控制的环境下, 民营加油站也应该被得到信任。

低油价从来不与油品直接挂钩。

民营加油站油品较高的原因,网络上不少媒体进行了相关科普,除了成本低、人工低等直接成本低下的重要原因之外,是民营加油站不具备“三桶油”的品牌溢价能力。

的确加油站也会有品牌溢价能力在其中,民营加油站不运营品牌招牌,这一成本被直接扣除,此外三桶油有体系内的定价标准,油价高低与时势相挂钩,相比于这一定价标准,民营加油站可以灵活调价。

低油价能够簇生出更好的出行选择,抛开北上广一线城市而言,三四线城乡镇居多的地区,低油价让每一个人都开得起车,以一个普通家用车8L百公里的综合油耗来算,一公里折合成本仅仅为0.3元左右,从使用价值上来说,的确回落许多。

在这个时代,都能开得起车,至少油耗不再是一种羁绊。

但低油价能够持续多久,谁也不能给出具体日期,总之在这个低油价时代,能享受一天算一天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我国石油为什么如此紧张,都在取什么措施?

没有关系的,油价超美国并不是两桶油垄断造成的,就算有竞争,放开市场,私企也能卖油,价格只能更贵,绝不可能便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没垄断,房地产公司数不胜数,结果房价比着涨,最后要中央干预控制才能稳定房价。美国的医院、药厂都是私人的,也没有垄断,美国不控制,绝对自由市场,结果药价飞涨,药厂和大夫腰缠万贯,老百姓都看不起病。

美国是除了中东产油国以外油价最便宜的国家了。美国油价便宜有很多原因。一美国原油进价便宜,同样的油美国买的就是比其他国家便宜。至于原因,很好理解,美国天天给中东送,美国大兵死了那么多人能不便宜吗,不听美国的话,就像伊拉克一样,炸回石器时代,而且国际油价由美元结算,美国有石油定价权,这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

二美国给石油公司税收补贴。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不但不交税,还要倒给他们钱,所以最近也发话,威胁石油公司再涨价就要取消补贴,当然只是吓吓他们,这是不可能的,共和党也不可能同意。

三美国是一个严重依赖石油的国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共交通,除了纽约以外,没有地铁、火车之类的,公交车也很少,除了汽车就是飞机了,没车都上不了班。而且不像中国生活那么方便,家门口什么都能买,他们买个菜都要开车,太远了,所以必须保持油价便宜。

中国的石油安全意义?

1、

主要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导致的,目前油价属于被控制的,不能调价。

其实不是缺油,昨天还看电视呢

市场价格5.8/升 ,因为油价不能上调,现在成本上去了,加油站肯定不干了。

有个加油站上调30%,然后就放开供应,但是他这违法。缺油么,我看不缺~

2、

我国战略储备很少,不会坚持一个星期,美国也只能1个月

3、扩大石油储备,这个肯定是应该扩大的

但是实施起来很难,特别是目前油价高企的时候,储备无疑进一步推动市场油价

这将对全世界的经济都造成负面影响!

4、只要是工业国家都是缺油的:)其实美国可能比我们还要缺

这就是他们石油储备很多的原因

中国石油开后的钱哪去了 中国石油日产400多万桶原油 国际油价100$/桶 减去2$/桶(中石油在伊拉克算法.1.4

中国的石油安全与民营经济的战略作用

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石油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石油安全的本质是供求矛盾,合理的石油价格和稳定的石油供应是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对中国而言,构成石油安全的三大因素包括:中国油气状况以及国内产量、进口需求;世界石油供需状况以及价格变动;建立在国内、国外供需基础上的石油安全对策。

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对中国石油安全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存在着国际石油供应暂时短缺的可能。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加大了石油供应的风险。二是国际上石油价格有可能出现短期的较大波动,石油价格过高可降低GDP的增长速度,而价格过低将使国内石油行业亏损。

18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以及持续的经济发展导致中国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国民经济对于石油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加,石油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国内石油的生产和供应增速却相对缓慢,致使国内石油供求矛盾日渐增大且已形成定势。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石油安全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一是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二是石油石化产品的消费量将大幅度增长,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三是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届时,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将由3%上升到10%左右,成为中国仅次于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四是中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仍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节能潜力巨大。五是世界石油天然气潜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围绕的争夺更加激烈。

权威研究部门分析认为,在乙烯50%依靠进口、国内汽车保有量不超过1亿辆和现有能源消耗系数降低50%三个前提条件下,到2020年中国石油年消费总量仍将达到4.5亿吨。供需缺口将达到2.5亿吨。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加大。

虽然中国石油的自给率在50%以上的安全界限以内,能源供应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完全依赖于国外而受制于人。但是,中国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一个石油净进口国,进口石油不断增加,巨大需求与自给不足使外部风险因素逐渐增多,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也由此凸现。

中国未来石油进口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的联系必将日益密切,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国际油价的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石油安全产生重大,甚至是深远的影响。石油供应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家对外战略利益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解决石油供需矛盾的方法一是降低需求;二是增加供给。就降低需求而言,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石油需求降低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二是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前者属于非石油安全状态,不在石油安全战略选择范畴之内;后者的实现有赖于科学技术发展(包括寻找替代品与提高使用效率)和提高石油及其产品的使用效益,在科学技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之前,难以大幅减少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石油消费增速迅猛的情况下,降低石油需求只能是一个想。

就增加供给来讲,也存在两种选择,一是提高国内产量;二是增加石油进口。前者受到国内石油储量和石油企业生产能力及效率的制约;后者受到世界形势和对境外石油控制的影响。从长远角度审视,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主要受制于国内石油储量,而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目前,中国石油的储量严重不足。从静态角度预测,在没有重大探明储量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目前的石油探明储量在20年内将开耗尽。此外,中国部分石油(气)田已经进入开的后期,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这一切表明,中国缺乏石油快速和长期增产的坚实的基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增加石油进口的可行性确实存在,石油进口是解决石油供需矛盾的一条有效路径,关键取决于对境外石油的控制。

石油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无疑对石油安全是一个潜在的负面因素,但是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大并不等同于石油安全的脆弱性。事实上,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症结并非完全在于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大小,多元化的石油来源可以有效地化解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增加所产生的潜在石油安全危机。

其一,中国石油进口来源趋于集中化是中国石油安全的一大隐患。1995年以来,中国石油进口来源的集中趋势却越来越明显,来自中东的石油越来越多。对于中东石油日益增加的依赖成为中国石油安全的重大挑战。

其二,世界石油分布的不均衡决定了依赖石油进口并非只是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个案。

其三,某些石油来源地的长期战乱增加了石油进口风险。中东石油在全球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中东地区的战乱增加了石油来源地的风险。石油来源地风险增大,需要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加以平衡。

其四,虽然从保证国家经济的独立性来讲,应该减少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但是,通过分析表明中国尚无法摆脱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在此前提下,若能够确保石油进口的来源畅通同样可以解决石油安全问题。

其五,需求方固然受到供给方的制约,尤其对于石油一类的稀缺,但是随着可选供给方数目的增加,需求方所受到的制约会越来越小,甚至双方的角色存在对换的可能。因此,通过增多石油进口来源,有可能确保合理价格范围内的石油足量供应,这才是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抉择的关键所在。

石油安全战略抉择的基本分析决定了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可以归纳为“应急的石油储备”和“多元化的石油来源”两个核心。石油安全从时间维度考察可分为短期安全和长期安全,两个核心正好与此相对应。如果把经受得起暂时的供应中断作为石油安全的目标的话,则建立和维持应急石油储备应该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如果石油安全的目标是要捍卫国家经济免受石油枯竭和油价上涨的影响,则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充足的供应来源,其解决之道是使石油安全战略建立在鼓励寻求充足的安全有效地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应急石油储备可以解决短期石油安全问题,平抑石油价格波动,减少石油供给突变对国民经济的冲击;而多元化的石油来源则可以有效解决长期石油安全问题,保证石油供给,支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石油战略储备从来都不是以平抑油价波动为主要目的,而是在战争或自然灾难时以保障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为目的。因为战略储备油的成本是昂贵的,其收益是国家经济安全。因此,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其目的就是为了原油的不间断供给,而不是平抑价格波动。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应以国家为主,企业共同参与。在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立之初,发挥公司优势相当重要。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储备石油会影响相关企业的效益,因此在运用法律手段明确企业义务的同时,应给予一定补偿。

为了扩大供给,中国企业除了不断在境内开石油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从国际市场寻找稳定的供货渠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加强在国外投资,以中国特有的劳动力和一些技术优势来参与国外的一些油田开发。要进一步确保实现石油贸易渠道安全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与产油国更加积极地开展商业贸易,以产品输出来换取石油的进口;另一个是让产油国来中国参与石油市场的加工与销售,并与他们共享市场,以保证原油供应的稳定。应该利用现有技术和资金到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去开发石油,实现石油供应的多元化,规避当前石油进口集中带来的风险,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只要有充足的海外石油产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和抵缓原油高价位对经济发展的冲击,稳定国内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迄今为止,我国同海外油源的合作范围已扩展到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亚印尼、缅甸,中东利比亚、伊朗、阿曼和中南美洲委内瑞拉,非洲苏丹等地。我国和国外很多合作项目都取“份额油”的方式,即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这样一来,我国拿到手的是实物,石油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因此,“走出去”买油不如“走出去”油。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固然应该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战略,包括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战略的协调配合,但是,在石油安全战略中,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或关键点,而这一关键点就是——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因此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石油产量至关重要,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决定了其跨国投资控制境外石油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在石油安全战略制订和实施中,更加重视和支持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为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强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加强石油企业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国内形成有效的石油企业竞争环境,以及对于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予以强有力支持。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有技术问题、投入问题、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缺乏一种高效、灵活的机制,制约了石油工业的发展。中国石油行业市场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形势发展,由于垄断,石油、天然气等价格长期受到管制,产业准入受到严格限制。中国的石油问题包总体上是一个体制改革的问题。

目前,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仍然存在缺陷,制约了石油产业组织效率的提高。石油消费方市场程度的迅速提高和石油供应方的过度垄断成为当前中国石油市场中的主要矛盾。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经放开,用油企业的经营销售也已实现市场化。另一方面,中国原油、成品油供应仍然处于垄断之中,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仍然处于“与国际接轨阶段”,不能充分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

因此,我们应加快放松石油市场准入管制,加快放开石油终端销售市场,建立科学的现代石油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丰富的大背景下,开放的市场是中国获得稳定、廉价石油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否则,就无法保证对国际的利用,也无法形成吸引国际的市场,不利于提高石油供应安全。

中国石油市场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应对内开放。一方面,在放开石油价格的同时,应建立起宏观调控机制,真正掌握住市场管理和调控权;另一方面,打破国内石油市场的地域垄断,积极培养市场主体,从开放市场、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竞争格局。

在确保中国石油安全的大战略中,民营石油企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在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石油石化市场。国内石油石化市场已开始形成以国有石油公司为主导、国外大石油公司和国内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我国承诺加入WTO后5年内开放原油、成品油、化肥批发领域;加入WTO后3年内开放成品油零售领域。对国外都如此,对内当然也要放开。当前,民营企业进入石油领域主要集中在中、下游行业,即成品油的加工和批发。近年来,民营企业进军石化行业的步伐明显加快,在产业链中也不断地向上游延伸,但上游领域受国家政策限制,还没有民营企业真正进入。而2004年底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无疑是给民营油企吹响了新的冲锋号。“非公36条”明确规定:“允许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其中除国家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外,允许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的探矿权、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商业性矿产的勘查开发。石油行业恰恰位列其中。就是说,非公有制资本可以合法地参与原油钻探了,这对民企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表明真正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的平台。可以预见,在“非公经济36条”激励下,中国石油民营企业的发展天地广阔。

由于石油项目,特别是开发上游的项目所需资金量极大,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技术做后盾才能去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对此,民营企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不仅民营石油企业自己要联合起来,也要注重和国外的石油界合作,特别是与国内的国有公司联合,寻找合作点、切入点,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发展壮大自己,共同出击海外石油市场,增加国内石油供给,维护我国石油安全。

民营石油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具备适应市场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市场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开拓能力,所以必将会成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珠海振戎公司)

石油价格什么时候会下降

1. 中石油 中海油和中石化是类央企,以前给国家上交红利10%,2011年调整到上交15%。

2 其实在国内石油这块很多都是进行招标开发,就拿国内来说,早已经不只是3大油企垄断开发了,已经有很多外资企业,比如壳牌,美孚都有很多中标项目,比如2010年壳牌在四川地区中标的气田开发。对民营资本来说,中国从来都不禁止个人从事石油相关的买卖和生产。楼主不是石油行业的人吧,中国的私企石油公司实际上是非常多的,个人感觉做的最好的,比如北京的安东石油。而且2010中国的石油储备权,中标的6家油企,有3家是民营,而央企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所以已经很大程度放开了~~为什么这些私企石油公司没有什么话语权呢,是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资本。石油行业是需要大量的钱的,随便一个油田的勘探开发至少都是上千亿人民币的投入,这对民营资本来说很天价~!

3,中石油中石化所谓的亏损这种说法是很无稽之谈的,原因是,首先要明白,国内一年消耗石油差不多4亿多吨,而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自己生产的只有2亿吨不到,也就是说,超过一半是靠进口,而现在国内有石油进口权的只有3家(虽说其实有进口权的一共有20多家,但只有这3家可以自由支配进口石油,其他全部要通过中石油和中石化排产炼化,不能自己支配),中石油中石化,还有中国兵器集团下面一家叫振华石油的石油公司。所以国际油价影响很大(这是国内几大石油商他们自己要涨价说法的依据),而中石油在国际原油市场一直是买涨弃跌的垃圾做法(原因不细说),再加上几大石油商要给国家很大比例的税费,最后还加上中国这种石油企业保赚不赔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造就了高油价

4,这个问题,你的意思是指进口原油这块业务剥离么,上面我已经说很清楚了,不大可能剥离的,一是从供应上,二是从现在的和生产能力的布局上,三就是从中国的政治结构体制上

为什么最近的油价会下跌啊?

如果放开油价用价格杠杆降低需求,但这会产生不可收拾的通胀

进口越强劲,“倒挂”越强烈。中国国家发改委的消息,随着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大幅度攀升,特别是今年2月中旬以来涨速加快,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矛盾加剧,企业加工和进口亏损严重,大部分地方炼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供求矛盾突出。

今年4月初,中石化集团公司总裁在香港业绩发布会上说,中国石化2008年前3月所生产的汽油每吨亏损人民币2162元,而柴油每吨亏损超过3000元。

中国对石油价格是否涨价一直面临着国际上不断加大的压力,要求其削减石油补贴。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实行价格管制措施,人为地刺激了石油需求。

但中国的学者并不认为,是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导致了油价过快上涨。主因是美国四大投行在石油期货市场的操作,导致过快的增长。欧佩克很多成员国也这样认为。

6月22日,在沙特举行的国际石油大会上,欧佩克很多成员国把油价上涨归咎于地缘政治因素和几大投行的投机行为而致,表示应该取行动遏制“炒家”。欧佩克轮值、阿尔及利亚石油部长哈利勒认为,现在全球油价的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基本面无关。

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加大,导致了油价上涨。这样的不同看法,导致大会很难取得一致性意见。

I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报告称,较高的石油价格会给那些仍然寻求通过补贴,来保护其消费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繁重的负担。中国不得不提高油价遏止倒挂,同时还不得不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油价还会疯涨吗?

尽管成品油价格调整部分地缓解了中国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倒挂矛盾,但是中国成品油涨价尚不会对国际油价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国际油价上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金融资本在国际商品市场的兴风作浪。

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后资本大量向外驱赶,其中有相当多的资本从金融市场到了商品市场,推高了商品市场的价格,而石油期货就在其中。目前,国际原油市场的投资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是石油企业规模很大,金融机构非常渺小;现在正好反过来,一个对冲基金就能达到上千亿,能控制石油公司的股票流通。

对这次中国突然宣布对成品油提价,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是在冒通货膨胀的险。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中国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上涨10%,将导致广义CPI通胀率上升0.3%到0.4%。

自去年7月以来,由农产品价格推动的中国通胀水平持续走高,今年4月CPI达到8.5%。如果放开油价将推动新一轮通胀高潮,并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尤其是提高了化肥、农药、收割、运输等成本,粮价若不随之上涨则可能引发抛荒危机,为明年的物价埋下“弹”。但是,燃油补贴也要付出巨大的财政代价,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已放开燃油价格,印度在近期削减了燃油补贴,将汽油和柴油价格提高了10%左右,毫无疑问,这将面临更大的通胀危机。

中金公司研究部报告亦认为,本次调价之后中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水平接轨仍有60%上调空间,但是比起一次性到位的大幅上调,通过目前这种分步调价方式乃是最优做法。这样既可逐渐理顺能源价格,又能在国际油价可能的回落过程中起到避免超调的作用,未来这一分步改革进程应继续。

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发言人最近接受媒体访时也表示,中国石油有进一步提价的可能。看来石油近期下降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油价将来肯定会降,但是要降低到以前的价格,就不可能了。

我们来看一下上涨的原因,首先,国际油价虽然没有到前期140美元/桶的高点,但也一直在涨,现在基本在80美元/桶左右。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年美元超发,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包括煤炭等价格飙涨,也带动了石油的上涨。

其次,石油属于不可再生,但又属于用途极广的战略和原材料,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增强,也会推动石油的紧缺。

但是,油价不可能一直上涨,这是因为,首先,国际欧佩克组织属于专门来调节石油的供需和生产的,如果油价过高,将导致国际经济的减缓,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会加大石油的生产,这也会导致油价的下跌。其次,美国每年有收紧货币政策预期,到时候也会导致油价下跌。最后,还是因为疫情,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间接促进油价的下跌。

所以,油价预计很快就会到达高位,然后就会震荡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