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玉牌子_乾隆青玉填金价格
1.一代帝王的心声——乾隆玉玺上的字
2.玉玺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玉玺是用来干什么的作用是什么
3.乾隆钤印的收藏与使用
4.乾隆圣旨用的印章是什么
5.为什么乾隆把最宠爱的小女儿嫁给和珅的儿子?
6.北京故宫三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按大清律例,文官至一品镇国公、辅国公得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得用白玉翎管。故在清代,佩带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常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征。
清朝的官帽,在顶珠下有翎管,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
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即使在宗藩内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滥用。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10岁时,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
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平定台湾后力辞靖海侯而恳求照前此在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康熙特旨许之;后乾隆帝下明诏,不但上述亲贵大臣可以戴用,如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7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20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清朝爵位中最为显贵的亲王、郡王、贝勒,按清初的规定是不戴花翎的;但乾隆年间,许多人以兼任内大臣等职务为由乞翎,因此之后亲王、郡王、贝勒开始佩戴三眼花翎。
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产物,是随着冠制的改革而诞生的。清代伊始,便彻底改变了从宋、元、明一直流行的高冠或帽翅之制,而以礼帽代替。礼帽分两种:一种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以黑色居多。暖帽最高处都镶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由红、蓝、白、金依次纡尊降贵。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外裹绫罗制成,多为白色,也有湖色、**、上缀红缨顶珠。翎管,就是在顶珠下用来安插翎枝的管子,一般如旱烟管粗细,长两寸左右。 内容来自dedecms
翎管多为圆柱形,主端有鼻,往下中空,到下端中空部分大如烟嘴,翎子就由此插入。翎管的材质有翡翠、白玉、碧玺、琥珀、青金石、水晶、琉璃、瓷、铜等。
清代品级高的文官可佩戴翡翠翎管,品级高的武官可佩戴白玉翎管。常见清剧中的官员身穿朝服,头戴官帽,宝石镶顶,帽后翎管下,必有一枝羽翎微微颤动。在清代,顶子、翎管加上羽翎,便是此人全部身份地位的标志了。
PS:图示为玉质的翎子管,此图由手指乱弹拍摄整理。
一代帝王的心声——乾隆玉玺上的字
顺治元年(1644年),清迁都入关,盛京皇宫成为仅次于北京紫禁城的陪都宫殿。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为乾隆皇帝及随行皇太后、后妃东巡驻跸之需,在盛京皇宫原中路建筑两侧,增建了东所、西所两处行宫,使盛京宫殿具备了先皇旧宫与皇帝行宫的使用功能。不仅如此,从现存档案记载看,乾隆帝曾几次大规模向盛京皇宫输运各类珍藏品,并为收藏宫内各类珍宝及清朝帝后御用物品,在盛京皇宫崇政殿前后新建、改建了飞龙、翔凤阁, 东、西七间楼, 师善、协中斋,日华、霞绮楼,在东所、西所之后修建了敬典、崇谟阁。乾隆四十三年至四十八年(1778—1783),完善礼制兴盛祖庙和收藏历朝帝后玉宝、玉册,在大清门左侧移建了祖庙盛京太庙;为修身养性和收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重要文化典籍,则于盛京皇宫西侧拓建了西路嘉荫堂、戏台、文溯阁、仰熙斋、九间殿等建筑,使盛京宫殿成为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齐名的三大府库之一。
九间殿外景
乾隆时期由北京紫禁城拨运盛京皇宫收贮的各类珍宝,在当时京师与盛京内务府、京师与盛京礼部、工部衙门间的往来档案中曾多有记载,所送器物有时一年之内可达二十次以上,每次所送物品少则数件、数十件,多则数百件、数千件,最多的一次即有十万件。依据档案来看,其中较大的几次分别为:
乾隆八年(1743年) 拨送大小金碗、金盘、铜碗、铜盘千余件;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拨送康熙、雍正、乾隆年款各色瓷器十万件;乾隆八年、四十三年分别拨送皇帝御用各类弓、箭、刀、枪、鞍、甲胄、橐鞬等物数十件;乾隆十一年(1746年) 拨送御制书画、历代名家传世书画数十件;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拨送御制书画、历代名家传世书画数百件等等。
清宫乐器排箫
乾隆皇帝多次传旨并亲自主持向盛京皇宫送贮大批宫廷器物和艺术品,其目的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送贮清朝皇帝、后妃所用的宫内实用品、陈设品及祭祀、庆典活动应用的各类物品,以备帝后东巡时在盛京皇宫、盛京三陵举行各种典礼仪式及在盛京宫殿驻跸期间使用。其中包括有宫内陈设品、御用器物、服装和御前卤簿仪仗、乐器等物。
其二,按照清朝国家礼制的各项需要,尊藏各类帝后宝册、典章文献和档案,并以此提高盛京皇宫的尊贵地位。乾隆时期,国家各项礼制已经完备,因礼制需要而制作的国宝器物也越来越多,尊藏国宝,实际上也就是维护国家权力和地位的需要。从乾隆年间开始,弘历便传旨将本朝各代皇帝、皇后的玉宝、玉册(谥宝、谥册),各代皇帝的《实录》《圣训》和圣容,爱新觉罗家族宗室、觉罗的谱书《玉牒》和各类清朝官方秘不示人的档案、文献等,陆续送藏盛京皇宫。
其三,盛世收藏,独尊,开辟安全的藏宝之地,以更好藏贮清中期皇室内府收集的历代艺术珍品和新造的各类皇室御用器物。清代中期,国家日趋巩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到乾隆时期,宫中珍藏的历朝传世国宝越来越多,除历代法书名画、古董珍玩,还有由内府设置各种御窑、御坊,以专门制造御用的瓷器、书画、雕刻品、珐琅器、织绣品、书籍等各类珍品。
其四,继续送贮清朝皇帝御用的弓箭、刀枪、橐鞬、甲胄、鞍辔等物,以此维护传承清王朝崇尚武功的国策。“国语骑射”是清王朝的既定国策,皇帝家族更是率先垂范,因此,清朝诸帝都拥有御用宝弓、宝刀、宝剑及其他武备用具。乾隆朝将皇帝御用的弓矢、刀枪等恭贮盛京,以示“不忘根本”的宗旨。
据道光年间成书的《盛京皇宫器物清册》记载,当时盛京宫殿的各项文物藏品达十二万件套之多。而且,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清光绪末年。关于盛京皇宫各楼阁库房内的主要文物藏品情况是这样的:
凤凰楼尊藏酌清初皇帝御玺、圣容及行乐图凤凰楼为黄琉璃瓦绿剪边、三滴水、围廊、歇山式建筑,进深与面阔均为三间,位于沈阳故宫中路崇政殿后的高台之上,是故宫建筑中的最高点。后金至清初时期,这里是皇太极及其后妃议事、读书、小憩和宴会之所。从乾隆朝开始,凤凰楼成为恭贮清初御用宝玺、皇帝“圣容”、“行乐图”等珍贵文物的地方。
据有关史籍和档案清册所记,乾隆十一年(1746年),清初十余方早已停用的御用宝玺,经乾隆皇帝亲自验察后,将其中十宝恭送盛京尊藏,以体现盛京皇宫龙兴之地的尊贵。这十方御宝分别是:“大清受命之宝”(碧玉,麒麟纽),“皇帝之宝”(青玉,交龙纽),“皇帝之宝”(碧玉,盘龙纽),“皇帝之宝”(旃擅香木,素纽),“奉天之宝”(金,交龙纽),“天子之宝”(金,交龙纽),“奉天法祖亲贤爱民”(碧玉,交龙纽),“制诰之宝”(《盛京通志》记为“丹符出验四方”,青玉,交龙纽),“敕命之宝”(青玉, 交龙纽),“ 广运之宝”(金,交龙纽)。
崇谟阁门额
此外,凤凰楼还藏有包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至清穆宗(同治帝) 载淳各代皇帝的“圣容”十份,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行乐图”十五份。从清帝“圣容”和“行乐图”画面内容来看,皇帝身穿礼服端坐的“标准像”即为“圣容”,其骑马射猎、筵宴观游的日常生活形象称为“行乐图”。这些清帝“圣容”和“行乐图”原藏于北京故宫内,自乾隆十五年始送往盛京尊藏,此后各朝均按此制恭送前代皇帝圣容至盛京,直至光绪朝。这些帝王画像皆出自清代宫廷画家之手,有的还是多人合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另外,乾隆十五年(1750年),太祖至世宗(雍正) 五朝的《圣训》《实录》运到盛京凤凰楼尊藏,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则移至崇谟阁收藏直至清末。
飞龙阁尊藏清帝御用器物飞龙阁位于崇政殿前东侧,为面阔五间二层式厢楼,上层藏有上自清太宗皇太极,下至清穆宗(同治) 载淳等皇帝御用弓箭、刀剑、火枪等兵器及甲胄、马鞭、橐鞬、鞍辔、武备等物,共有三千多种(其中大部为箭支),藏品中以八十余副嵌有珠宝、镀金装饰的御用鞍辔较为珍贵。清帝东巡驻跸盛京皇宫期间,嘉庆帝就曾登楼阅视御用武备存放、保管情况。
飞龙阁外景
飞龙阁下层为清宫内府收藏的珍贵古代青铜彝器,共四百五十九种,总计八百件,其中商器五件、周器四百余件、汉器三百余件、唐器二十件。器形包括有鼎、尊、卣、爵、觚、盂、盘、鼓、钟等五十余种,相当一部分器皿上都铸刻有铭文。这八百件古铜器在乾隆年间被编录入《西清续鉴·乙编》成书。这是清代专门著录盛京宫殿藏品的唯一书籍。
除上述两项外,飞龙阁中尚存有其他一些物品。如黄地洋彩八宝、五供、青花龙凤呈祥太极尊等瓷器数十件,以及洋瓷翎管数十件,此外尚有靠背、迎手、椅垫、鹿角椅等坐具及甲胄、皮张等物,合计约一千件。
翔凤阁尊藏清帝御用器物翔凤阁位于崇政殿前西侧,为面阔五间二层式厢楼,阁内藏品大体可分为两项,上藏书画等类,下藏御用珍宝。据记载,翔凤阁内恭贮盛京皇宫各宫殿御用陈设、珍宝等物品五百多件,夏园、广宁行宫等处的御用陈设、珍宝等物品近二百件,以及清官内府收藏的历代名家书画及清帝御笔字画及大臣等所作书画卷轴册页一百六十多幅(册),各种图书一百余部。上述各宫殿及行宫陈设物品约占翔凤阁全部藏品的七分之一。
翔凤阁外景
除宫殿及行宫陈设品外,翔凤阁中的其余藏物大抵可分作三类:
第一类是金、银、玉、瓷、珐琅、漆、角、木、牙等制品,共有两千多件,内以各种玉器所占比重较大。此项物品大部分是内廷贮用的比较贵重、精制的器皿和工艺品。第二类是各种锦缎、布匹、衣料、服饰、荷包等共四千多件。其中御用袍、冠、朝珠等数十件,大小荷包四百余对,余者绝大部分是缎匹衣料。这两类藏品主要供清帝东巡时作宫殿陈设和赏赐官员之用。第三类是清帝御笔书画及历代名家所作书画和内府刊印的书籍舆图等,其中以历代名人书画一项最为珍贵,有从唐至明的一百多位书画名家的作品三百三十多幅(册),均为清代内廷收藏的传世佳作。
清宫瓷器
这批书画艺术品与飞龙阁所贮之古铜鼎彝,堪称盛京皇宫藏品中之“双璧”。清帝御笔书画亦藏有三四百件,既有御制诗文绘画,也有临摹古代名家之作,大部分出于清高宗弘历手笔。民国年间,金梁曾据翔凤阁内所藏部分书画精品编成《盛京故宫书画录》和《盛京故宫书画记》。
东七间楼存放清宫御窑厂烧造的各类圆琢瓷器东七间楼位于飞龙阁之后,为面阔七间二层式厢楼,内存康熙、雍正、乾隆年制各类瓷器十万件。这批瓷器均由官窑烧制供宫内使用。由北京将如此众多的瓷器品运到此处藏贮,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备东巡筵宴等需用。所以,东七间楼即称为“瓷器库”。
东七间楼内除上述瓷器品外,尚有其他瓷器四千多件,约可分为三部分:其一为康熙、雍正、乾隆朝各款瓷器,多为瓶、盘、碟、碗等类。每种一件至数十件不等。釉色有青花、霁红、五彩、霁青、汝釉、钧釉、酱釉等。其二为明永乐至万历朝各款碗、碟等百余件,以青花瓷居多。其三为清册中未记年款者,内有数百件仿宣窑、成窑、嘉窑制品,还有少量洋彩(珐琅彩) 瓷器,其烧制年代亦当在康熙至嘉庆年间。
西七间楼存放殿版书籍、墨刻碑帖及官府衙门档案等物西七间楼位于翔凤阁之后,为面阔七间二层式厢楼。西七间楼在乾隆朝以后俗称“书籍墨刻楼”,或“档子库”“西档库”等。楼内所储主要是书籍、墨刻、档案三大类。
西七间楼内所藏刊印书籍以“御制”“御纂”“钦定”书籍占很大比重,诸如《古今图书集成》《大清会典》、各部《则例》、御制诗文集等,均出自乾隆皇帝御批。更为可贵的是,这里的藏书还有许多满、蒙文刻本或合璧本,像《会典》《四书》《上谕八旗》等均有满文本,《蒙古源流考》有满、蒙、汉三种文本,其他还有《清汉对音字式》《清文鉴》等一些满语工具书。
西七间楼内贮藏的另外一项重要藏品是清代的墨刻、碑帖作品,据统计,这些墨刻、碑帖作品共有数百件之多,藏品中以清高宗弘历御制诗赋、题句题词为最多,另外尚有一些碑石拓片和《三希堂法帖》《淳化阁帖》等墨迹软片。
西七间楼存放的清代档案,乃盛京内务府等官司随时送至的,按类别可分为三种:其一,满、汉文稿档约五万余件。系顺治朝至清末二百多年间盛京内务府与北京内务府,以及盛京五部等官署之间往来公文的底稿。其二,册档。即所谓“黑图档”(“黑图”,满语意为“副本”或“杂档”),共九百八十多册。系康熙至咸丰年间盛京内务府与京师,以及盛京有关官署之间往来公文的誊录底档。其三,乾隆至宣统年间盛京地区八旗人丁户口册。计有八千余册,内完整及残损者约各半。这三部分档案涉及清入关后二百多年间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皇室事务、旗务、清帝东巡等诸多方面,且均为第一手材料,是盛京故宫保存下来的一批珍贵历史文献。
另据清道光年间《西七间楼恭贮书籍墨刻器物清册》所记,此楼内尚存放有清代盛京三陵铜供器五十余件,蒙文、无圈点满文信牌及印牌五百三十七面等。
銮驾库内存清帝御用銮驾、卤簿、仪仗及清宫乐器等物銮驾库位于故宫大政殿北侧,为面阔十一间正房,内存清帝御用銮驾、卤簿、仪仗及清官乐器等物百余件。乾隆十一年(1746年) 以后,盛京皇宫内的皇帝御用卤簿、仪仗均存放于此处。这些御前用物均系清帝巡幸盛京期间出行和举行典礼时所用。当时沈阳故宫所遗銮驾卤簿之物可分作四类:其一,辇舆类,如步舆、鞍勒等;其二,御用物品类,如交椅、提炉杆等;其三,仪仗类,如立瓜、卧瓜、龙凤扇、豹尾枪等;其四,乐器类,如画角、铜角、笙、笛等。四类藏品总计百余件。
敬典阁远景
敬典阁尊藏的《玉牒》敬典阁为面阔五间二层歇山式正楼,它位于盛京皇宫中路东所的最后一进院落,是清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家族宗谱《玉牒》的存放之库。
清代所谓的“玉牒”,即爱新觉罗氏皇族宗室、觉罗两个支派的族谱。在清代,爱新觉罗氏皇族的所有成员依据与皇帝血缘关系的远近分为两个系统:一为“宗室”,即显祖塔克世(努尔哈赤之父) 的直系后裔,按制束**腰带,俗称“黄带子”;一为“觉罗”,即肇祖、兴祖、景祖的其他子孙后裔,按制束红色腰带,俗称“红带子”。清朝定制,宗室、觉罗所生子女至周岁时,须书其所生年、月、日、时,以及生母姓氏,详其嫡庶次第,具册送交宗人府。宗室载入《玉牒》黄册,觉罗载入《玉牒》红册。家族《玉牒》每十年纂修一次,由宗人府按每年黄、红册所记汇入。宗室入黄档,觉罗入红档。《玉牒》内各人排列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存者朱书,殁者墨书。误同名则改卑者及幼者。
清代首次修纂《玉牒》为顺治十八年(1661 年),至乾隆七年(1742年) 已修九次,所编各部《玉牒》分贮于北京皇史宬、宗人府和礼部各一份,原来并无送贮盛京之制。乾隆八年(1743年),弘历传旨命移送历朝《实录》一份至盛京尊藏,此后,凡宗人府修纂《玉牒》,均按乾隆八年之例将新修《玉牒》恭送盛京贮存。自清顺治十八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661—1908),爱新觉罗家族所修历次《玉牒》均将其中一份送藏盛京敬典阁,累计共藏《玉牒》黄档一百五十二包、红档二百三十五包。敬典阁《玉牒》的规格一般为长二尺、宽一尺的巨册,封面按宗室、觉罗分别用**、红色绢,全册以白色宣纸制成,装帧颇为精美,册内分别以满、汉两种文字工笔书写,以体现帝室贵胄的富贵和尊严。《玉牒》每次由京启送及运至盛京入阁尊藏时,皆要依例举行隆重的仪式。
玉玺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玉玺是用来干什么的作用是什么
早已经过了帝王称霸的世界,早已经远离长袍飘飘的古代,可是我们依旧对着那千年的古朝有着独特的向往。皇帝和大臣们一样,他的官印被称之为玉玺,从周朝的时候就十分流行了。见玉玺就形同见皇帝本人,这可谓是非常厉害的官印。玉玺就是御玺,不同的时代使用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呢。皇帝审批奏折的时候,皇帝著作之下,皇帝的一切都由玉玺而传承之上。
乾隆玉玺制作于1793年,是一套三枚玉玺中的一枚,上面有代表君王的龙图腾和一句格言——“自强不息”。
日前,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折合4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拍出一枚乾隆玉玺“八征耄念之宝”,引发国人的关注。玉玺也就是用美玉刻成的皇帝的印信。秦以前,玺是泛指诸侯、卿大夫、从吏的印章。《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愿请玺复以治邺。”玺在此是官印的意思,即请缨到地方任职。而秦以后,玺则是专指帝王的印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和氏璧为玺,后历代相传,成为帝王“受命于天”的信物。汉代张衡在《东京赋》中云:“冠通天、佩玉玺,纡皇组、要干将。”玉玺和通天冠、皇帝所佩的丝带、象征帝王身份的宝剑一样,都是皇帝的专用之物。
由于历代相传的玉玺于唐末时失踪,从明代开始,帝王们都刻意淡化传国玉玺的地位,而根据自己的喜好镌刻印玺。清军入关以前,皇太极的印玺是用满文镌刻,也兼用古篆。定鼎北京之后,朝廷的设立悉依明制,清帝的印玺也是根据古制镌刻,材料有玉、黄金、田黄石、还有旃檀。其中,玉玺的材料又分为白玉、青玉、翡翠;印纽的龙纹有两条缠绕相交的龙、有盘曲回旋的龙、还有状似蹲着的龙。根据不同的需要,印玺的大小从六寸见方到二寸一分不等。
乾隆皇帝的兴趣广泛,博雅好古,印玺也特别多。清人何圣生的《檐醉杂记》载,乾隆十一年的时候,交泰殿里就藏有二十五方印玺,印文和用途各自不同。印文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昭示大清的大统乃为天授;“皇帝奉天之宝”,昭示皇帝乃是依奉天意行事;“大清嗣天子宝”,昭示皇权前后相承,延续不断;“皇帝之宝”用于遇到特别的喜庆或丧事,发布赦免罪犯或减刑的诏书;另一方材质和纹饰不同的“皇帝之宝”,则昭示皇帝的威严;“天子之宝”用于祭祀诸神;“皇帝尊亲之宝”用于褒封赞美的称号;“皇帝亲亲之宝”用于颁发给宗族的诏书;“皇帝行宝”用以颁封赏赐;“皇帝信宝”用于征调兵马;“天子行宝”用于封赏少数民族;“天子信宝”用于给地方下命令;“敬天勤民之宝”用于告谕入朝谒见的外臣;“制诰之宝”用于告谕朝中大臣;“敕命之宝”用于封官授爵的敕书;“垂训之宝”用于宣扬国家的法制和礼仪;“命德之宝”用于奖掖忠良;“钦文之玺”用于礼乐法度;“表章经史之宝”用于尊崇古训;“巡狩天下之宝”用于出外巡视;“讨罪安民之宝”用于讨伐宣战;“制驭六师之宝”用于处理军旅中事;“敕正万邦之宝”用于告谕外国;“敕正万国之宝”用于告谕四方;“广运之宝”用于在重要公文上面封缄加标记。
除了交泰殿的这二十五方印玺,乾隆在留都沈阳还有十几方印玺,印文有“丹符出验四方敕命之宝”、“奉天法祖亲贤爱民”,其余印文与北京宫中的印玺相同,只是材质、大小和纹饰不同。除了“公章”之外,乾隆还有许多自用的“私章”。譬如他有一方“乾隆御览之宝”,专门用于在鉴赏过的字画上面钤印。他七十岁的时候,制有“古稀天子之宝”。而这一次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八征耄念之宝”,乃是乾隆为庆祝自己的八十寿辰而制。在此之前,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乾隆御笔”,法国拍卖行拍卖的“九洲清安之宝”,也都是乾隆玉玺。
由于乾隆所制的玉玺如今已是散落四方,大多已经无从寻觅。因此,他一生中究竟镌刻了多少枚玉玺,已经成为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
而这个世界又有多少人见过玉玺呢?当然,就不要说摸了。想一想,若是您生在古代,趁着皇帝陛下不注意摸了人家的玉玺,那可是杀头的大错呢。玉玺也代表着一代帝王尊崇的地位,那是至高无上的地界,不允许任何让来侵犯。古今,多少代帝王用了多少个玉玺?而玉玺制造的价值又是如何估量?若不能以无价之宝,就衬托不出玉玺的重要了吧!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s://.to8to/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乾隆钤印的收藏与使用
玉玺在如今已经非常的少见,在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的皇帝都是用过这些东西,如今的玉玺价值非常的大,并且价格也是非常的搞,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收藏价值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材质迄今为止都是非常的让人感到困惑,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如今仍然是一个谜。
玉玺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从取材?荆山之玉?的?传国玺?到翡翠制作的民国国玺
近年来,皇帝的印章?玉玺成了拍卖会的宠儿:2009年,乾隆皇帝的?八徴耄念之宝?玉玺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中以近31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000万元)的价格被拍出;清乾隆?太上皇帝之宝?御宝交龙钮和田青玉玺在2009年香港苏富比中国秋季拍卖会中的成交价为1634万港元;2008年,乾隆帝御宝三螭钮和田碧玉玺在香港苏富比中国秋季拍卖会上以446万港元成交;乾隆?御用组玺五件?在200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2918.24万港元的高价?
玉玺,这种在秦以前尊卑通用而在始皇帝以后被帝后垄断的印章,在中华玉石文化中不仅地位显赫,而且用材也极其讲究。我们知道,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从存世的实物看,封建帝王的玉玺材质多为上乘的新疆和田玉,即?真玉?。所以,皇帝的印章在拍卖会上价格不断上扬就不足为奇了。
袁世凯仍用和田玉制玺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以玉制作国玺仍然是国家大事,对用来制作秦始皇?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的?荆山之玉?的追求也没有停止。
中华民国创立伊始,由于还受各种条件限制,以至于国家典章制度还很不完善,所以袁世凯当时只刻制了一枚?中华民国之玺?作为国玺,用的材料显然是新疆和田白玉。
到了1914年,时任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有了称帝的野心,于是扔掉才用了不到三年的旧玺,决定重新刻制国玺,所用材质仍然是新疆和田白玉。这次的国玺有三枚:?中华民国之玺?,钤盖于外交文书之上;?荣典之玺?,钤盖在勋赏文书之上;?封策之玺?,钤盖在加勋位和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文书之上。
袁世凯称帝美梦很快破灭,国家重新陷入内乱。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于1926年开打,到了1927年上半年,河山得到重整。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仓促成立,其时没有国玺,只镌刻了一方?中华民国国民?印,由监察委员蔡元培代表国民党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受印。到了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国民兼陆海空军总司令。登上中国最高权力宝座的蒋介石,急需一方新的国玺来替换?中华民国国民?印。但由于一时缺乏?荆山之玉?,制玺之事只好留待日后。
1928年11月2日,在南京召开的国民会议决议重新制玺,寻找?荆山之玉?,即是指寻找最适合制作国玺的天下最为名贵的玉材。
迄今为止,基本的认定标准是缅甸的翡翠玉和新疆的和田玉都是?真玉?,而且都非常名贵。那么,制作国玺的材料会取自这两种玉料吗?
1929年,时任国民广东省的陈济棠派人去缅甸寻到了一块上好的翠玉,以9500块大洋的高价将其购回,并托国民文官长古应芬带到南京,献给蒋介石。蒋介石特地宴请玉石专家进行鉴定,发现这果然是块稀世珍宝,于是决定以此制成国玺,并把任务交给了当时的印铸局局长周仲良。刻玺工程从1929年7月1日开始,到10月9日琢刻完竣。1929年10月10日,国民明令于国庆日启用该枚国玺。南京国民的这枚国玺,比北京民国的国玺略有扩大,为13厘米,显得更加厚实庄重。
1930年,新疆省献了一块上等的羊脂白玉。蒋介石于1931年元旦亲自受呈,并交印铸局刻制?荣典之玺?。该玺于同年7月1日启用,作为颁发勋章、发布褒奖令之用。当然,这枚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国玺?。
玉玺材质多为新疆的和田玉
玺者,玉制的印章。在秦以前,尊卑通用;但在秦以后,玉玺被封建帝王所垄断,唯帝王印才可称?玺?。东汉学者卫宏《汉旧仪》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是说,自秦始皇始,天子制玺,必然用玉,而非玉材质是不能用来制作国玺的。
然而,问题是天下的玉材可多啦,用哪种呢?当然是符合统治阶级价值观的?真玉?,而这种?真玉?要具备仁、义、智、勇、洁五种品德,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所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在封建时代,按照这个标准寻觅,只有新疆和田玉符合,因此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历朝历代的玉玺材质基本都是新疆和田玉,包括白玉、碧玉、黄玉、青玉等,如西汉的?皇后之玺?、清代康熙、乾隆等皇帝所用的各色玉玺。
玉玺是用来干什么的作用是什么
在封建皇帝的印章中,国玺玉玺仅在国家大典、重大政事及与外国交换国书时才使用,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但实际上,在1911年辛亥革命终结封建帝制之后的民国时期,以玉制作国玺仍然是国家大事。
传国玉玺?是中国玉文化史上的王玉至尊,代表着王权用玉的最高等级。公元前221年,秦皇嬴政横扫,统一天下,遂制玉玺一枚,方四寸,螭兽纽。由丞相李斯书写,玉工孙寿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秦始皇制?传国玉玺?有两个目的:一是表明他是皇权神授的真命天子;二是希将此玺作为镇国之宝在秦家王朝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孰料天命难违,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军入咸阳,秦始皇之孙子婴跪捧玉玺投降,?传国玉玺?在秦家只传了两代,便易他主。
传国玉玺?寓意?天命所归?,没有天命是不能当皇帝的,当了皇帝没有?传国玉玺?似乎也是不?正宗?的。此后历代王朝为争夺和寻找?传国玉玺?演绎了许多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故事,有的见于史料,有的见于传说,意见纷纭,扑朔迷离。归纳起来大抵有四大谜点。乾隆圣旨用的印章是什么
(1)数量
清代各朝皇帝的印玺均有印谱,称宝薮。《乾隆宝薮》记录了乾隆印玺1000余方,根据《乾隆宝薮》(线11485—114186)统计:
两套从乾隆御制诗文中选出带福字的《宝典福书》和带寿字的《圆音寿耋》各120方,计480方;其中一套寿山石印为和珅进献,一套铜镀金印为金简进献的。另外,还有两套《宝典福书》和《圆音寿耋》各60方,计240方,共有720方未集入《乾隆宝薮》中,所以,乾隆皇帝一生制作印玺有1800余方。故宫现存乾隆皇帝印玺1000余方,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也有收藏,佚失的有数百方。
(2)材质与钮式
乾隆时代的印玺,玉质印玺的数量多达半数以上,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及各种宝石;除此之外,还有木、金、银、铜等20余种材质。
乾隆宝石料闲章套印,16方共装一木匣,分别是:碧玉虎钮连珠文“宝亲王宝”“长春居士”印,碧玉螭钮“爱竹学心虚”,白玉螭钮“掬水月在手”长方印,紫晶椭圆螭钮“乐善堂”印,青玉兽钮“千潭月印”长方印,粉玛瑙龟钮“抑斋”长方印,白玉螭钮“追逐其章”长方印,玛瑙兽钮“齐物”长方印,红玛瑙螭钮“菑畲经训”方印,青金石螭钮“大块我以文章”方印,青金石螭钮“月明满地相思”方印,青玉螭钮“众花胜处松千尺”长方印,白玉螭钮“如如”方印,白玉螭钮“落花满地皆文章”长方印,红玛瑙螭钮“半榻琴书”方印,白红玛瑙螭钮“随安室”长方印。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封弘历宝亲王,印应在此后制造。乾隆即位后仍继续使用,说明乾隆皇帝对这套印的喜爱。
根据天秀先生在《乾隆的图章》中所述,乾隆帝经常使用的印章有500余方。这些印玺均收录于《乾隆宝薮》中。在《乾隆宝薮》中印玺有大、中、小、方、圆之分,乾隆帝经常使用的印章钮式有交龙,盘龙、蹲龙、螭、凤、龟、麒麟、狮、牛、羊、马、象、虎、鹤、鸳鸯、松、竹、梅、菊、桃、荷花、葡萄、石榴等,另外,还有乾卦、回纹、万字纹等,图画类有松亭、楼阁等。如:黄寿山螭纽“乾隆救命之宝”,寿山石螭纽方形玺,四周仿刻商周青铜器纹饰。昌化石随形雕鸳鸯荷花“乾隆宸翰”印,此印通体青**,中有血斑,随形雕鸳鸯荷花,使整个印章四面非常紧凑。此印将昌化石的色彩与西湖的美景相结合,篆刻刀工圆润、流畅,是一件很好的工艺品,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明代以前,田黄石统称“黄石”,并不为世人所重。清代开始,人们才逐渐认识田黄石,其身价剧增,名扬四海。如:田黄石料的“所宝唯贤”玺,瑞兽钮,阳文篆书。
(3)特点
乾隆皇帝的许多印文均出自经史典籍,历代诗文中的名篇佳旬,皇帝有感而发的所作诗文。他处处效仿其祖父,乾隆时期篆刻宝玺他当太子时就刻有印章70余方。乾隆前期经常使用的印代表印有:昌化石随形雕鸳鸯荷花方形“乾隆宸翰”玺,阳文篆书“乾隆宸翰”,钤于御笔书画上。宸:原指北极,即紫微垣,后借指帝王居所;翰:古以羽翰为笔,凡用笔所书者日翰,宸翰专指帝王笔墨之迹。此玺通体青**,中有血斑。随形雕鸳鸯荷花,印面四周阴刻诗文三首。乾隆“惟精惟一”玺,此玺为雕山石河流、树木花卉随形方形玺,阴文篆书。出自《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乾隆以此言为君治民之法。他认为:为人君者,应“精一”兼执,修行己身。此玺与“乾隆宸翰”玺一起用于御笔书画上。此印巧妙利用昌化石的颜色,随石色彩安排画面,雕刻线条有利,做工细巧。
乾隆帝好大喜功,号称“武功十全”,乾隆自称“文治武功”为古今第一人。晚年乾隆印中有“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念之宝”“十全老人”等。
“古稀天子之宝”玺,在统治社会天子就是指皇帝,他享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乾隆帝在《古稀说》曰:“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其余四帝予所不足为法。”乾隆帝借此夸耀自己是古稀全人。他还刻制了“古稀天子之宝”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七十圣寿时,乾隆帝把自己看成是千古之中唯一年登古稀的英明君主,为此他特撰写《古稀说》,曰:“余以今年登七帙,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盖予宿政有年,至八旬有六即归政而颐志于宁寿宫,其未归政以前,不敢驰乾惕。犹日孜孜,所以答天庥而励己躬也。”表明乾隆帝虽然自负但不自满。另刻“犹日孜孜”玺,作为“古稀天子之宝”的副章相配使用。
“八微耄念之宝”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圣寿之时制作。同时又镌刻“自强不息”玺作为“八微耄念之宝”的副章,进一步表明了他的用意。“八徵耄念之宝”玺与“自强不息”玺相配使用。“十全老人之宝”的“十全”是指乾隆在位期间,十次远征边疆,全部取得的重大胜利。此玺既是乾隆自己的功勋纪念之物,也是他的自励之玺。“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其含义是:颂祝乾隆皇帝八十圣寿,享受五代同堂的天伦之乐。“太上皇帝之宝”玺,刻于乾隆归政之后。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在乾隆即位周甲之年,宣布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待第二年新正时举行授受大典。乾隆成为清代唯一的太上皇帝,并刻制了“太上皇帝之宝”玺,但乾隆退位仍训政,直到嘉庆三年十一月他去世为止。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的“五福”指《尚书·洪范篇》中第九畴之第九“向用五福”,即: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好德、五日考终命。乾隆帝在74岁时已是五代同堂,但当时并没有题堂,到了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才在紫禁城内景福宫增书“五福五代堂”之额,同时刻制了“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玺。其含义是:颂祝乾隆皇帝八十圣寿,享受五代同堂的天伦之乐。在天禄琳琅《通鉴总类》等书上钤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八微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玺。 乾隆皇帝在书画经常使用的印玺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收录了172方,这些印玺有的不在故宫,但从《乾隆宝薮》中,我们得知它们的一些信息,现将有特点的几方归纳如下:
乾隆帝有多方“乾隆御览之宝”,书画上经常钤用的有两方椭圆形“乾隆御览之宝”,一方正方形“乾隆御览之宝”。椭圆形“乾隆御览之宝”,一方为寿山石,尺寸为4.1×3.4cm,在邹一桂《山水卷》钤用此印;另外一方为4.2×3.5cm,在文伯仁《金陵十八景册》中钤用。两方在镌刻上略有不同:在乾字的“乙”、之字,御字、览字的“臣”等多处镌法不同,正方形“乾隆御览之宝”为寿山石,7.9cm见方;经常钤用的还有汉玉“乾隆鉴赏”圆形印,直径2.8cm,阴文;“寿”字,长方形汉玉,阴文,4.2×2.5cm。乾隆皇帝即位后镌刻的第一方印玺就是“乾隆御览之宝”铜印,在《乾隆宝薮》中著录。乾隆元年正月初四日档案记载,“司库刘山久来说,太监毛团、胡世杰交出铜宝一方,传旨:着刻‘乾隆御览之宝’,钦此。于正月初十日篆得阴文、阳文字样二张,司库刘山久持进交太监毛团呈览。奉旨:着准阴文,钦此。于二月二十日司库刘山久、催总理白世杰将刻完字铜宝一方交太监胡世杰、高玉呈进讫。”
宫殿玺:“乾清官鉴藏宝”,长方印,3.5x2.3cm;“养心殿鉴藏宝”,长方印,4×2.8cm;“重华宫鉴藏宝”,长方印,3.6×2.6cm;“御书房鉴藏宝”,椭圆印,4.4×3cm;均为碧玉,阳文;四方印为一匣。
乾隆皇帝书画常用两方“石渠宝笈”长方形印,尺寸为2.7×2cm;椭圆印2.4×1.2cm,“秘殿珠林”2×1.3印为洞石,“秘殿珠林所藏”长方印,尺寸为1.9x2cm,阳文;“秘殿新编”力印,2×2cm,阳文;“珠林重定,方印,2×2cm,阴文,均青汉玉。圆印“石渠定鉴”,直径2.6厘米,阳文;方印“宝笈重编”,2.3×2.3cm,阴文,为青玉。
故宫现存有两套“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印玺。一套为乾隆青玉螭纽“三希堂精鉴玺”(4×2.2cm),阳文;汉玉瓦纽“宜了孙”方玺(2.4X2.4cm),阴文;与“乾隆鉴赏”一起在《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初、续编上钤用。一套为白玉兽纽嘉庆“三希堂精鉴玺”(4.4×2.3cm)和青玉蟠螭纽“宜子孙”(方2.9cm)玺,与“嘉庆鉴赏”一起在《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三编上钤用。嘉庆这套印是仿乾隆印,尺寸稍大,镌刻略有不同。故宫现存“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玺,青玉交龙钮,方3.35cm,通高6.1cm,钮8.7cm。乾隆晚期制作了“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玺。
故宫博物院现藏乾隆皇帝“乾隆宸翰”9方,“惟精惟一”4方。“乾隆宸翰”与“惟精惟一”在一起使用有两种:一种是“乾隆宸翰”印阳文篆书在上边,“惟精惟一”阴文古篆书在下边边;二种是“惟精惟一”印阴文粗道篆书在上边,“乾隆宸翰”印阳文篆书在下边。另外,在元代钱选《孤山图卷》(元人仿)有:“乾隆宸翰”印文。乾隆皇帝的田黄石三连印曾经被末代皇帝溥仪带出宫,其印文为“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和“乐天”,1950年归还,现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
乾隆晚年在书画上常用的闲章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古稀天子之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太上皇帝”“古希天子”等。
这里要特别说明“古希天子”圆印,在书画中经常钤用,因为乾隆“古稀天子”印有多方,笔者根据此印钤在书画上的尺寸和镌字大小,与《乾隆宝薮》对照;此印直径为4.5cm,汉玉。印谱文下有这样一段文字:“古玉轴头,长二寸,围一寸有分寸五,截为二。一则琢襟(射音),一则就围圆刻宝+宝文日:‘古希天子’,用以抑埴书画。可蝶则做之,觉太粗,中规削半留半,取削者玉质乃全呈留者缛华,原作玉或者用之,日以长受汗气,仍珍磷吐,既思臂病,用不数刻咏何为意,徵怃。乾隆壬寅秋御题。(下镌乾隆连珠小玺)”乾隆壬寅年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从文中我们看到在书画中经常钤用“古希天子”圆印,原来是古玉轴头改制而成,一半制成印,一半制成班指。为乾隆四十七年镌刻,此印为鉴定书画的一个重要依据。
虽然以上印玺有的已经不存在了,但我们从《乾隆宝薮》中依然能够看到乾隆印玺的重要信息,在原印谱中有不同质地、尺寸、几方为一匣的记载,有的还在重要的印谱旁作了注释,为今人鉴定古代书画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什么乾隆把最宠爱的小女儿嫁给和珅的儿子?
旨用的印章宝谱,即皇帝宝玺之印谱。清乾隆十三年钦定御宝为二十五颗。
因其用处不同,名称各亦。规格用途如下:
(1)大清受命之宝 白玉质 面14厘米见方, 以章皇序之用
(2)皇帝奉天之宝 碧玉质 面14厘米见方, 以章奉若之用
(3)大清嗣天子宝 鎏金质 面7.9厘米见方, 以章继绳之用
(4)皇帝之宝 青玉质 面12.5厘米见方, 以布诏赦之用
(5)皇帝之宝 栴檀香木质 面15.5厘米见方, 以肃法驾之用
(6)天子之宝 白玉质 面7.8厘米见方, 祭祀百神之用
(7)皇帝尊亲之宝 白玉质 面6.8厘米见方, 以章奉若之用
(8)皇帝亲亲之宝 白玉质 面7.2厘米见方, 以展宗盟之用?
(9)皇帝行宝 碧玉质 面15.6厘米见方, 以颁锡赍之用
(10)皇帝信宝 白玉质 面10.5厘米见方, 以征戎伍之用
(11)天子行宝 碧玉质 面15.5厘米见方, 以册外蛮之用
(12)天子信宝 青玉质 面12.1厘米见方, 以命殊方之用
(13)敬天勤民之宝 白玉质 面10厘米见方, 以饬觐吏之用
(14)制诰之宝 青玉质 面13厘米见方, 以谕臣僚之用
(15 敕命之宝 碧玉质 面11.3厘米见方, 于诰敕谕旨上钤用
(16)垂训之宝 碧玉质 面13厘米见方, 以扬国宪之用用
(17)命德之宝 青玉质 面13厘米见方, 奖励忠良之用
(18)钦文之宝 墨玉质 面11.7厘米见方, 专钤于有关文教之谕旨
(19)表章经史之宝 碧玉质 面15.3厘米见方, 以崇古训之用
(20)巡狩天下之宝 青玉质 面15.3厘米见方, 以从省方之用
(21)讨罪安民之宝 青玉质 面15.3厘米见方,以张戎伐之用
(22)制驭六师之宝 墨玉质 面17厘米见方,以整戎行之用
(23)敕正万邦之宝 青玉质 面13厘米见方,以诰外国之用
(24)敕正万民之宝 青玉质 面12.6厘米见方, 以诰四方之用
(25)广运之宝 墨玉质 面19厘米见方,以谨封识之用
北京故宫三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乾隆把最宠爱的小女儿嫁给和珅长子
和珅官运亨通的另一个手段,即他官职稳稳擢升的重要保证,是他与皇室结亲。当然这反映了乾隆对和珅的宠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赐和珅长子名丰绅殷德,并把自己最心爱的年仅六岁的小女儿和孝固伦公主许配给他,“待年行婚礼”。从此乾隆与和珅两人结下了“娃娃亲”家,是年乾隆已年届古稀,而和珅刚刚三十一岁。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三,是和孝公主的周岁纪念。那一天乾隆赏给她许多玩物,其中有汉玉敞口钟、汉玉娃娃戏狮、青玉匙、红白玛瑙仙鹤、琥珀圆盒和汉玉扇器等。她生来活泼伶俐,长得也颇似其父乾隆,而且又是乾隆最小的女儿,因此就格外受宠爱,真可谓“掌上明珠”。在《清史稿?公主表》中记载:“主,高宗少女,素所钟爱,未嫁赐金顶轿。”在她十三岁时,破格被封为固伦公主。按清朝体制,皇后所生之女才能封为“固伦公主”,品级相当于亲王。妃、嫔所出或由皇后收养的宗室之女,只能封为“和硕公主”,品级相当于郡王。
和孝公主在诸皇女中备受乾隆宠爱、娇惯,被视若掌上明珠,从小就被养育在他的身边。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孝公主刚刚六岁,就被乾隆许配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为妻。当年丰绅殷德也是六岁,与和孝公主同年同月出生,只是比公主小半个月。他长得和其父和珅青少年时期颇像,也是一个英俊貌美的少年,他的号为润圃。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订婚后,和珅是又喜欢、又得意。他认为他的地位更巩固了,也是乾隆对他的最大信任。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当和孝公主十三岁时,被破格晋封为固伦公主。并于是年三月二十日起留起头发,准备下嫁。据清代档案记载,乾隆在这一天赏赐给她一批绫罗绸缎、珠宝玉器。三月二十六日,又下谕赏给她金镶松石如意一柄、伽南香念珠一盘、汉玉扇器四件。同时还赏给丰绅殷德金镶松石如意一柄。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将要举行指婚礼。闰五月初二日,乾隆又下谕旨说:“凡下嫁外藩固伦公主,例支俸银一千两。如系在京住者,即照下嫁八旗之例支给。从前和敬固伦公主,虽系在京居住,而傣银、缎匹仍照外藩之例支领,年久未使截减,是以降旨仍许照旧关支。今和孝固伦公主,系朕幼女,且在朕前承欢侍养,孝谨有加,将来下嫁后,所有应支俸禄,亦著一体赏给一千两,以昭平允,而示嘉奖。”这就是说,和孝公主的俸禄是最高一级的,与下嫁外藩的固伦公主相同,显然这是乾隆对她的偏爱。
与此同时,乾隆还下谕旨:“命固伦额附丰绅殷德在御前行走。”后又被授予散秩大臣。
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七日,是黄道吉日,刚刚十五岁的和孝固伦公主和丰绅殷德举行了婚礼。乾隆除了赏给她大量的土地、庄丁和奴仆外,还赏赐了一大批妆奁。赏赐物件的清单如下:
红宝石朝帽顶一个,嵌二等东珠十颗。
金凤五只,嵌五等东珠二十五颗,内无光七颗,碎小正珠一百二十颗,内乌拉正珠二颗,共重十六两五钱。
金翟鸟一只,碎小正珠十九颗,(随)金镶青金桃花垂挂一件,嵌色小正珠八颗,穿色小正珠一百八十颗,珊瑚坠角三个,连翟鸟共重五两三钱。
帽前金佛一尊,嵌二等东珠二颗。
帽后金花二枝,嵌五等东珠二颗。
金(银)珊瑚头箍二围,嵌二等东珠七颗,重四两七钱。
金镶青金方胜垂挂一件,嵌色小正珠二十四颗,穿碎小正珠二百四十九颗,珊瑚坠角三个,重四两五分……
乾隆不但赐给和孝公主大批妆奁,而且在同一天赏赐给丰绅殷德大量礼品。
此外,乾隆还赏给丰绅殷德额驸头等女子四名、二等女子四名、三等女子四名。每名女子各赏有皮、棉、夹衣、丝缎衣料,银项圈、铜耳坠等物。并赏给户口男人十一人,女人十一人,户口管领二人,也各赏有衣物等。
乾隆觉得这些礼品还不太够,又格外赏给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额附做衣服、被褥和帐幔等物用的绸、缎、纱等八百五十九匹,其中包括:大卷八丝缎一百七十六匹、妆缎二十二匹、小卷八丝缎二匹、锦十一匹、倭缎四匹、小卷闪缎十六匹、大卷纱六十九匹,等等。
此外,在和孝公主举行合卺礼后六月,按清朝礼节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额附还要进宫举行回门礼,那天乾隆又赏赐给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一大批礼品。
据当时目睹和孝公主下嫁情景的朝鲜使臣记载:“皇女于归,特赐帑银三十万。大官手奉如意珠贝,拜辞于皇女轿前者,无虑屡千百,虽以首阁老阿桂之年老位尊,亦复不免云。”
朝鲜使者还把和孝公主与和嘉公主下嫁福隆安时的情景作了比较,他说:“乾隆对和孝公主宠爱之隆,妆奁之侈,十倍于前驸马福隆安时,自过婚日,辇送器玩于主第者,论其值,殆过数百万金。”这还不算,乾隆又借着和孝公主过生日之际,赏给她一批礼物,其中主要有:紫檀嵌玉如意一柄,汉玉开璧磐一件,上拴青玉鸠一件,紫檀架白玉仙山一件,紫檀座汉玉葵花洗一件,紫檀座碧玉双孔花插一件,茜牙座青玉海棠洗一件,紫檀商丝座青绿双官瓶一件,紫檀座青花白地敞口瓶一件,紫檀座玛瑙葵花碗一件,绿晶蕉叶花插一件,紫牙白檀座八成金五两重金锞九个,藏香九束自鸣钟,五十两重银元宝九个,等等。
由此可见,乾隆肯把自己最心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下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并赏赐给他们极其丰富的妆奁,这是乾隆对和珅的极大宠幸,也是提高和珅身份地位的一个手段。另外,和珅从此与乾隆结成了儿女亲家,彼此关系更进一步加深了,这是其他官僚所望尘莫及的,和珅实际上成了第一权臣,是别人高不可攀的勋贵国戚。
而且,和珅的女儿也嫁给了皇族,她是一位贝勒的福晋。这位贝勒是康熙的曾孙。
和珅与皇帝有亲戚关系的另一个例子,就是和珅的侄女,即和琳之女嫁给了乾隆的孙子绵庆。绵庆为永琛的第六子,“乾隆五十五年袭质郡王,嘉庆九年薨。谥曰恪”。“绵庆幼聪颖,年十三,侍高宗避暑山庄校射,中三矢,赐黄马褂、三眼孔雀翎。通音律,体孱弱,嘉庆九年薨,年仅二十六。仁宗深惜之,赐银五千,谥曰属。”而永琛为乾隆“第六子,嗣允禧后。乾隆二十四年袭贝勒,三十七年晋质郡王。五十四年晋封亲王,五十五年薨,谥曰庄”。和琳女儿嫁给质恪郡王一事,是由和珅一手为之操办的。此外,朝鲜使臣也记述了和珅与联姻之事:“吏部尚书和珅,去年(指乾隆四十九年)升为军机大臣,子尚皇女,女配皇孙,权势日隆。皇帝遣内侍轮番共第,势焰嚣天,缙绅趋附。”由以上几例和珅家与联姻之事,可以得知和珅家族与皇室关系是非常深的,如果和珅没有极高的媚上之术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北京故宫三大镇馆之宝是:
1、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口径8厘米,高12.5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金瓯永固杯是的皇帝专用酒杯,据说只在特定的时间用,金瓯永固的寓意是希望大清的江山能够永远稳固,可见皇帝已经把这件酒杯当成了法宝。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一共造了4件,分别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金嘉庆造)、伦敦华莱士博物馆(1金、1铜乾隆造)、台北故宫博物院(1金乾隆造)。
2、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是一件宋代的玉器,这是乾隆最喜欢的一件玉器,也是故宫博物院玉器里面的王者,毫无疑问也是一件国宝级文物,炉高7.9cm,口径12.8cm,炉底还印着乾隆为这个青玉云龙纹炉所写的诗:“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这件玉器可谓是中国玉器的巅峰之作,称之为无价之宝。
3、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历史文化里的一件瑰宝,画中的内容为我们研究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载体,它是我国最著名的画作之一,也是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藏品之一,每次展览都是警卫持枪守卫,可谓是常年守卫,清明上河图的真品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但是仿品却是很多。
据说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