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到1930的金价_1930年的黄金价格
1.民国时期大陆流通的货币是什么?
2.民国初年仍使用清朝货币吗
3.美国硬币都有几种,面值是多少?
4.求美国花旗银行的简介
美国银行2008年9月15日发表声明,宣布以接近500亿美元总价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以下为美林公司大事记:
1885年 公司前身成立
1914年 1月查尔斯·梅里尔开办查尔斯·E·梅里尔公司,埃德蒙·林奇加盟。当年5月,公司在纽约华尔街7号设立办公室。
1915年 更名“美—林公司”。
1930年 公司将业务集中在投资银行领域
1938年 林奇去世;公司更名“美林公司”。
1941年 成为华尔街上第一家发行企业年报的公司
1946年 公司建立资金管理学校,就是现在的金融咨询公司
1955年 公司年签约额突破10亿美元
1956年 帮助福特汽车公司上市,当年为其融资10亿美元;梅里尔去世。
1958年 更名“美林—皮尔斯—芬纳—史密斯公司”。
1960年 在英国首都伦敦设立办公室
1961年 在东京开设代表处
1964年 在日本首都东京设立办公室,收购C·J·迪瓦恩公司,进军固定收益证券领域。
11年 在纽约证券上市。
13年 公司成为了证券投资公司
16年 资产管理部成立
1982年 在香港建立了地区总部
1985年 作为第一家外国证券公司进入日本证券市场
1993年 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开设办事处的美国证券公司
1999年 最后一次荣膺世界最大股票和债券承销商头衔,次年把这一头衔拱手让给美国花旗集团,同年进入数字时代,在网上开始业务经营
2002年 斯坦利·奥尼尔任首席执行官(CEO)。
2006年 收购美国国民城市银行公司旗下“第一富兰克林金融公司”。这家公司主营次级抵押业务。
2007年 10月抵押业务亏损累加迫使奥尼尔卸任董事长兼CEO。
2007年 12月纽交所—泛欧证券CEO约翰·赛恩接任公司董事长兼CEO。
2008年 6月30日前一年时间内,公司抵押相关业务净损失大约190亿美元。公司开始从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处募集资金,出售风险资产。
2008年 9月15日美林公司同意以大约44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
2013年4月12日和15日两个交易日,国际现货金价暴跌超过150美元,一度跌至1385.5美元/盎司,跌幅超过10%。这次黄金暴跌的“幕后黑手”,坊间认定的“头号嫌疑犯”是美林公司。
民国时期大陆流通的货币是什么?
近代中国债券市场的价格,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而不断发生巨大的变动。这种变动集中反映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处于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华商证券是近代中国最大,因此,上海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成为研究近代中国债券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依据。本文试通过对这一时期相关历史资料的分析,揭示影响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债券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
一、近代中国债券市价变动的基本状况
近代中国债券的发行始于1894年,当时的清王朝为了弥补国库的空虚,开始效仿西方的公债制度发行公债。清王朝发行的主要公债一共有三笔:息借商款、昭信股票和爱国公债,估计实收白银不足5000万两。这些公债基本上未进入流通,因此,也就无所谓价格的变动。辛亥革命以后,公债发行逐渐增多,交易的要求越来越强,1918年2 月北平证券成立。从1914年至1927年,以北京为中心、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为承销主体的债券发行与交易市场基本形成。但是,伴随国民党机构向上海的转移,以北京为中心的证券市场开始衰落,1929年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的债券发行与交易市场基本形成。债券市场交易的债券98%是公债,价格的变动也以债券为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国民党的命运未知,债券的发行和交易走向衰落。另一方面,由于公债在民国十年(1921年)整理案未实行前,无连续资料可供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研究1922—1937年这一时期的债券价格变动。
我们首先分析1922年到1929年债券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
1922年债券市况以整理六厘公债及整理金融公债最为活跃,全部债市从1月至7月均呈跌势,由于信交风潮的影响,证券市场极为消沉。 7月以后,通过了关税余款变通拨付办法,使担保基金有了保障,债市开始逐渐上涨。尽管中间由于直奉战争等原因,债市有所回落,但总趋势是上涨的,只有九六债券因担保基金无着落而趋跌。
1923年年初由于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有不愿保管基金的传说,债市恐慌而引起价格下落,安氏澄清事实后,正值银根宽松,债市回涨且形坚挺。此后,由于4月份金融债券抽签延期和7月的政局变动,再加上11月秋收,银根趋紧,只有金融债券补行抽签价格上涨,其他均呈跌势。
进入1924年,债市普遍上涨。然而,由于8月间银根收紧, 九六公债基金无着,引起债券市场风波,加之政局动荡、水灾旱灾同起,债市一落千丈。直至10月战事结束、商业凋敝、银根平松,债市才开始好转。
1925年,债市在前4个月涨势极盛,直到5月间,茶茧交易需用资金,债市上涨趋势略缓,加之发生,沪市于6月中罢市达25 日之久。10月,浙军抵达上海,奉军退却,11月,整理金融公债、整理六厘公债两债相继抽签,人心稍见平稳, 债市才逐渐回升。 从总体上看,1925年债市除中间略有起落外,大致趋涨。
1926年债市状况比较平稳,还本付息均能按期举行,债券价格没有大的波动。由于公债利息优厚,购买公债成为良好的投资形式。这一时期是近代中国公债发行以来价格较为稳定的时期。
1927年债市急转直下,整理六厘公债1月间价格还在80元以上,到8月便跌至36元;
七年长期公债价格1月间在70元左右,到8月则跌至33元,其价格低落是近年来所仅见。8月以后政局逐渐稳定, 市场上盛传本年度整理各项债券利息均有可能按时支付,因此,年底债市开始上涨。
1928年债市极为兴旺。卷烟库券、军需公债、善后八厘公债、金融短期公债、金融
长期公债都于年内发行,而债市不曾因为新债的增加而受到影响。虽然5月间由于济南惨案,债市曾一度下落, 但全年趋势大致都在上涨中。
1929年,尽管时局变动,债市总体来看偏于向下,但无剧烈变动。(注:有关上述时期债券市场价格变动的情况,详见孔敏主编:《南开经济指数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468—470页:杨荫溥:《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版。)
接下来分析1930年—1936年债券价格的变动情况。
1930年9月,债券价格开始上升。随着政局的变动,从1931年4月至1932年2月债市又持续下跌,高低相差45元。1932年5月至1933年1 月债券价格上下波动,但是起伏不大。1933年1月以后债市开始上升, 高低相差也在45元左右。由于经济不景气,工商业呆滞,利润收入不如证券投机,因此公债投机之风炽烈,交盛,日间买卖票额常超出3000万元。1931年每月平均成交额达27800万元。1932年因为沪战停市数月,交易总额稍减。1933年每月平均成交额超出票面26500万元,而1934 年头5个月每月平均票额竟在32400万元以上,但其中大部分交易是买空卖空,交割比例很低。1936年1月,伴随经济形势的恶化, 税收收入的减少,担保基金亏空日多,债市价格下跌。1936年3月又一次整理内债,截止到12月底,在这一时期价格变动不大,一直处于徘徊状态。1937年价格开始上升。
从1930年至1937年的裁兵公债每月高低市价图也可看出上述价格变动趋势。
附图{f70d02}
图1 裁兵公债每月高低市价(注:该图所根据的1930 年数字见《经济统计季刊》
1932年3月,第1卷,第1期:1932—1934年6月数字,见于英杰:《近代中国内债之观察》,《东方杂志》第31卷, 第14 号;1934年7月—1936年2月数字,见中国银行总行管理处经济研究室:《中外商业金融汇报》1935年1—12期,1936年1期,有关内债上海市价表。)
二、的债信程度及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波动
中国近代证券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物是债券,因此,与资本主义国家以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为主要标的物的债券市场不同,影响中国近代债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的债信程度及债券的收益率。
1.近代中国债券的特点
近代中国债券的发行是效仿西方的产物,多数都指定担保品,而资本主义国家则很少指定担保品。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债券认识不足,国家债信不十分可靠,只有提供担保品保证准时偿付才能取信于民,使债券得以顺利发行。在近代中国,公债与国库券差别不大,只不过国库券期限略短,每月摊还本息,而公债则定期抽签还本。但在资本主义国家,公债与国库券的差别较大:公债期限较长,通常至少在三、四十年左右,而且是在期限内任意偿还,库券只是临时借款。此外,近代中国政局变化无常,证券市场稳定性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差,价格变动大,因此,债券常为投机标的物。
2.债信程度及收益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既然债券是近代中国债券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物,所以,的债信程度自然成为影响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债券价格的主要因素。债信主要取决于担保基金是否稳固以及基金保管是否确定。担保基金巩固,偿债有确实财源,价格稳定且趋涨;担保基金无着则债市下跌,价格动荡。例如,北洋时期整理案内各债,由于基金稳固,各债稳定且趋涨,自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一年,虽然连年发行新债,但债券自从整理以后,逐年抽签还本付息,信用渐佳,购买者渐增。邮政储金、养老金、学校基金以及个人置产均视公债为良好投资方式,由此债市呈上涨趋势。所发新债也能在5—6折以上出售。“九六公债”因担保基金无着落而跌落,因传闻基金有着落而上升,因国民党不予承认而下降,其陡涨陡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担保有无。基金保管是否确定,(注:如北平所发公债,整理案后,基金委托总税务司保管,其还本付息大权尽属总税务司。)也往往引起债券行市的变动。如安格联去职就引起价格下跌。另外,国民军定都南京后,对于各项内债,尚未有确切保障的表示,因此人心疑虑,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国民党所发各债担保基金也由于公共保管、收支公开、信用较好而导致债市较为稳定。影响债信的其它原因,如市场容量的大小,还本抽签日期等,也会引起价格的波动。
表1 1928年—1937年债券价格收益比较
收益指数每年12%=100为基础 价格指数1937.7月末=100为基础
年份
指数 收益% 高 低
1928 69.6 17.3 …… ……
1929 81.0 14.8 …… ……
1930 68.0 17.7 …… ……
1931 62.2 19.3 107 55
1932 49.1 24.4 77.7 49.5
1933 71.4 16.8 92.9 58.7
1934 96.8 12.4 109.8 80.1
1935 92.4 130 110.4 86.1
1936 103.9 11.6 106.6 .1
1937(6月) 137.4 8.7 116 104
资料来源:〔美〕阿瑟·思·杨格:《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债券收益率是吸引各界(主要是银行业)经销债券的主要因素,因而,也是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又一关键因素。从北洋时期到国民党时期,发行了大量的债券。北洋时期发行6.12亿元,国民党从1927年到1936年期间发行了26亿元(根据千家驹先生计算)。这些公债之所以能成功地筹集,主要是由于债券价格低廉,能带来高额收益。在金城银行收益、开支和净利表(1917—1927)中,有价证券损益一栏内显示证券收益平均占利润总额的11.9%,有时高达20.61 %。(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页。)1927年,在军事政治不稳定的情况下,上海银行界肯于认购债券,是因为给予了极优厚的条件,虽然当时还没有贴现(注:持票人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兑取现金,银行按市价利息率以及票据的信誉程度规定某一贴现率,然后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将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资金融通行为。)的承诺。1928年春,为了使债券能够更为顺利的发行,国民党取了给上海银行家以公债贴现的办法,由此一个相当活跃的债券交易市场便建立起来,高额收益率使银行界乐于承销这些债券。如表1所示,财政部从1927 年至1931年间所发行的公债平均利息率是8.6%。 因为公债出售时的高贴现率,所以它的实际收益率是比较高的,杨格的一项研究表明,从1928年到1932年债券的平均收益率大约是15%—24%, 1933年为16.8 %,1934年为12.4%,1935为13.0%,1936年11.6%,1937年6月为8.7%。
发行债券,名为十足发行或九八发行,实际上是按远低于票面的价格发行,使承购银行有厚利可图,并可利用这种债券买卖业务在市场上进行投机。金城银行自创立到抗战前20年中购买公债和国库券,始终是资金运用的一大流向。它自己也公开承认:“近代中国有价证券,以中央发行之公债、库券,担保最为确定……市场流通性也最大,故本行对于此种债券之投资,商、储两部历年均达相当之数。先就商业部而言,最近三年来(1934—1936),此项投资与本行抵押、信用两项放款总额比较,约等其1/6。”事实上,加上储蓄部的公债、国库券,这三年就分别达到27.15%,24.735%和26.28%(除了中国银行、中央银行和交通银行外,金城银行比任何银行都大), 抗战前夕更达到 42.81%,比1927年增加了7.71倍, 它购存的统一公债票面额占公债发行总额的2.88%。在金城银行账上,民国七年短期公债(1918—1919)和整理金融公债(1920—1922),按照它们的利息、折扣、还本付息年限次数及当时记帐价格平均计算(前者每百元78.05元,后者64.42元),前者年息为19%,后者高达23.5%。金城银行专设丰大号从事公债投机,所获暴利就更难以计算了。(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金城银? 惺妨稀罚?虾H嗣癯霭嫔?983年版,第12、13页。)公债不仅成为证券市场的热闹货,而且也成为借贷的筹码,引起银行信用的扩大。银行持有公债愈多,公债能否还本付息与银行的关系就愈大,银行与在经济上的依赖关系愈深。
银行界成为债券的最大持有者,他们的交易活动对证券市场有很大的影响。银行家们凭着自己持有债券的能力操控市场价格,并从中谋利。因此,债券价格时常波动很大,公债买卖成为银行界流动资金的最大用途。
3.出售债券的债务收入。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出售债券的收益大约是50%—60%。例如,经济学家朱契认为,1927年到1931年间的收入只是公债发行的53.5%;千家驹先生认为是50.9%;而杨格则认为,1927年—1937年公债收入总量为普通票面价值的64%,后来他认为这一数字显然估计太高而进行了修正,修正值大约是1/2—2/3之间。总之,售出这些债券的代价是高昂的,其结果是使国家财政得以统一,银行业得以迅速扩张,并成为高额利润受益最大的行业。
三、国内市场的变动与债券价格波动
一般说来,如果商业振兴,商品交易活跃,投资于商业较容易获利。商业流转及信用需要增加资金,人们则倾向于投资商业,而卖出债券,这时债市价格必然下跌。如果商业不振,市场呆滞,有资者不敢投资于商业,商业周转及信用需要资金程度下降,资金流向债券市场,则债市价格必然上涨。1922年—1936年债券市场的价格变动也显示了这一规律。
从金融市场看,由于债券的拥有者主要是金融界,那么,银根松,市场资金宽裕,利率下降,资金会相继投资于债券市场,债市价格必然趋涨。如果银根紧,市场需要资金,利率就会上调,持券者必然售出债券,以资周转,由此债市趋于跌落。各发行银行的纸币发行,其中一部分用债券作为准备,因此金融市场在银根紧迫时,就会出售公债作为现金准备,商业部门在银根紧时,用债券向银行抵押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也售出债券,债市价格也因此趋跌。另外,市场利率的高低,金价的高低,对市场价格也都有影响。市场利率高于债券利率,人们趋于存款生息,债价必落,反之亦然。金价的高低主要是影响关税的收入,由此影响债券价格。金价高有利于进口,而近代中国的关税收入,主要是以进口税为主,因此会影响到担保基金的收入。故自1930年实行关税征金后,这一影响逐渐减少。
从市场投机情况看,近代中国证券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与投机的关系很大。从1931—1934年债券交割比例看,1931年是12.4%,1932年为12.8%,1933年为3.6%,1934年为5.7%,五年平均约为11.1%。这表明人们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债券不是为了利息收入,而是为了追求买卖中的差价,由此可以看出投机交易量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从近代债券价格的变动看,对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是证券收益率,任何投资者都愿意选择稳定性较强,风险较小的投资机会。当投资风险提高时,投资者要求的收益补偿提高,投资者愿意承担的风险程度随收益的提高而提高,而风险越高投机性也就越强。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这一变化。 投机盛行的客观原因之一是债券流动筹码不足。 从1934年看,财政部直辖的债券余额约为98100万元,按价七折为68700万元。根据中国银行经济调查室统计,1932年上海银行工会28家银行所购置的有价债券为23900万元,其中虽然包含外债,但内债居大部分, 到1934年可能增加一些,估计这时28家银行掌握的内债可能在26000 万元左右。上海银行工会会员以外的银行和钱庄所购置的内债如果也按此数估算,银行届所持债券大约为52000万元。由此可见, 不在银行界之手的债 挥?2700万元。设国内商店、公司、 学校团体投资内债以资生息或充当保证金的数额为5000万元,洋商购置数为1500万元,那么,在证券市场上流动的债券筹码仅有6000—7000万元。债券流动筹码之少可见一斑。(注:于英杰:《近代中国内债之观察》,《东方杂志》第31卷,第14号。)
在其他国家证券市场,由投机引起的价格变动,也是常见的。以美国证券投机为例,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家庭妇女、课余时间的大学生和火车上的乘务员都在炒股票,而公司股票每天都可能上升10%。人们尽可能从银行炒股。但是,好景不长,1929年10月,股市突然崩盘,到年底,股价下降了1/3,到1932年,只有最高价位的1/6。 当时著名的美国钢铁公司股价从1929 年最高点的261美元降到1932年的21美元,声誉差的公司股票变得一文不值, 由此宣告了资本主义世界性大危机的开始。在市场经济早期,出现过1719—1720年以英国南海公司通过炒作股票进行金融而得名的“南海气泡”和法国以约翰·劳利用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炒作而得名的“密西西比泡沫”。由此看来,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投机也是大量存在的。因此,投机本身对证券市场的作用,也有正反两方面。投机活动有助于发现价格,实现市场的均衡,从而达到的优化配置,并由此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当投资活动和投机活动结合起来时,实现良好互动,对经济的影响将是积极的。(注:吴敬琏:《构筑市场经济的基础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年版。)而单纯的投机则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因此,限制投机 κ钦?と?芾聿棵诺娜挝裰?弧?nbsp;
表2 上海华商证券债券成交交割数目
1.成交额(单位:元)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月 151250000 74555000 123285000 433780000
2月 128955000 停市 157480000 186135000
3月 187520000 停市 217455000 2959900
4月 160750000① 停市 196130000 403473000
5月 411250000 58035000 240070000 267080000
6月 368380000 98175000 315385000
7月 339395000 79310000 275810000
8月 500535000 80045000 217470000
9月 52315000 188230000
10月 133245000 80120000 2510000
11月 205000000 171495000 437025000
12月 151000000 207650000 516835000
全年 3341400000 901710000 3182685000
全年每月平均 278300000 75100000 265400000 324000000
2.交割额(单位:元)
1月 20245000 11885000 6640000 11135000
2月 13240000 停市 6075000 19140000
3月 13430000 停市 7790000 10640000
4月 23505000 停市 5485000 14205000
5月 31345000 10705000 11025000 8225000
6月 53545000 14350000 10750000
7月 43270000 10335000 10510000
8月 52140000 8810000 15280000
9月 56415000 8585000 8140000
10月 46030000 9890000 90000
11月 24175000 19275000 15730000
12月 21015000 21365000 8705000
全年 416255000 115220000 25920000
3.交割对成交比例
1月 13.3% 16.0% 5.4% 2.5%
2月 17.2% 停市 3.9% 10.2%
3月 12.0% 停市 3.6% 3.5%
4月 14.6% 停市 2.9% 3.5%
5月 5.8% 18.5% 4.6% 3.7%
6月 13.0% 14.5% 3.4%
7月 2.7% 18.1% 3.8%
8月 15.4% 11.0% 7.0%
9月 11.3% 10.6% 4.3%
10月 19.7% 12.4% 3.3%
11月 11.7% 11.4% 3.6%
12月 18.2% 10.5% 1.7%
全年 12.4% 12.8% 3.6% 5.7%
来源:于英杰:《近代中国内债之观察》,《东方杂志》第31卷第14号。
注①:原表数字有两个,其中一个为540120000, 因两数差别较大,因此将其中一个保留在这里。
四、其它非经济因素与债券价格波动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使农民流离失所,工商业不振,由此影响到金融业,进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如1924年湘、直、豫大水,苏浙大旱,1934年各省旱灾,1935年大水,都影响到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
2.政治局势。政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官员的变动,如:1923年2月总税务司安格联辞职引起1922 年整理案项下各债券价格的波动。1927年安格联免职,引起债券价格大跌。1933年国民党财政部长宋子文去职,引起证券市场价格大的变动。因为官员的变动直接关系到对债券保管基金的态度,及维持证券信用的态度。二是战争的影响。由于战争,人心不稳,人们要提取现金以便迁移。金融业也需提取现金以保证提存的需要,由此抛出债券,市价变动成为必然。如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2年的直奉战争、1924年江浙之争、1931年9 月19日日本武装入侵东北,1932年日本进攻上海,无一不引起证券市场的动荡。
参考文献
[1]孔敏.南开经济指数资料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杨荫溥.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
[3]于英杰.近代中国内债之观察.东方杂志,31卷第14号.
[4]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金城银行史料.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5]吴敬琏.构筑市场经济的基础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
民国初年仍使用清朝货币吗
民国时期纸币: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丧权辱国的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一页。辛亥革命前已在国外发行“铸饷券”,为了军事开支的需要,又发行了“军事用票”等纸币。辛亥革命胜利后,于民国初年,原“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把交通银行定为国家银行,先后发行兑换券,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于1916年停止了兑现承诺,1924年,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履行国家银行职能,发行货币。此外。经国家核准的普通商业银行也发行了钞票,各省省地方金融机构也先后发行了地方钞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种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
清朝末年,昏庸腐朽的清朝丧权辱国,把中华民族推向国将不国的危亡境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近代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孙中山先生为筹集粮饷军械和革命活动经费,积聚革命力量,在国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为扫除清的残余势力,应付军政急需,发行了陆军部"军事用票"和中华民国南京军用钞票;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成立军,发行了带有辛亥革命标志的钞票,这些钞票为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很大作用,是这一伟大革命运动的产物和见证者,一向作为重要的革命文物,受到人们的珍视。
国家银行票
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仍沿用旧名。“中国”和“交通”二行在民国初年,被定为国家银行,继续发行兑换券。后因袁世凯称帝,而引起了讨袁战争。接着各地军阀进行混战,财政状况极为恶化。二行在1916年曾停止兑现,引起了粮食和各种商品价格急剧上涨,使劳动人民蒙受了很大损失。1924年,孙中山先生为调节金融,活跃经济,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发行货币,履行国家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
除国家银行发行票外,不少普通商业银行经核准也取得了发行钞票的特权。在前清取得了发行权的有中国通商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四明银行、信成银行等。民国成立以后才取得发行权的有中国实业银行、中南银行、大中银行、中国丝茶银行等、另外,还有经特许发行钞票的特银种行,如殖边银行、边业银行、劝业银行等,这些银行在抵制外钞、发展中国民族经济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军用票
辛亥革命后,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称帝激起了以云南为开始的全国规模的讨袁战争。各省纷纷成立“护国军”、“靖国军”,宣布独立。讨袁战争结束后、北洋军阀形成一股军事政治力量。它们在各自的*山——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互相争斗,使全国陷入了连年内战之中。各地军为了筹措饷需进行战争,一般都发行了军用钞票。这类钞票均在战地发行,属于临时性质。这部份负担,当然都无一例外地转嫁到了劳动人民身上。
国民纸币
法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之交,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国民党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在抗日战争和期间,国民党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关金券
关金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为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原来海关收税为银两,1929年世界银价大落,影响关税收入。于1930年1月决定征收金币,以值0.601866克纯金为单位作标准计算,称“海关金单位”,合美元0.40元。1931年5月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兑换券,作为缴纳关税之用。1942年4月,以关金一元折合法币二十元的比价,与法币并行流通。1948年8月发行金元券后,停止发行。
金元券
鉴于法币恶性膨胀,国民经济面临崩溃之势,国民党于19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O.22217克),以一比三百万的比率,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然而金元券却以更快的速度膨胀,前后不到十个月,发行总额达1,303,O46亿元,比原规定的发行额20亿元增加六万五千余倍,物价比币改初期上涨一百七十万倍。解放前夕,上海银元一元可换金元券16亿,各地纷纷拒用,逐以银元代替流通。
银元券 东北九省流通券
大陆解放前夕,金圆券已形同废纸,民间多已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党乃恢复银本位币制,在重庆、广州一带发行银元券。规定金元券五亿可向中央银行兑换银元券一元。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决定在币制方面取分区发行制度。对于经济环境特殊地区,发行区域性流通券,限在当地流通。1945年12月日,首先在东北地区发行了“东北九省流通券”,其币值为法币的十倍。1948年8月20日停止发行。
对干民国纸币的收藏与研究, 是当今收藏界的一大热门,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集有所乐的收藏心得, 而且更能使人感悟历史。一张票幅为2.5厘米×5.1厘米、仅有拇指大小的纸币, 却纪录了我国抗战史上的一段悲怆往事。1941年,因杭州沦陷而南迁至浙南山区的浙江地方银行,由于受到日军的严重封锁, 导致印钞材料极度缺乏, 为了度过难关, 印钞厂只好节省印钞纸张,于是便产生了这种我国历史上最小面幅的纸币—浙江省地方银行横式一分纸币。如今这种纸币己身价万倍, 难得一见。而另一种面值为60亿元的民国纸币, 却写下了民国末期金融崩溃的败笔。1948年, 国民党的法币政策己经濒临破产,100元法币的购买力仅值1937年的0.00002元, 但国民党出于内战的需要, 仍大量滥发纸币, 导致了一场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1949年5月, 新疆省银行发行了一种面额为60亿元的纸币, 这张纸币折合金元券壹万元, 按照当时上海的物价, 这张60亿元的纸币只能买到77粒大米, 这真可称得上是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奇闻。如今这张在历史上仅昙花一现的纸币己经身价不菲,其全新品相的市场价格己达5000元
美国硬币都有几种,面值是多少?
民国初年仍使用清朝货币。
民国初期以铜元(俗称“铜镭”)代清末铜钱为辅币,原来规定每个铜元可当铜钱10文(枚)用,10个铜元为1角,但以后1角只换得12个铜元。大约在1930年左右,竟贬值至1角只可换得32个铜元。
当时市面流通的银毫大部分是清宣统年间的福建、广东两省铸造的“龙毫”,有双角(2角)、单角(1角)两种,其他如“江南”、“湖南”和“湖北”等省铸造的银毫,在市区流通较少,甚至被拒绝使用。后来又有“福建官局造”的铸版,但只有双角而无单角。
1918年陈炯明率领粤军入闽,建立“闽南护法区”以后,曾铸造民国八年、民国九年两种双角银毫,质量比“龙毫”差,比值亦较低,而且使用不甚普遍,仅限于统辖地区。至1923年、1924年间,又铸造“三面旗”银毫,质量亦差,流通范围亦不广。同时广东省铸造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版的双角银毫,亦流通于漳属一带,但数量极少。由于各种银毫的质量不高,比值就降到十三四角为银元一元。
1924年北洋军阀张毅统治漳州以后,在本市竹巷下南方巷右边大厝内,筹设造币厂,铸造民国十三年版的双角银毫,银质极差,而且逐版降低质量。张毅持其割据地方的势力,擅自规定以14角5分比值为银币1元,强迫在市面使用,人民慑其*威而不敢拒用。
求美国花旗银行的简介
美国流通硬币有六种面值:1 美分、5 美分、10 美分、25 美分、50 美分和1美元。配图分别是:
1美分:1美分又叫麦穗美分,1美分图案是美国历史上广为人知的林肯总统侧面头像,是林肯诞辰100周年(1909年)开始发行的;
5美分:5美分图案是为纪念美国第三任总统,即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离任回归故居130周年(1938年)发行的;
一角(10美分):10美分图案是实施“罗斯福新政”的罗斯福总统逝世一周年(1946年)时发行的;
四分之一美元(25美分):25美分是美国最常见的辅币,是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诞辰200周年时(1932年)发行的。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是统一的总统象,而背面除了美国联邦发行的25美分是一只鹰以外,各州发行的硬币上刻着本洲最具特色的事物;
半美元:半美元硬币原为美国自由女神像,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的头像,1963年,肯尼迪不幸遇刺身亡,为了纪念他,美国于1964年起改用肯尼迪头像作半美元的图案;
1美元:1美元硬币有两种图案,一种是1961年发行的用艾森豪威尔总统头像图案,流通使用很不方便,因此,于1981年起重新发行小美金1元,图案换成美国女权运动活动家苏珊·安东尼的头像。
扩展资料:
美国发行过的面值最大的硬币是100美元自由女神铂金币,但该币没有实际流通。可流通的最大面值的美元硬币是20美元金币,一直发行到1932年,尽管美国法律并未废止该硬币的流通,但因为美元贬值,金价上升,金币已经不可能再实际流通了。
1999年起,费城美国造币局发行各州硬币,每年发行5枚,第一批是德拉维、宾西法尼亚、新泽西、佐治亚和康涅格,2008年发行了俄克拉何马、新墨西哥、亚利桑那、阿拉斯加和夏威夷,2009年则发行了华盛顿特区、美属波多黎哥、关岛、萨摩亚、维京和北马里亚纳。正面图案不用说,还是华盛顿,背面图案则是各州引以自豪的标志物、州花、州鸟和格言等。
目前实际流通中最大面值的硬币为1美元硬币,常见的有总统系列硬币、金**1美元硬币(怀抱婴儿图)、苏珊1美元硬币等若干种,早年的艾森豪威尔1美元硬币也偶尔可以见到。
参考资料:
一、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1812年6月16日, 纽约州特许设立花旗银行, 其英文名称为“City Bank of New York.9月14日,花旗银行在华尔街52号开业,为纽约的一些商户提供服务。银行总裁是塞缪尔.奥斯古德上校,他曾在独立战争中与乔治.华盛顿并肩作战。
1822年农业火险及公司成立, 这是美国每一家股份制信托公司。1835年,该公司改名为农业及信托公司,1929 年与花旗银行合并。其后,花旗银行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ity Bank。
1856年,摩西.泰勒担任总裁,任职长达26年。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 林肯总统恳请纽约各银行为联邦筹款15000万美元。花旗银行以黄金认购了7000万美元。
1865年,花旗银行加入新组建的美国国民银行系统, 英文名称改为: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作为国民银行, 其经营必须符合联邦对偿付能力及流动资金能力所规定的高标准。在纽约市,国民银行的法定储备金被视为存款。
1893年,花旗银行就其存款及资产而言, 名列纽约市各银行之首。
18年,花旗银行在美国银行业率先设立外汇部, 开始从事外汇买卖业务。
1902年,在伦敦、上海、香港、横滨、马尼拉、 新加坡及旧金山开设分行, 成为1918 年收购的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ation的国际业务网络的核心。
1904年,花旗银行推出旅行支票。
1908年,花旗银行于创立96年后,迁入位于华尔街55 号的前美国海关大楼。
1914年,根据在阿根廷设有分支机构的美国公司的建议, 花旗银行于11月1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分行, 成为美国国民银行在该国的第一家分行。
1921年--1928年,1921年12月, 花旗银行成为美国首家按复利计算储蓄账户利息的银行。1928年5月3日, 花旗银行又向储户推出另一具有创意的业务;无担保个人放款。
1929年,花旗银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 兼并进一步加快了银行的扩展:农业及信托公司成为花旗银行农业信托公司。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银行在交易广场20号兴建了摩天大楼。
1930年--1936年,尽客处于大萧条时期, 花旗银行仍通过在中国的业务收入维持了股息。
1933年,由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 花旗银行同其他美资银行一样,也注销了其投资公司。1935年, 花旗银行为小型企业提供月度支付业务。1936年, 花旗银行在纽约市率先开办无需最低存款要求的支票账户业务。
1939年--1949年,30年代末,花旗急需 23个国家开设了100个办事机构,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性银行。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花旗银行在欧洲及亚洲的许多业务被迫停止。
1950年--1955年,随着美国消费者收入的提高, 各种新型的个人银行服务应运而生,银行业开始大规模的发展。 个人支票账户及消费激增。
1955年,花旗银行英文名称更改为The Fist National CityBank of New York。
1956年,花旗银行在商业部安装了首台计算机。
1961年,花旗银行创立 可转让定期存单。 新成立的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成为该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的控股公司。 位于公园大道399号的新总部落成。
1968年--14年,1956 年《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法》对一家控股公司控制多家银行的作法加以限制。1968年, 花旗银行成立了针对一家银行的控股公司,使其可以扩展并提供新的金融服务。 其他银行纷纷效仿。14年,为更好地适应其全球性业务, 该控股公司更名为花旗集团。同年,花旗集团将浮动利率债券引入美国金融市场。这一革新已于10年前由花旗银行在欧洲市场推出。
15年,花旗银行成为在欧洲共同市场9国设有分行的惟一一家美资银行。
16--1980年,16年,花旗银行英文名称改为Citi Bank, N.A.。17年,花旗银行设立花旗卡业务中心,通过便捷而多功能的自动柜员机和花旗卡,使其颇受欢迎的“花旗提供24 小时服务”广告宣传成为现实,一举改变了美国消费者银行业务的面貌。
1981年--1982年,进入80年代, 花旗银行注重发展消费者银行业务。银行在而达科他州及特拉华州开设了分行, 以促进业务的发展,并收购了大来信用证。 花旗集团在收购了旧金山忠实联邦储蓄及信贷银行后,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
年,约翰.雷德当选为董事长。
1985年,花旗银行将客户的私人计算机与其系统相连, 方便客户直接办理银行业务。
1992年,花旗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 它的名称即意味着独具创意的银行业务。花旗集团的分支机构及办事处遍及90多个国家,成为业务覆盖面如此之广的惟一一家国际性银行。
1993年, 花旗银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及消费卡的发卡行和服务行。同年,花旗银行兼并了80年代成立的数家储蓄银行, 贯以统一的名称Citi Bank,FSB。
花旗银行还推出其“风险之窗”管理模式,以国别、行业、 产品及客户为重点,从内部评估及管理花旗集团的总体风险。
1994年,花旗银行在俄罗斯开办了第一家外国独资商业银行。 花旗集团恢复支付普通股股息,1991年,这一项业务曾暂时中断。
1995年,花旗银行庆祝其开办消费者银行业务20周年。当时, 银行推出这项业务旨在全球范围内为消费者提供银行服务, 与消费者建立纽带关系。在北京,花旗银行于45 年后再次来华开办可提供全面服务的分行,并在越南和南非设立了分行。
1996年,花旗银行在亚洲的发行量最大。 台湾成为美国之外第一个发卡量超过百万的地区。 花旗银行在集团内部开展优质服务。
二、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花旗集团是一全球性金融服务公司。截止1996年12月31日, 集团在全世界拥有89400名雇员,在98个国家和地区约3200个网点为个人、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花旗集团是一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1967 年根据特拉华州法律组成,现为其主要分支机构花旗银行的惟一股东。
花旗集团受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约束, 接受联邦储蓄局的检查。花旗银行是联邦储蓄的会员行, 接受货币审计局的管理和检查。
花旗集团的业务主要有两大范围:环球消费者业务以及环球企业银行业务。环球消费者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全球性的、全面的服务,下设分行和电子银行、及消费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 环球企业银行业务为各公司、金融机构、 以及全世界资本市场其他成员提供服务。
三、主要业务范围
花旗银行,作为惟一一家推行全球业务战略的银行, 不单为遍及56个国家的5000万消费者提供服务,也在近100个国家为跨国、跨区及当地的企业客户服务。除了花旗银行, 没有哪家金融机构的业务和足以在如此之多的地方,应付如此之多的需要。 花旗银行已成为金融服务的世界品牌。花旗银行的名称即意味着服务, 不仅是满足客户的需要,更要比客户预期的做得更好。 主要的业务范围包括:
电子银行业务。通过花旗银行的计算机, 自动柜员机或花旗电话银行,在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内都可得到安全而便捷的服务。
业务。世界范围内, 花旗银行的客户都可通过花旗银行发行的, 或花旗银行与其他知名机构共同发行的满足其消费需求,并适应其不同的财务状况, 花旗银行是全球最大的发行机构。
私人银行业务。花旗银行在32 个国家中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员工可透过银行的人才、产品及策略网络, 令客户获得全球投资组合的第一手资料,花旗银行协助其寻求投资机会及识别投资风险。
新兴市场业务。花旗银行在新兴市场服务客户接近100年,源远流长,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因为花旗银行就像一家当地商业银行一样,持有营业执照,了解当地市场,并拥有训练有素的当地雇员,配合着跨区域性的优势向客户提供世界水平的银行服务, 这是花旗银行与从不同的优势。
企业银行业务。目前,花旗银行在100多个国家与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公司客户进行着合作。 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市场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是企业银行业务的基石。无论是在国内, 还是在世界任何地方,均可得到花旗银行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建议。
跨国公司业务。 花旗银行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之间的成功合作,是基于花旗银行数十年来所积累的银行业关系和经验。 这些公司大多希望向海外扩展,特别是向新兴市场扩展, 因为那里的消费者和商品市场欣欣向荣。
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深远发展是最具竞争力的特点。就规模,产品,能力,产业知识和经验而言, 花旗银行都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花旗银行的目标是将花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世界。 简而言之, 花旗银行全球独一无二的网络可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其所需的服务。
四、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
截止至1996年12月31日,花旗集团资产总额为2702亿美元。 纳税后净收益为38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3亿美元。每股收益7.42美元,上升15%。1996年向股东支付10亿美元股息,回购股本31亿美元,使总资本比率及第一级资本比率分别高8.3%及12.2%,并建立了准备金,这些均反映出极强的资本积累能力。年终,股价每股103美元,年内上涨35.75美元,即53%。
五、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实力
在和消费卡领域,花旗银行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 拥有高达550亿美元的应收账款。截至1996年12月31日,花旗银行已发行6100万张(包括独自和联合发行),其中,欧洲有300万张、亚洲有700万张,拉美有900万张。 通过将作为一种首选的安全的支付方式来推广, 花旗银行将一个以现金支付为主的社会发展为消费者信贷的体系。
巴西大型的石油公司Petrobras与花旗银行里约热内卢分行密切合作。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花旗银行不断为该公司提供对策和产品,以满足其不断出现的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及资本市场等方面的需求。1996年, 《欧洲货币》杂志评选花旗银行为拉丁美洲首屈一指的银行。
花旗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亲密关系在像上海这样的新金融中心得到了体现。花旗银行在银行投资及保险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目前,这些领域不仅在亚洲,而且在全球都迅猛发展。1996年, 《欧洲货币》杂志评选花旗银行为亚洲头号银行。
全世界的企业外汇交易人员和投资者一向将花旗银行的外汇业务看作其最佳的客户服务。《欧洲货币》连续18 年将花旗银行名列榜首。数十年来, 花旗银行在经营主要币种及新兴国家币种(总共有140种)方面业绩卓著。
花旗银行的企业银行业务遍及22个发达国家、75 个新兴经济国家,因此使花旗银行的收益多样化,平衡化。 花旗银行企业银行业务拥有20000个客户,这为花旗银行提供了丰厚的回报。由于花旗银行参与了市场发展的各个阶段,花旗银行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发展。
花旗集团证券部门的组织及承销技能普及全球:在美国, 花旗银行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筹资10亿美元,为期3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是新闻集团的一部分,花旗银行与该集团在23 个国家有业务往来。这一笔交易涉及债务及股本投资工具。因而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年度破记录交易。在亚洲, 花旗银行是菲律宾长途电话公司3亿美元全球债券的协同经理人。
六、在中国业务发展情况
1902年,花旗银行在中国上海设立了首家分行, 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升起美国国旗的银行,花旗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1904年--1928年,分别在广州、汉口、北京、天津、哈尔滨、 青岛、大连、长春等城市开设了14家分行,开展了进出口信贷、 外币兑换、汇款、贸易及信贷调查等服务。
1940年--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部分行停业。
1983年,在深圳设立代表处。
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1985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
1988年,深圳代表处升格为分行。
1991年3月在厦门设立代表处。6月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分行, 再度写下美资银行在上海历史的新一页。
1993年2月在广州设立代表处。中国区总部由香港迁至上海,为首家在中国设立中国总部的国际银行。
1994年,在上海开设自动柜员机中心, 为首家在中国提供人民币、转调存款、查询结余服务的外资银行。
1995年,北京代表处在9月升格为分行,成为首家在北京开设分行的美资银行。
1996年12月底获批在上海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 成为获得人民币业务牌照首家美资银行。
19年2月将上海分行迁址浦东,并将其原位于浦西的分行改为支行。4月4日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 为首家在上海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