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上调的感想 急急急!

2.油价的高低和油耗的多少有关系吗?

3.油价什么时候降价

4.为什么日本地震了,大家那么开心呢

5.经融危机是怎样影响中国.企业.职工和普通公民的,讲的越通俗越好.

伊朗油价和水价对比_伊朗称油价引发的骚乱已趋平息

上联:房价涨,地价涨,油价涨,电价涨,水价涨,粮价涨,肉价涨,蛋价涨,菜价涨,药价涨,这也涨,那也涨,涨了还涨。

下联:上学难,参军难,就业难,买房难,租房难,择偶难,结婚难,育儿难,就医难,养老难,男也难,女也难,难上加难。

横批:社会主义

油价上调的感想 急急急!

从我国现在的国情来看,

一、我国现在贫福差距很大,东富西贫,由其在自治区的地方发展得更是不好,就广西广东两个相邻得如此近的大省相比较而言差距就很大。

二、进入了由***领导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没什么好不好的,只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是好的,可是现在人民的医辽,教育及福利平没有相应提高,煤矿事故频频发生

三、是一个官僚气风很重的国家,人民监督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中国内情不是那么容易知道的

税的起源还能找到一点,慢慢看吧》》

税 税(又称税赋、税金、税收、赋税、税捐、捐税、租税)指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对个人或组织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的总称。各国各地区税法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同,分类也不同,概念不尽一样。税的中文称呼,在中国各个朝代、各个中文地区对税的称呼也有差异。税制即指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计税依据、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要素构成;税种指税的种类,差异表现为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的不同,税种总合构成“税制”。

[编辑本段]历史

·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市场税收

古代市场单称为市。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由来已久。商代末年,商人贸易就已出现,但当时手工业和商业都属官办,所以没有市场税收。到西周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官营工商业之外,出现了以家庭副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和商业,集市贸易日益增多,因此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市场税收。

周代市场在王宫北垣之下,东西平列为三区,分别为朝市、午市和晚市。市场税收实行“五布”征税制;一是分(纟次)布,即屋税;二是总布,即牙税;三是廛布,即地税;四是质布,指对违反契约文书者所征之税;五是罚布,即罚金。市场税收由司市、雇人、泉府等官史统一管理,定期上交国库。

〔注:(纟次)一本义为绩麻线,引申为按市的次第收税。〕

·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田税

是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据《春秋》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列国中的鲁国首先实行初税亩,这是征收田税的最早记载。这种税收以征收实物为主。实行“初税亩”反映了土地制度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 中国历史上最早征收的车船税

最早对私人拥有的车辆和舟船征税是在汉代初年。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朝就颁布了征收车船税的规定,当时叫“算商车”,“算”为征税基本单位,一算为120钱,这时的征收对象还只局限于载货的商船和商车。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把非商业性的车船也列入征税范围。法令规定,非商业用车每辆征税一算,商业用车征税加倍;舟船五丈以上征税一算,“三老”(掌管教化的乡官)和“骑士”(由各郡训练的骑兵)免征车船税。同时规定,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的人给以处罚,对告发的人进行奖励。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车船税停止征收。

[编辑本段]我国各地区赋税概况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自1994年开始对税制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性改革,根据这次税制改革,形成共计23个税种。

* 按课税对象,可以分为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五类;

* 按征收管理体系,可以分为工商税、关税和农业税三类;

* 按税收收入支配权限,可以分为中央税(国家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类。

流转税

* 增值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具体参照《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增值税部分货物征税范围注释》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

* 消费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 营业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所得税

* 企业所得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

* 个人所得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

环境影响税

* 资源消耗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

* 城镇土地使用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 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

* 温室气体排放税,民间讨论中。

目的、行为税

* 城市维护建设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 耕地占用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关于耕地占用税具体政策的规定》;

*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 土地增值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 车辆购置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

* 车船使用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

* 车船使用牌照税,依据为《车船使用牌照税暂行条例》

* 印花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

* 契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 屠宰税,该改税种于2006年2月17日起废止,原来的依据为《屠宰税暂行条例》;

* 筵席税,实际上已经停止征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筵席税暂行条例》。

农业税类

* 农业税,该改税种于2005年12月29日公布废止,原来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 农业特产税,该税种于2006年2月17日废止,原来的依据为《农业税条例》、《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和《财政部关于农业特产税征收具体事项的通知》。

进出口税类

* 关税(进出口关税),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 (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进口税,依据为《关于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进口税办法》。

香港

主条目:香港税收

香港的税收,与其它国家、地区的税种相比,具有种类较少且大多为直接税,分为四大类即所得税、财产税、消费税和关税、行为税。

* 所得税

o 物业税

o 薪俸税

o 利得税

* 财产税

o 差饷及地租

* 行为税

o 税

o 飞机乘客离境税

o 印花税

o 酒店房租税

o 汽车首次登记税

o 此外,还有海底隧道税、专利和特权税。

* 消费税和关税,香港只有极少数的物品收消费税和关税,分别为酒精、碳氢油(石油制品)、甲醇、烟草四大类物品。不仅征收进口关税,同时对于上述物品在香港生产、经营、销售也征收消费税。

台湾

台湾在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后移植大陆国民政府时期税制,并经1950年、1958年、1968年、1986年四次改革,逐步形成直接税类和间接税类两大部分包括所得税、货物税、营业税为主体的现行复合税体系。根据财政收支与使用权限划分,国税、省税(直辖市税)和县税三级。

分类

* 直接税:所得税、遗产及赠与税、土地税、房屋税、契税等组成;

* 间接税:货物税、加值型及非加值型营业税、关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使用牌照税、税。

三级税制

* 国税包括所得税、遗产税、印花税、关税、货物税、盐税、证券交易税、矿区税;

* 省税:土地税(分地价税及土地增值税两种),田赋(于1987年停征)、营业税、使用牌照税、港工捐;

* 县税:房屋税、屠宰税、契税、筵席税、税;

* 直辖市税:包括省税及县税。

油价的高低和油耗的多少有关系吗?

发改委:油价都调了?

中石油:调完了,大哥.

发改委:有什么反映?

中石油:意见很大,骂娘的挺多,比国外贵太多了….

发改委:不是让你们找枪手造舆论吗?

中石油:找了,强调成本构成不同没有可比性,中国特色什么的,不过越描越黑,现在他们有点顶不住了,不敢说话了.

发改委:能不能说点新鲜的?我听了都烦.以后不要找什么草包专家,咱不差钱,还是让那几个刀枪不入的上吧.

中石油:可他们名声太差了吧….连”自行车比汽车污染更严重”这类话也说得出口….

发改委:靠,他都不怕,你担心什么?

石油:是,大哥.我觉得根本就多余解释,就涨了,你能怎么着吧?!

发改委:头脑简单!不讲政治!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了?对了,销售稳定吗?

中石油:大哥,销售这几天一直在下滑…..

发改委(暴怒):怎么会这样?!都是精算过的,汽车保有量低时低油价,打开口子让这帮孙子使劲买,三年功夫该买的都买了,一家两三辆都有了,套牢以后咱就一路涨上去.这么大市场销售怎么会下滑?

中石油:内外差价太大了,外面的油品好,价格也比我们低2块多.最近成品油走私很火,以前贩毒倒腾的也改行做成品油了…..

发改委:妈的,敢挡咱们的财路?把他们都给我做了!

发改委:底下兄弟们怎么样?

中石油:兄弟们日子过得很滋润,不过情绪不太稳定..

发改委:为什么?!

中石油:兄弟都觉得探油炼油太辛苦了,也没必要,买船运油就行了……

发改委:嘘---,小声,别让FBI听到,他们也涨价就麻烦了…..这事低调操作就行了,闷声发大财.

中石油:除了走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好多小白领觉得油太贵,开始”戒驾”了…

发改委:找几个抢手,多推推节油概念,多推推日本车….不信他们真能戒.

中石油:这帮孙子也不是真想戒,主要是吃不住劲了.房价学费那么高……

发改委:别说了,***,这帮孙子是逼我下重手啊….

中石油:大哥,你的意思是?

发改委:这帮孙子够狠,先是把烟戒了让我损失一笔,现在又要”戒驾”?!看来,得把十年后的手段提前用上了,咱们看谁更狠?下月我找人听证一下水价….草,让他们戒!

油价什么时候降价

油耗的高低有很多原因,比如:空滤脏 市区行车红绿灯多 低档位高转速行驶 发动机工作不好(缺缸等现象) 每天的行车距离太短(如上下班开个几公里就停车) 停车时怠速运转时间太长 等等都会引起油耗的增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计算的油耗不太准确,你可以试试下面这个方法:首先找一个口碑好的加油站(有的加油站加油时缺斤少两的)把油箱加满(一直加到能看到油),然后找一个路况好一点的地方(红绿灯要少,最好没有)匀速(80-100km/h)跑个几十或一百公里,然后到相同的加油站相同的加油机处把油加满后再算一下油耗是多少,如果还高的话你就要去找4S店好好检查了。一般情况下综合油耗在6L-7L/百公里。个别人也许能开到更低。

具体油价飙升与油耗的关系的话 我觉得应该没什么影响。

希望能够帮助你

为什么日本地震了,大家那么开心呢

 自去年年初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连续三次上调。但去年11月后国际油价下降后,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成品油出厂价跟进下调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却始终居高不下。

从今年1月开始,海南、四川等地相继下调不同标号油价,国内成品油价格“坚冰”开始出现松动迹象。

成品油价格“只涨不降”?

翻一下近年来的“旧闻”便会发现,油价“只涨不降”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2000年12月20日,原国家计委曾发出通知,汽、柴油出厂价格和零售中准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0元和300元。

2001年11月24日,汽、柴油出厂价格和零售中准价格再次降低。

最近的一次宣布调低成品油价格是在2003年5月10日,当时广东成品油批零油价全部下调了近一成,上海油价降幅在7.5%到8%之间。

那么,人们为什么还会有油价“只涨不降”的印象呢?

从总体上说,近几年油价是在涨落起伏中螺旋式攀升的。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笼罩在供求紧张的阴影之下,油价一度出现大幅上升。从5月到8月,油价连续形成两个上涨高峰,国内成品油价格迅速跟进,在不足半年时间里连续上调三次。在北京,97号汽油涨至每升3.90元。

油价涨落究竟谁说了算?

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已突破1.2亿吨,创下历史新高。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人们越来越有理由相信,没有一种商品能像石油这样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得如此紧密;同时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国际石油的波动。

由于此次国际油价下跌未能传递到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不少车主质询加油站,加油站的说法是“没有接到上级降价通知”。媒体采访到了加油站的“最上级”———中石油和中石化有关领导,得到的答复是:“成品油市场价格管理权在国家发改委。”而国家发改委给出的回答是:发改委物价管理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国际油价走向,目前尚不做调价决定。

根据目前中国的价格管理体制,由国家发改委管理的不止是油价,还有电价、水价、农资价以及颇受关注的电煤价格等等。近年来,由于能源、水资源等全面紧张,价格呈增长之势,发改委正处在公众关注的“火山口”上。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蒋洁敏日前关于油价问题的解释,给了目前“沉稳”的成品油售价一个较好的“说明”。蒋表示,2004年8月即国内成品油第三次涨价以后,国际油价仍一路疯涨,到10月下旬,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突破了55美元/桶。但国家发改委当时从稳定市场出发,并没有第四次调高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两大石油公司也为保稳定而亏本经营。由于当时国内油价一度明显偏低,甚至出现从国内向境外走私油品的现象。

国内油价还会不会降下来?

国内、国际油价的“脱节”果真源于两大公司此前的“亏本经营”?

答案是否定的。来自国家发改委的声音说,目前国内油价虽然已与国际油市接轨,但为了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安定,国内油价的涨落一般要滞后于国际油价1到2个月。也就是说,影响油价涨落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市场。

来自市场的信息也证实了这一点:2005年1月5日,中石化在成都下调90号、93号汽油零售价,平均每升降价0.06元;1月6日,中石化海南省加油站93号和97号汽油零售价也悄然下调。2005年1月10日夜,中石油在四川全省范围内开始降价行动,成都地区90号、93号、97号汽油分别为3.37元/升、3.71元/升、3.99元/升。

现在,更大的期待是: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但总体分析国际油价走势可以发现,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空间很小。

首先,可以对国际原油市场做个回顾。2004年8月9日,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涨至44.98美元/桶;8月22日,又涨到49.40美元/桶,这个价格在当时是“继1983年原油期货推出以来的最高价”。国家发改委正是在此压力下于8月25日做出当年内第三次上调国内成品油的决定。

同时,再看看眼下国际原油市场的最新行情:从2005年1月油价止跌回升后,到1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又涨至去年11月末以来的最高价位,即48.38美元/桶。这个价格与国家发改委去年8月25日做出上调国内油价时的价格相差无几。“如果在国际原油价格几乎相当的价位上,期待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做出降价调整,这种可能性显然微乎其微。”一位业内研究人士说。

经融危机是怎样影响中国.企业.职工和普通公民的,讲的越通俗越好.

也许日本政府太让人失望了,而且两国之间有还不清的恩恩怨怨。不过人民是无辜的,还是希望日本平民一切都好,而且日本很多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这次地震的伤亡人数与汶川相比我们就能感觉到这种差距。建议大家对日本地震中的平民表示同情。只有现在的日本政府,两个字,该死。

进入2008年,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危机掀起第二波狂潮: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相继宣布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均超过98亿美元,而瑞银集团更爆出114亿美元亏损的历史纪录。由于波及地域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出现大幅震荡并且迅速在第一时间波及到我国。现在看来,次贷危机蔓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超过原来的预期。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尚难准确估计;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会产生影响,有可能加剧资产价格膨胀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汇率制度会受到挑战,房地产市场风险将更加突出,境外投资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构成冲击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机构,流动性,资产价格,金融市场,汇率制度,房地产市场,境外投资,货币政策

进入2008年,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掀起第二波狂潮: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相继宣布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均超过98亿美元,而瑞银集团更爆出114亿美元亏损的历史纪录。由于波及地域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出现大幅震荡并且迅速在第一时间波及到我国。现在看来,次贷危机蔓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超过原来的预期。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

次级房屋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住房按揭借款人提供的贷款。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形成了有利于次级房屋贷款发展的经济和法律环境,增强了贷款机构发放抵押贷款的动机。1998~2006年,美国次级贷款占总贷款的规模急剧上升,截至2006年的四季度,接近了15%的水平。次级贷款规模的扩大、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以及对衍生品的投资热情高涨是同时出现且存在内在联系的,而这既造成了繁荣,也孕育了目前的次贷危机。由于美联储自2004年以来连续加息,利率的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同时美国住房市场也开始大幅降温。很多贷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从而引发次级贷款机构亏损或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的次贷危机。

美国次级贷款之所以引发贷款本身及相关债券及衍生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金融市场危机,其原因大致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美联储利率政策及贷款利率的变化。2004年6月之前,美联储连续12次降息,使得金融创新不断,宽松的金融环境使次贷审批的程序也比较宽松,对其监管也出现严重疏忽。其后,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美联储又连续加息17次,与此对应,次级贷款利率也逐步攀升,导致了低收入者无力支付房款,于是房产泡沫不断破裂。二是美国房屋价格增速放缓甚至普遍出现大幅下降,使次级贷款到期未付率开始上升。三是次级贷款审贷程序和标准较为宽松甚至低下,法律和监管缺失。四是担保债务凭证等基于房屋贷款的衍生产品在结构设计和流动性方面存在缺陷。五是对冲基金、银行等机构在担保债务凭证等交易中运用高杠杆比率进行融资,放大了金融市场风险,使房价及利率的波动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造成市场的整体波动,演变为全球性危机。

从更深层次来看,导致这场危机本质上是国际金融市场体系长期存在的内在矛盾演化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的泛滥及各类金融创新使得全球金融市场体系过度利用金融杠杆进行风险管理和投机交易。次贷危机仅为现有金融市场体系危机的导火线,危机的本质是信用危机,而非流动性危机,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是深远而长久的。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一)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尚难准确估计

究竟我国的银行业总共投资了多大规模的次级贷款债券及其衍生品仍然是一个谜,目前还没有确切数据。较为可靠的数字应该是根据银行的交易对手方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见表1),虽然这些统计也许并不完整,但反映的交易却较为真实。总体来看,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很可能超过原来的预期,有关各方应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

[@图头@]表1:美国次级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造成的损失(单位:百万美元)

(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会产生影响,有可能加剧资产价格膨胀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由于金融全球化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已成事实,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国际资本通过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跨境流动。我国已完全开放经常项目,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已十分困难。二是外资机构以研究报告、研讨会、访谈等形式发布各种意见,影响市场预期。三是A股与H股之间的比价关系直接影响A股的定价水平。四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投资者的心理也产生影响,影响其市场预期。而且全球市场的投资者也对中国因素的关注越来越明显,我国经济及金融市场的波动也相应对全球市场的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

总体上看,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有可能发生经济衰退。由于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特别是美国消费水平下降,对进口商品的需求相应下降,这将从外需方面抑制我国出口的增长。同时,美国经济衰退会导致贸易保护压力增大,“中国制造”将面临更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而这将削弱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这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显着冲击。

(四)汇率制度会受到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和美元下滑,必然会对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当前,我国外贸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民币与美元息差倒挂,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热钱流入加快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美联储利率的调整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都有相当大的影响,甚至造成直接的冲击。

(五)房地产市场风险将更加突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是一个很好的预警。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收入资产证明并不少,信贷资产没有证券化,房地产信贷风险情况不明且风险相对集中在银行体系内。

(六)境外投资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目前,美国次贷市场的动荡已扩散到普通公司债市场,导致公司债券价格暴跌。为寻求资金安全,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向美国国债,美元资产组合和资产定价将面临重新调整,这会给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和中资银行外汇资产运用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

(七)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构成冲击

美联储持续加息后未来利息政策的走势以及美国经济状况对我国货币政策构成相当大的直接冲击。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及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条件下,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趋小。不排除国际资本为回避欧美次贷危机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资产市场,这将加剧我国资产价格膨胀。同时,热钱的加速流入,还会产生对冲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并进一步推高我国股市和房价。

三、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若干建议

短期来看,以下措施应属当务之急:

(一)建立和启动危机的应急机制

一是建立跨部门的应急机制,启动工作小组,对危机的发生和发展随时进行跟踪、分析和报告,将银监会的每月一报制改为随时报告制。二是与美日欧和中国香港建立及时的信息交流与监管协调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对大型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的跨境交易活动及时交换信息,随时交换各国政策干预的意见和立场。三是尽快组建由监管部门、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等组成金融决策咨询委员会,为中央和国务院在金融专业问题的重大决策提供专业意见。

(二)稳定市场预期,维护投资者信心

一是尽快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预期,维护投资者信心,如澄清加快非流通股上市的政策意图与具体动向。二是减轻证券交易的税收负担,对卖出证券实行单边征收的方式,鼓励长期持有股票的投资理念。三是在外部市场环境剧烈波动时,暂缓基础性制度改革,如股票指数期货、融资融券等。四是短期内减缓股票的供给,暂缓大规模的再融资活动,严格审查再融资的资金用途。

(三)对宏观调控进行相机抉择

针对日益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为避免宏观调控过度、超调,应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各国的政策干预情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相机评估、调整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及具体措施。对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新情况要及时加以解决,改进调控的效果。

就长期而言,必须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及其调整:

1、转变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模式,厘清政府在这一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

应充分考虑借款人的不同信用,分离低收入阶层到房屋租赁市场和廉租市场。低收入阶层的信用风险一般较高,且对利率和房价较为敏感,严重依赖商业银行获得房屋抵押贷款,无疑将增加系统性风险。一方面,为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权,急需发展和健全房屋租赁市场与廉租市场予以配合。而这一目标须与其他制度如个人及家庭财产的申报及登记制度、相应的税收监管制度配合,才可真正得以落实。另一方面,为防范银行系统的风险,则需严格控制商业银行对房屋贷款的发放标准及比例,限制预售期房的按揭贷款及开发贷款。

2、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设计,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将遏制房价泡沫与控制银行风险相结合

当房地产开发、经营、消费活动都依赖于商业银行贷款时,房地产市场与商业银行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降低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在转变房地产融资模式和加强创新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严防贷款质量下降。应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同时,还应加大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评级,在银行体系内加快做好低端的、基础性的工作,对贷款的风险、信用状况、违约概率等方面的最初信息要做得非常精确,国内监管部门也要更加注意这种信息监管的精确性。此外,改革各地的住房公积金组织及管理体制,尽快组建政府支持的住宅抵押贷款银行及住宅抵押按揭贷款证券化机构已经迫在眉睫。

3、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金融风险的防范

在设计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发展金融衍生品时,须充分认识其两面性。金融衍生品既有分散风险的功能,也有放大风险的作用。金融衍生品为贷款人提供流动性以及降低融资成本,并通过重新分配风险满足投资者的不同偏好,信贷资产证券化还有效地缓解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的状况,因此,金融创新仍需继续推动。同时,还应对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加强监管,严控风险,如在制定各种政策时,严格控制杠杆交易的上限,避免利用杠杆效应过度,避免单一市场风险向其他市场传染。

4、加强金融监管的全球性协调

国际金融监管中,存在市场间的信息不对称、监管滞后、缺乏协调机制等缺陷,极易放大风险的冲击。金融创新无法改变金融产品背后实体经济的收益和风险,金融创新无法改变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波动,金融创新惟一能做到的是对各类收益和风险予以分割与分配。在变动的制度和动荡的市场环境中,在全球范围内管理各类风险,成为全球投资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对冲基金以及混业经营条件下的银行等机构在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活动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危机向全球蔓延的特点,使得监管的全球性协调十分重要。我国的资本项目管制短期内也许能避免直接冲击,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其负面影响。因此不能对此存有侥幸心理,而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加强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

3月17日,美国投行贝尔斯登股价跌幅达84%,并将被摩根大通超低价收购;雷曼兄弟股价最近两周跌幅也超过50%。虽然欧美政府不断出台救市措施,但次贷危机的影响仍在不断扩大,因此,进一步分析次贷危机对中资银行的影响还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次贷危机对中资银行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间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涉及投资美国次级债的国内商业银行只有少数几家,且金额不大,直接影响的确有限。因此,次贷危机对中资银行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并主要是通过影响中资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而起作用。具体地说,次贷危机对中资银行的间接负面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经营活动会受到影响。当众多著名金融机构受次贷冲击损失严重甚至陷入危机时,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肯定会受到打击,进而影响整个银行业的经营环境,这种负面影响在美、欧、日的金融市场上尤其明显。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在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均设有海外机构,这些海外机构在当地开展业务时很难避免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

第二,次贷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性风险加大,它通过影响我国的出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影响中资银行在国内经营的有利宏观经济环境。次贷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次贷危机的三个“重灾区”――美、欧、日经济增长的下降,将会使我国今年的出口大幅下降,并将最终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原因是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存在着较高的对外依存度,近两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32%的增幅来自净出口,且48%的出口商品是运往美、欧、日。

在次贷危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会显著放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今年GDP增长目标为8%左右),中资银行高速增长的利润率肯定会因此而有所下降。

第三、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发放的贷款的风险上升。次贷危机导致我国的出口需求下降,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盈利将下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我国商业银行先前对此类企业发放的贷款的风险上升。

第四、中间业务收入会受到负面影响。2007年牛气充天的中国股市使得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联结的中间业务增长迅速,推动非利息收入激增,中间业务收入对利润贡献率提高。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上半年我国四大国有上市银行(工、中、建、交)的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增速超过了70%。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超预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剧烈波动,今年我国股市可能很难再现去年那般“高歌猛进”的“牛气”,中资银行的相关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速将肯定会受到影响。

其次,应对次贷危机的间接影响,中资银行需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次贷危机虽然重创了全球经济,但在我国政府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只要我国商业银行对次贷危机的影响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加强风险管理,就能将次贷危机的不利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针对次贷危机,我认为中资银行应着力做好下述工作:

一是密切关注次贷危机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密切监控客户状况,加强贷后管理,谨防对出口外贸企业的信贷风险。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将超过去年,并有望对各主要货币全面升值。另外,目前人民币利率4.14%,美元利率2.25%,利差189个基点,国际投机资本继续涌入中国的诱因加大。但是一旦美国经济反弹,为吸引外资美国启动强势美元之后,前期流入的大量投机资本将会撤出我国。历史告诉我们,资本进出有时像潮水一样迅速。

二是密切关注美、欧、日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在与美、欧、日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或股权投资时,要注意对方持有美国次级债之类资产的情况,警惕对方的风险有无显著变化。

三是要吸取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加强风险管理。美国信贷风险管理的放松以及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直接导致了次贷危机。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这一教训,加强对近几年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审查,解决好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风险防范、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目前各大商业银行正在推进综合经营,其中,如何防范风险在不同子公司或业务之间扩散,如何建立起全面、垂直、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