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是干什么用的?对此你怎么看?

赏金者的金价走势图_赏金者的金价走势

古书里面记载的金,就是黄金,中国古代金和铜之间区分的是很清楚的。那些说古书记载的金饼是铜的人,也不想想为什么汉墓里没有挖出铜饼。古书里之所以能记载那么多大宗金子的交易,是因为中国古代(汉代之前)的金并不值钱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商业并不发达,所以金子更多是用来做各种黄金器具,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很弱。史书记载。汉代的时候一斤黄金可以兑换三斤白银。黄金一镒,折合今天300克,才只够交换10麻袋小米。 所以当时的统治阶级,并不把黄金当回事。(类似的,北美某些印第安部落在殖民者来之前也不把黄金当作很贵重的东西)古代统治者因为各种历史赏赐给部下的黄金虽然动不动几百斤,但是折合成粮食来看实际上并不值多少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交易越来越发达,作为财富象征和支付手段的黄金显得越来越稀缺。也就不会有人舍得一掷千金了实际上中国古代的金子并不比外国多,无论是汉朝还是罗马,国库的金子一共100~200吨数量级的储藏量。比如汉书成书时记载当时汉朝全盛时期国库的黄金储量是270吨,同时期罗马国库的储量是179吨,两者基本差不多数量。大意是我们把商朝干翻了,好高兴啊好高兴,本王赐给利(人名)金。然后利就用武王赏赐的“金”做了这件簋。(铭文个别字词的释读有争议,但大致不差)这件簋是青铜器,所说的“金”当然是指铜了,准确的说是铜合金,铁证,唉不对,铜证。所以可以肯定的说,青铜时代所说的“金”是指“铜”,虽然当时也有现在所说的金。至于以后,无赞不答。手机纯手打啊。

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是干什么用的?对此你怎么看?

皇帝赏赐的黄金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珍贵的金属,因为外表是金**而且产量稀少,所以被人们看的很重,古代使用的“两”就是以黄金作为单位。我们看古装剧时,皇帝想要赏赐某位大臣黄金会显得非常大方,一般都是“万两”起步。其实这些赏金并非是真的金子,古代黄金储备量十分有限,如果像这样送可能用不了几次就要把黄金给用完了。那皇帝口中的百金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来了解下吧。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硬通货”的象征,备受人们的推崇。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皇帝封赏臣子的镜头,动辄就是赏赐黄金万两、丝绸千匹等等。不过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封建社会,真的有那么多的黄金可供赏赐吗? 所谓的赏赐黄金万两,到底赏了多少,或者说,赏的到底是不是金子?

黄金再怎么说也是一种稀有贵金属,任何朝代的皇帝都不可能如此大肆封赏,否则皇帝早就破产了。在秦朝以前,在开技术和冶炼技术都比较落后的时期,是不存在黄金这个金属单位的。在那个年代,帝王们称为金子的,并不是我们如今所指的黄金,而是“铜”。那时铜的开量很大,而且化学性质不活泼,保存时间很长,很快就被古人看中,并将它作为商品交换的一个媒介,用来取代当时市场交易常用的贝壳。

那段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也是以铜作为货币进行交易的。没有黄金,帝王们赏赐的黄金万两,自然不是黄金而是铜。到了汉代早期,黄金终于被开冶炼了出来,但是此时的黄金并没有上升的货币的高度,并不作为货币进行流通,单单只具有观赏价值,成为了上层贵族们非常喜欢的东西。此时的皇帝再赏赐黄金,基本上是真的有黄金了。只不过冶炼技术没提高多少,杂质很多,因此纯度不高。所以在汉朝,黄金并不值钱,300克黄金只够买10袋小米。

另外黄金只能由皇室开,皇室的黄金储量也十分惊人,就更加不看重黄金了。如王莽时代,仅宫廷贮藏的黄金就在140吨以上,所以皇帝才动不动就赏黄金万两。但随着历史迁移,黄金成为财富的象征,并在市场流通,所以黄金就越来越值钱,也越来越分散。但黄金的开速度却非常慢,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北宋之后皇帝赏黄金的次数和数量都少了许多。

元朝皇帝很大方,经常赏赐战利品和黄金给大臣,但历史上有记载的也不过在忽必烈汗时期一次性赏赐出一千两金子,这已经是个天文数字,想要赏万金给大臣,就算皇帝有心也无力,再者他也舍不得。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侵略者入侵,许多外国人拿白银换成黄金,然后运出国门。那时中国的金银兑换率远远比国际上的更低,所以他们经常拿银子和我们的黄金交换,导致黄金大量外流。同时,他们还在贸易上对中国进行压榨,通过发起战争,提出不平等条约,要求中国补偿给他们大量黄金,导致中国的黄金储备量越变越少。银子、铜钱成了中原大地的主要流通货币,银价越来越低,金价随之走高。

此时的帝王们就算是赏金也大多是赏赐百金,但具体到手的是不是金子还不好说,清朝时期就经常用银子代替金子赏赐大臣,比如口头上说赏赐百金,但最终得到的却是一千两银子。而且皇帝用来赏赐大臣的开支,并非是从国库中直接划拨,是由内务府提供,户部可不会为皇帝的大方赏赐买单。

内务府作为皇帝自己的小金库,除了供应皇帝的日常开支,还要承担着整个后宫嫔妃、诸多皇子的俸禄和各类过节费用,日子紧紧巴巴,他怎么可能从自己兜里掏那么多钱作为赏赐!

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并不是就用我们平常吃的香瓜子镀了一层金,也不是用金子做成瓜子的形状,它其实是指细小的碎金,因其远观时形态如瓜子大小,所以取名“金瓜子”。

此外金瓜子的取名也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皇帝脸上也很有面子。举个简单的例子,如皇帝想要赏赐大臣,他说“来人啊,赏碎金子”和“来人啊,赏金瓜子”哪个好听?毋庸置疑,自然是金瓜子。虽然东西是同一个,但是叫法不同,后者更容易被接受。

那么皇帝赏赐下金瓜子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其实就是为了彰显皇恩浩荡。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提出的三纲五常文化影响下,“君为主,臣为从”一直时封建社会君臣之间相处的要领。这也就意味着,臣子要绝对服从皇帝。所以当皇帝打赏时,不论什么,比如字画啊,黄马褂啊等等都要供起来,同时还要千恩万谢,感激涕零,表示自己受宠若惊,十分重视,这样也就大大的满足皇帝的虚荣心。

需要指出的是,其实金瓜子并不是清朝特有的,只是因为到了清朝,金瓜子成为了皇帝的御用所以才显得各位珍贵。在此之前,比如明朝,就有明令规定,民间不能流通碎金。但一些达官贵人,皇亲贵胄之间还是可以使用的,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体现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金瓜子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金瓜子还是非常值钱的。据记载,一颗金瓜子重量约20至30克,用最近的金价来算,金条400元/克。也就是说,一颗金瓜子平均价值相当于1万元。或许有人就会说,记得剧里有个桥段,清后宫妃嫔打赏太医,直接抓了一把,那不是得赚翻?其实这是剧夸大的结果。然而在现实里,由于金子的价值很高,就算是皇帝,都不敢肆意挥霍:

(道光年间京官俸禄表)

就拿道光在位期间京官一年俸禄来说:正九品一年算上各种补贴才83.48两白银。而清朝的标准,金银兑换大约1比10,也就是说一颗金瓜子接近当时的一两,相当于10两左右的白银 。如果皇帝随便奖赏金瓜子,那说严重点可能会影响到货币市场。所以金瓜子具体每次打赏多少是不一定,这得看看皇帝的心情还有受赏的人的功绩,总不可能每次就一抓一大把,估计皇帝都得肉疼。

金瓜子在古代能换钱吗?

那如果大臣家道中落,贫困潦倒,那能把这个金瓜子典当了改善生活吗?

这里只想说,除非这位大臣想带着全家老小都去跟阎王爷谈心,否则就算饿死都不会也不敢去交易金瓜子的。上文说到在清朝别看这金瓜子小小一颗,但凡是领过金瓜子赏赐的人,那都是有着无限的荣誉和骄傲的,能证明自己能力了得,深得皇上宠信。

简而言之,金瓜子就是代表着身份及地位,因为这是御赐之物,所以一旦发现市面上有瓜子形状的金子流通,持有者肯定是要被问罪的。毕竟这是将皇帝的恩赐这种天大的荣耀用物质金钱去衡量,这不是打脸皇帝吗?说严重点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最终丢官是小,小命保不住都有可能。

所以即使是皇帝赏赐再多的金瓜子,也只能看不能花。这也就导致大臣即便在受了恩典得了金瓜子,还得防着小偷把它给偷了。可以想象得到,如果小偷只“光顾”了白银却没有对金瓜子下手,估计被偷的大臣内心还会非常开心,长吁一口气,或许还会归功于菩萨保佑等等。

金瓜子作为清朝皇帝奖励臣子的一种手段,它见证了王朝的兴衰,自然有着它独特的历史意义。或许在臣子手里对它是又爱又恨,说难听点,是个“烫手山芋”也不为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