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价格下降是如何影响卢布汇率的?美国是如何操纵的?

2.为什么过度依赖铜矿增加了智利经济的脆弱性

3.俄罗斯石油那么丰富,为什么现在还这么穷

4.哪个国家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叙利亚

5.打下这个小沙洲,乌军就要反攻克里米亚了?

6.美国为什么要反对和它们没有关系的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

克里米亚危机石油价格_克里米亚经济状况

美国为何是克里米亚战争最大受益者,没参加战争,却获得众多土地

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很简单,就是欧洲众多国家为阻止沙俄向西扩张的一场战争。拿破仑失败后,沙俄成为最大的赢家,一跃成为欧洲宪兵,到处插手欧洲事务,其领土也不断向西扩张。而位于沙俄西部的奥斯曼土耳其,此时实力逐渐下降,根本不是沙俄的对手,沙俄占领奥斯曼土耳其众多领土。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英国联合法国、撒丁王国一起帮助奥斯曼土耳其对抗沙俄。这就是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说白了,这场战争和美国没任何关系,很多人想不通,美国怎么就成了克里米亚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又怎么获得众多的土地。

克里米亚战争对沙俄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沙俄在此之前从没碰到这么大的失败。沙俄从建立后不断对外扩张,打败了众多的。现在突然失败,沙俄不仅要改变之前的扩张战略,而且还要加强对欧洲大国的防范。

因为沙俄的不断扩张,严重侵犯了欧洲各国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会联合起来对抗沙俄。在这种状况下,沙俄开始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掌控,防止欧洲国家占领自己的地盘。不过沙俄的面积非常大,超过200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所以想要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掌控还是很难的。尤其是那些远离自己本土的地区,想要不被欧洲各国染指,更是难上加难,而阿拉斯加就是其中之一。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洲,和亚洲隔着白令海峡。阿拉斯加面积171万平方千米,由于纬度比较高,所以气候寒冷,人烟稀少。因此这里直到18世纪才被丹麦人发现。不过丹麦人发现这里之后并没有占领这里,1784年,俄国在这里建立定居点,说白了就是开始对这里进行殖民统治。1799年,阿拉斯加正式成为沙俄的领土。

沙俄虽然占领了阿拉斯加,但是对这里的掌控并不稳固。前面说了,这里气候寒冷、人烟稀少,所以沙俄从阿拉斯加也获得不了什么东西。沙俄唯一能获得的就是一些动物的皮毛,除此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正因如此,沙俄在这里的人口非常少,基本上没有驻军,毕竟驻军的成本非常高。可以说,任何国家只要想占领这里,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最初的时候,沙俄并不担心阿拉斯加被别国占领。毕竟沙俄本身实力非常强,没人敢招惹它。不过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状况发生了改变。毕竟沙俄失败了,因此其他国家可能会出现趁火打劫的状况。

而当时的沙俄最担心的就是英国,因为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接壤,而加拿大是英国的殖民地。一旦英国通过加拿大占领阿拉斯加的话,沙俄几乎是没有还手之力。毕竟英国是世界霸主,其海军实力远超沙俄。英国要是决定占领阿拉斯加的话,真的是易如反掌。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沙俄需要重新考虑处理阿拉斯加。

沙俄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守不住,那就不守了,直接把阿拉斯加卖了。这样的话,自己还能赚一笔钱。虽然是丢失领土,总比被英国人白白占领了好。不过要卖的话,需要找个合适的买家。欧洲各国基本上都不合适。英法两国是自己的仇敌,其他国家都是小国,也没有那个实力。

即使真的买了,一旦英国要是占领的话,这些国家也无力抵抗英国的进攻。因此,沙俄看中了美国。美国当时正在迅速崛起,实力很强,有能力购买阿拉斯加。而且美国位于北美洲,要是购买阿拉斯加的话,也能守得住这里。现在沙俄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从19世纪50年代末开始,沙俄就开始和美国谈判。不过谈到一半的时候,美国爆发了内战,也就是南北战争,谈判中断。南北战争结束之后,沙俄又开始找美国谈阿拉斯加的事。

沙俄可以说很着急,因为沙俄觉得阿拉斯加在自己手里多一天就多一份危险,万一被英国占领就可惜了。这样的话,沙俄在和美国的谈判处于不利地位。沙俄的要价就比较低,怕高了美国不买。

当然,沙俄虽然想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不过美国人最初并不想买这里。因为美国人觉得这里要啥没啥,买这里的话没任何作用。不过在美国卿西华德的游说下,美国国会最终同意购买阿拉斯加。

1867年3月30日,美国以700万美元外加20万美元手续费的价格从沙俄手中买下了171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平均每英亩土块仅值两美分。这个价格真的是清仓处理差不多。就这样,沙俄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美国的领土非常容易增加了171万平方千米。

其实,在美国购买阿拉斯加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美国人都觉得这笔买卖亏本了,毕竟这里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美国在阿拉斯加发现了众多的矿产。根据目前的探测,阿拉斯加的石油、锌、铅、金、银、煤储量丰富,和聚宝盆差不多。

除了矿产,这里森林、水也很丰富。不仅如此,这里的地理位置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冷战时期,这里是美苏对抗的前线。

这样看的话,美国购买阿拉斯加真的是赚了。不过这一切并不是美国刻意而为之的,一切都和克里米亚战争有关。如果没有克里米亚战争,沙俄也不会失败,更不会想尽办法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美国也不会获得这么好的地方。

可以说,当时的美国运气真的非常好,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一块这么好的地方,真的是上天都在暗中帮助它。很多人甚至到今天还为当年沙俄卖阿拉斯加觉得可惜。

石油价格下降是如何影响卢布汇率的?美国是如何操纵的?

2005年乌克兰经济增长速度为2.4%,仅为前一年的1/5;工业生产增长率为3.1%,为前一年的1/4左右。

2005年,乌克兰政局不稳、调控失误、投资不旺等等是造成经济滑坡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乌克兰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不受行为干扰的独立的经济运行机制。

一、 2005年经济概况

乌克兰官方报告表明,2005年乌克兰经济遭遇到了寒冬。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5年乌克兰经济增长速度为2.4%,仅为前一年的1/5(前一年为12.1%);工业生产增长率为3.1%, 为前一年的1/4左右(前一年为12.5%);2005年外贸逆差18.54亿美元。

2005年乌克兰通货膨胀率为10.3%, 虽未超过乌经济部年初限定的10%~11%的范围, 但价格水平实际增长超过了2004年。

二、行业情况

2005年乌克兰几大支柱产业的生产严重萎缩,这些行业是:冶金业、机械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和化学工业的部分生产部门。生产萎缩最为严重的工业部门是石油加工和焦炭生产,生产下降13.4%。其次是冶金业,尽管2005年全球金属价格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作为拉动乌克兰经济增长的关键工业部门,生产不但没有低速增长,反而下降了1.5%。再次是建筑业,虽然2005年各种私人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飞速发展,但行业整体滑坡。机械制造和化学工业形势也不乐观,虽然对这两个行业的投资较其它工业部门活跃:对化工生产投资增长7.8%;石油化工投资增长10%;机械制造投资增长7.1%,但内资投入明显下降。类似情况还有矿机械制造业,虽然矿产品价格增长了20%~25%,但对矿设备生产拉动仅为4.1%。

生产增长的工业部门是食品工业,增长13.1%;运输和通讯业增长8.1%;增幅最大的是服务业,增长25%,其中零售批发业增长22%。

三、原因分析

1.政局不稳

2005年年初的“橙色革命”是导致乌经济停滞的一个因素,很显然,政治危机致使大中型企业延缓签约和供货。九月份的更迭使得乌克兰国内形势更加扑朔迷离,商人们只能作壁上观,不敢轻举妄动。

2.投资冻结

政局不稳还造成了投资冻结。另外,造成冻结的原因还有是2005年乌以铲除腐败为名取消了经济特区和经济优先发展区及一系列优惠政策,这种做法沉重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此举实属投鼠“及”器。

2005年第一季度投资增长为7.4%,仅能维持企业小规模的基本生产,迟滞经济增长速度到5%;第二季度形势稍有好转,是因为有些外国企业按完成投资。第三个季度投资增长3.4%,加上前两个季度的投资不足,严重影响了乌克兰的出口,致使经济增长速度降至1.2%。后几个月的情况更糟,让专家都摸不清原因何在。

3、流动资金不足

2005年现金的供应量增长了60%,超过了前三年中的任何一年。那为什么流动资金会不足呢?原因是2002-2004年国家银行是从出口商那里购汇,而2005年银行存款的增长在于居民个人储蓄的增长,这些钱用于投资生产的份额很小,大部分用于了消费。2005年自3月份进口商品增多,进口大于出口的现象证明了这一点。

4.行为的干扰

造成乌克兰石油加工生产下滑13.4%的直接原因是2005年季莫申科试图人为地操纵汽油价格及油价上涨。致使产权属俄罗斯人所有的乌克兰炼油厂停产“检修”,改从俄罗斯直接进口成品油。

尤先科上台后对国有企业进行重新私有化引起投资者和商人们的极大恐慌。

目前制约乌克兰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到目前为止乌克兰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不受行为干扰的独立运行的经济机制。

--------------------------------------------------------------------------------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是服务于中国机电工业的开放息服务平台,旨在通过专业合理的分类与整理将丰富的信息提供给众多机电贸易企业,解决目前信息分散、覆盖面小的局面,促进中国机电工业的发展。

2.我们发布的信息有的来自网络。我们对这些信息都尽可能找到原始出处,并注明作者、来源。但由于很多文章经过多次转摘,已经无法找到准确来源。如有错误或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网站将立即改正,根据版权所有者的意见要求处理。

3.本网站刊载此文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以作参考。

4.网站文章凡注明具体作译者,及“来源:中国机电出口指南”、“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字样的文章,版权归中国机电出口指南所有,任何人如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如获许可,转载请明确注明“中国机电出口指南”字样,否则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关闭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征稿启示 | 合作联系 |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信息化司

信息维护: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情报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机电出口指南

网站浏览: 浏览网站建议使用最佳分辨率: X 768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由林心如代言的“芭蕾”珍珠女人系列化妆品广告,本月起在江苏等全国知名卫视台闪亮登场。已沉寂多年的“芭蕾”,以前所未有的声势重出江湖,迅即引起各界强烈关注。

“芭蕾”,这个有着50年历史的知名老化妆品品牌,这一次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在已逝的岁月里,“芭蕾”有过怎样的辉煌,又经历了怎样的坎坷?一路走来,“芭蕾”有着什么样的感慨,又在启迪着什么?昔日辉煌:化妆品行业“呼风唤雨”提起当年“芭蕾”的辉煌,现为南京金芭蕾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胡振民依然情不自禁,连用数个国内“第一”来形容。

第一个实现化妆品从护肤型向营养型转变。19年,国家对化妆品市场放开,“芭蕾”在第一时间和苏州一家水产研究所合作,把珍珠磨成粉掺入雪花膏,创造性地推出了“芭蕾珍珠营养霜”,开创了国内化妆品的先河,并迅即在全国化妆品界引发一股“珍珠热”。

第一个打进海外市场。“芭蕾珍珠营养霜”成功推出后,迅速瞄准了海外市场,率先打入香港市场,引起轰动。随后,“芭蕾”又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打开国际市场。在当时许多旅游景点,“芭蕾”化妆品已进入“南京土特产”的名列,来宁旅游的港商、侨胞及国外友人总会捎上几瓶回去。

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得大奖。1987年“芭蕾珍珠膏”代表江苏轻工产品出席了在西班牙举行的博览会,抱回了“金环奖”。

第一个引进外资。1991年,“芭蕾”与美国立丰兴业与香港增贵合资,组建了合资公司南京金芭蕾化妆品有限公司,资金实力翻了一番,在业界再起“轩然大波”。

第一个在央视做广告。在1993年——19年期间,“芭蕾”每年在央视的广告投放不低于4000万元(刊例价),销售业绩逐年攀升,鼎盛时创造了年销售收入1.6亿元的佳绩。……现为金芭蕾市场部经理的李鸿哲,对这段历史也耳熟能详。在他看来,当时的“芭蕾”在化妆品行业可算得上“呼风唤雨”,风光无限。他印象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芭蕾”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紧张时买“芭蕾珍珠膏”找到厂长批条子也只能买两瓶。

还有一件事至今仍为金芭蕾人津津乐道。金芭蕾合资公司组建前,“芭蕾”的出口委托给了江苏省进出口公司。由于出口的需要,省进出口公司也注册了“芭蕾”商标。合资公司组建后,金芭蕾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便着手解决“芭蕾”商标“两本账”的问题,最后以232万元的高价,从省进出口公司买回“芭蕾”商标的所有权、使用权。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被多家权威营销教材列入经典案例。

五年阵痛:市场萎缩前途难测这段历史,金芭蕾人谁也不愿意过多谈及,却又无法去回避。从1998年开始,“芭蕾”市场出现萎缩,发展出现了“恶性循环”,在市场上的声音越来越弱,广告宣传少之又少,去年几乎为零,销售也从1.6亿元的顶峰一路下滑到5000万元。

内忧外患,是过去五年“芭蕾”处境的真实写照。

内忧——金芭蕾的外方股东对化妆品市场认识不够,投资的短期行为开始显现,不愿意继续投资进行品牌维护和开掘,合资双方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董事会无法正常召开,资金运作出现困难,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得不到保障。外方股东还频频“逼宫”,要求撤资,金芭蕾面临解体的危机。另一方面,金芭蕾虽为合资公司,但外方不参与经营,整个运作还是国有体制的那一套,机制的弊端逐渐显现。

外患——国外知名化妆品品牌大举入境,它们凭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营销理念,在国内一炮走红,大规模蚕食国内化妆品市场。包括小护士、东洋之花等在内的民营化妆品品牌,也凭着灵活机制等优势,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在自家门口,丁家宜、立志美丽等后起之秀,也逐步盖过了“芭蕾”的风头。

胡振民回忆这段历史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作了简要概括。他说,在没有找到新的合作伙伴之前,谁也看不透“芭蕾”的前途命运。旗鼓重整:“索芙特”入主生机重现今年元月5日,注定要成为“芭蕾”发展史上值得记载的日子。这一天,成立10余年金芭蕾换了新东家:原外方50%的股权正式易手,“索芙特”品牌拥有商梁氏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接盘”,入主金芭蕾。金芭蕾彻底从面临解体的危机中走出,同时一系列动作随之展开。

“索芙特”入主金芭蕾后,当即表示第一年就要将“芭蕾”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邀请林心如代言,敲定全年3亿元(刊例价)的广告投放。

“索芙特”的全国营销网点与“芭蕾”共享,将“芭蕾”的营销网点从过去的100多个逐步发展到1500多个。

“索芙特”投入4000万元对金芭蕾进行增资,控股比例由50%上升到75%。由此带来的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正在进行中。

新产品“芭蕾珍珠女人系列”包装上市。与这一系列动作相呼应的是,“芭蕾”全国招商捷报频传:国内众多经销商争相要求代理,而一些老的经销商今年的订货也大幅提升,有的竟然翻了一番,势头十分强劲。

梁氏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的整合,让“芭蕾”重现生机,再铸辉煌,跃为全国的知名化妆品品牌。

观点:品牌的生命源自投入与创新

从辉煌到阵痛再到生机重现,“芭蕾”的名牌之路坎坎坷坷,一波三折。这其中的得与失,意味深远。

胡振民接受南京日报记者访时说,当年“芭蕾”的兴盛,归功于不断的投入和不懈的创新;后来5年的衰落,投入不足、创新不够是主因;今天,“芭蕾”要再铸辉煌,首先着手的还是投入和创新。芭蕾的坎坷路,以铁的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硬道理:任何一个品牌,离开了投入和创新,就等于削弱自己的生命力。

访中,无论是与胡振民还是与普通员工接触,记者都能感受到一种与自信,他们坚信,“芭蕾”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品牌,明天将会有更大的超越。

为什么过度依赖铜矿增加了智利经济的脆弱性

(一)卢布汇率如何受油价下跌影响。不管是哪种国家货币,卢布也好,还是美元、人民币,都是以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货币,与贵金属、外汇及其他实物资产脱钩的。法币本身并无天然价值,离开信用就是废纸一堆。主权货币被动地发生持续贬值,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法币时代的货币贬值一般指在外汇市场上主权货币相对价值的下降。一般来说这只能是由其发行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国际收支赤字造成。卢布贬值所代表的,也就是俄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赤字:

经常项目包括外贸收支、非贸易往来和无偿转让;

资本项目则包括国际间股票、债券、证券交易与境外存款。

两个项目发生赤字,就是指出现境内的资金向境外净流出,国内市场银根抽紧,经济活动陷入萧条。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国际外汇市场上对卢布需求的急剧减少,抑或俄国国内对美元及其他外汇需求的剧烈扩张,都能带来卢布贬值。

原油价格下跌给俄罗斯金融造成的影响有三:

一、外贸收入减少;

二、海外投资的撤离;

三、税基缩小导致的财政状况恶化。

油价低对产油国来说结果都一样:出口同样多的油气,收入却变少了。收入减少,石油出口企业与银行系统结汇所需要的本币就会减少(国际市场对卢布需求减少)。

外资撤离通常会早于外国投资者对石油价格信心整体崩溃而发生。一部分人出于避险目的,加紧抽离已经投入俄境内的资本,将有关项目股份、机器设备等变现,置换为外汇资产,带出境外;另一部分已承诺投资的,也会及时止损,中止合作。通过股票市场持有俄罗斯石油公司、油田服务企业股份的,则会迅速抛售,用这部分卢布的流动资金购买外汇进行跨境撤离(俄国境内对外汇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些金融活动无疑会消耗大量俄央行的外汇储备。

俄罗斯在叶利钦执政的晚期就开始支持国有资本兼并控制石油工业,因此目前国营资本占据该行业相当比例的股权。与此同时,该国对原油开征收特别收益金(国际惯例),还对出口原油征收一定比例的出口税。油价下跌导致的税收流失,使得预算无法落实,为填补缺口,弥补财政所需,俄央行就会被迫用外汇储备购买更多外的债券。这在帮助度过财政危机的同时,当然就消耗掉央行的外汇储备。

其实俄央行自己也承认,在前一阶段为干预卢布暴跌已经动用了不少的外汇储备。在主权货币疲态已经得到地缘政治或重大市场因素背书的前提下,这类主动干预往往是饮鸩止渴,投资者(既包括境外也包括俄境内的)出于获利的天然冲动,会义无反顾地同央行对赌。无论俄央行购回多少卢布,抛出来的外汇都会被市场消化殆尽,直至央行金库告罄。待到俄信用破产为止。

(二)美国操纵石油市场有4种手段。

第一,美国说服本国石油公司限制开量。最近5年尽管油价很高,但美国石油巨头的开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第二,美国的忠实盟友沙特阿拉伯愿意执行美国的战略,没有表现出大量增加石油供给以打压油价的愿望。

第三,纽约期货市场的大量投机倒把行为是石油价格增长的推动力。毫无疑问,在那里定调的是美国人,每天大量的期货交易推动着油价上涨。美国还有其它一些方法来操纵油价。

第四、美国充分运用自身影响力和主导性,以市场作用调侃市场、调侃价格、调侃技术、调侃心理。例如,在国际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低利率和疲软股价中,美国将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招募到国际石油市场,将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资金转移至石油市场。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不仅吸引了国际汇市上的资金进入期货市场而对美元贬值产生助力,而且并没有导致美国因进口原油造成巨大损失,其中核心在于美元效应。

俄罗斯石油那么丰富,为什么现在还这么穷

国家经济需要一个稳定和较快的增长,那就势必要增加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如果仅依靠一种或者几种产品(尤其是原料和型产品,比如,石油、铜矿、棉花等)就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市场的牵连。并且,国际市场上价格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公平,主要往往是由几家大公司寡头竞争(并且这些公司往往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当一些特殊情况出现时,外国就会动用这些跨国大公司的影响力,恶意抬高和降低这些商品的价格,从而控制住其他国家的财政收入,进而产生更大影响。 并且我的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就有很好的例子:在俄罗斯宣布克里米亚的所有权后,美国就要求沙特阿拉伯把原油出口从每天200万桶陡然提升至1000万桶,导致国际油价疯狂下跌,而俄罗斯的外汇有一半来自于石油出口,所以经济受到很重的打击。同样的事情也可以出现在智力身上,我们设想某一日智利得罪了某个大国,然后国际铜价暴跌,那么智力由于依赖铜矿,收入大幅下降,于是国家出现严重危机。所以说,过度依赖铜矿增加了智利经济的脆弱性。

哪个国家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叙利亚

在我们的印象中,石油那就是意味着财富,中东的石油大国,如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等,那一个个都是土豪级别,富得流油。尤其是沙特,因为石油丰富,国民非常富裕,可谓土豪到了极点。到处豪车,游轮,美女,皇宫等。但是,俄罗斯石油也很丰富,但是为何这么穷呢?

我们知道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广阔的领土,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超过1700多万平方公里,而石油,天然气储备,更是惊人,俄罗斯石油储量能排前8,接近100亿吨,是标准的石油大国。而天然气更是不得了,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占比接近30%,而且其他的也非常的丰富。

可以说俄罗斯就是一个聚宝盆,是石油大国,大国。那么其他石油大国如沙特,卖石油那么土豪,富裕,那么为何俄罗斯卖石油这么穷呢?其实从实际来看,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每年卖的收入,占到其财政的一半以上,可以说也是靠卖过日子。而之所以这么穷,主要有前三点。

一,钱都用在军事。

与沙特等国家不同的是,俄罗斯主要的石油天然气收入,基本上大部分都用于军事,制造武器,以及打仗上面了。而沙特等国,大部分的钱是用在了改善民生,以及建立社会保障和体系上面。因此,虽然俄罗斯卖石油的钱不少,但是,真正用在民生和百姓身上的不多。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军事这么厉害,但是民生凋敝的原因。

二,成本差别很大。

沙特等国的石油无论从开难度和纯度来看,比俄罗斯要强很多,沙特等国石油基本上开挖就能用,挖出来就能卖,成本非常低。但是俄罗斯石油埋藏的比较深,而且开成本高,纯度还不足,因此,每桶石油的开成本可能就要几十美元。所以,俄罗斯虽然卖了更多的石油,但是赚的钱比沙特等国要少的多,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样是石油大国,差别还是很大的。

三,卖不上价。

俄罗斯这几年,发动了很多战争,有和格鲁吉亚的战争,占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跟乌克兰的冲突,占了克里米亚,还直接参与叙利亚战争等,使得西方对俄罗斯进行封锁。石油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的价格被西方掐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西方故意压低石油价格,使得俄罗斯石油利润更加低。

这些都导致俄罗斯虽然出卖了大量石油,但是不能富裕。很多人说,因为俄罗斯人口多,而且好战,全国70多万军队,最大的核武库。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钱财,哪有什么钱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呢?其实这完全就是俄罗斯的写照,几百年历史军事永远第一,经济长期发展不好,所以啊百姓生活自然无法提升了。

四,沉迷于卖石油。

俄罗斯对外出口的绝大部分是石油和天然气,轻轻松松就能产生大量的外汇,因此,自古俄国形成一种卖吃饭的恶性循环。如当年的荷兰一样,利用卖石油和石油产业的发展,获得经济的繁荣,但是其他工业被石油挤占,不断萎缩。一旦油价下跌,经济就会受到重创。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整治俄国就是直接做低石油价格,这样俄国就会受到最大的打击。

五,敌人太多。

沙俄的历史简单的来看就是一部不断侵占邻国,不断扩张的历史,因此,在几百年的时间内,沙俄几乎将所有的邻国以及相关的国家都给得罪了。所以,周边国家都不怎么愿意和俄国做生意,去投资。而且一旦遇到事,大家一起围堵你,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发展经济,怎么可能不穷呢!

打下这个小沙洲,乌军就要反攻克里米亚了?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造成叙利亚危机的所有原因。受阿拉伯之春的影响,叙利亚反组织发动起义,这场起义由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发起。中东28%以上的人口年龄在15-29岁之间,也就是说有1.08亿青年人,数量达该地区史上之最。此外,几乎所有受阿拉伯之春影响的阿拉伯国家(巴林除外)都存在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问题。

不管在什么地方,导致起义的主要原因都是

1. 经济不稳定

2. 年轻人有想法

例如,美国独立战争最初是一场反对英国税收的财政革命。法国革命的缘由是皇帝斥巨资修建宫殿、发动战争。19-1989年,罗马尼亚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产主义革命,在此期间罗马尼亚停止了进口,把经济重心放在大规模出口上,以支付外债。人们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国家对食品、电力等所有实行定量供给。

沙特阿拉伯

看看中东地区,我认为沙特阿拉伯可能成为下一个叙利亚。为什么呢?沙特人的生活水准与有关。沙特基本上是靠贿赂民众让他们别闹事。鉴于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局势,页岩气可能影响沙特石油的价格,由此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事实上,沙特经济现在已经受到了影响。沙特目前正在建设“2030愿景”,基本上是要将经济多元化到其他行业。沙特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也许沙特的最大威胁在于他们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宗教观念而非实践技能。经济不景气时,沙特年轻人可能会因为不具备相关技能而找不到工作。

另一个问题是沙特花费了巨资购买武器。沙特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但这种强大只是设备上的,士兵作战能力不见得有多强。如果发生革命的话,最有可能从沙特伊东部最富有的石油省份、也就是什叶派的所在地开始,因为沙特是逊尼派君主制国家,什叶派的权利较小。

在外部影响方面,如果沙特王国出现动荡,伊朗和俄罗斯将直接受到影响。美国、欧洲和中国更希望沙特阿拉伯的局势稳定。由于沙特阿拉伯国家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很大,沙特王国的革命可能引发下一次全球经济危机。

总而言之,沙特阿拉伯具备跟叙利亚类似的所有条件:派别主义、大规模的常规武库、年轻人、经济衰退。

俄罗斯

俄罗斯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叙利亚。原因是什么呢?俄罗斯经济依赖能源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占俄罗斯总出口的60-70%。其中石油出口占能源出口的60-70%,天然气出口占能源出口的20-30%。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销售占俄罗斯出口总收入的68%。

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俄罗斯受到国际制裁。此外,自2014年以来,石油价格从106美元/桶下降到40美元,而且俄罗斯石油的价格比沙特阿拉伯贵多了。沙特的石油开成本较低,因为在沙漠开石油的技术要求不高,即使是40美元/桶也能获利。而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俄罗斯开石油的成本非常昂贵,所以为了赚取利润,油价必须更高。

目前,俄罗斯正在使用储备金,估计将于2018年(俄罗斯的选举年)初用完。人民生活水平将严重影响普京的支持率。一些社会学研究显示,相比其他政治人物来说,俄罗斯年轻一代最了解的是普京,他们反对的不是普京本人,而是制度设计。换句话说,俄罗斯人需要能够替代普京领导班子的。俄罗斯不存在真正的反对,因为普京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俄罗斯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抗议活动,高加索也可能出现涉及军事运动和冲突的分裂运动。

拿现在的俄罗斯跟苏联相比,我们会发现其实俄罗斯已经具备了引发苏联解体的条件:国防预算增加、石油价格低廉、西部高度紧张、人们生活水平低下。

2015年也门的局势曾经一团糟,胡塞反武装攻城拔赛,沙特组成联军支援军,对胡塞武装进行空袭,但多数分析人士表明,如果缺乏地面部队的参与,很难扭转胡塞武装的凌厉攻势

除了胡塞武装外,基地基组织半岛分支和“lSlS”也不容忽视,也门可能成为继叙利亚、伊拉克和利比亚后的第四个分崩离析的中东国家

战争机器一旦开启就会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难于控制

沙特或许没有想明白攻打也门的长远影响,他们认为和胡塞武装比起来,基地组织尚在控制之中,但很有可能是胡塞越弱,恐怖势力越强,恶果在将来慢慢显示出来

现代美军特种部队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参加行动,驻扎和执行各种任务,这其中也包括让沙特少爷兵屡屡受挫的也门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报道称,美国特种部队早已进入也门地区,并且正在训练和指导一支数千人的也门精锐部队

现在美军特种部队和来自阿联酋的军事顾问正在指导这些也门军队在也门南部作战

现在在也门执行任务的军,包括了最精锐的海豹突击队,另外美军也为也门提供空中打击支援

在今年以来,美军已经在也门南部发动了至少80次空袭行动,主要是针对特定目标的定点打击1

美军在也门不参加直接的地面战斗,主要是提供训练、战术指导、战役策划和空中支援

地面战斗主要还是也门和沙特军队进行,也门军队的主要问题是主要武器装备都已经非常老旧,主要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苏联援助的那批装备

并且在长期的也门南北对战当中损耗很厉害,空中力量现在基本没有,现代化的侦察、探测、还有监控系统也没有

美军的办法是集中训练一批当地精锐部队,以此为核心,再加上美军的空中支援,美军近年在伊拉克其实也基本上是这样的套路。

美国为什么要反对和它们没有关系的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

已经进入冬季的俄乌冲突最近依然胶着。据美国“动力网”近日报道,乌克兰军队在夺回了赫尔松市等地后,一直来到第聂伯河西岸。现在,他们正在进行战斗,试图将俄罗斯军队从他们在尼古拉耶夫州的最后一个据点驱逐出去。

报道称,乌克兰军队现在正在为夺回金伯恩沙嘴而战,这块沙洲位于狭长且伸入黑海的金伯恩半岛的顶端。这是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的战略咽喉,分别控制着通往赫尔松市和尼古拉耶夫市的主要港口。

“动力网”称,金伯恩沙嘴距离乌克兰最东部的黑海港口奥恰基夫港仅两英里。美国战争研究所称,俄罗斯部队利用金伯恩沙嘴对尼古拉耶夫州南部和乌克兰控制的黑海沿岸的其他地区进行例行导弹攻击和炮击。

美国战争研究所称,“金伯恩沙嘴不在俄军在赫尔松州第聂伯河左岸集结的152毫米火炮的25公里射程之内。控制金伯恩沙嘴将使乌克兰军队能够缓解俄罗斯对乌克兰控制的黑海沿岸地区的打击,增加该地区的海军活动,并在赫尔松州的左河岸开展潜在行动,与横渡第聂伯河相比,这样做要面临的俄军炮火要弱得多。”

乌克兰南方作战司令部发言人娜塔莉亚·胡梅纽克周二告诉乌克兰Espreso电视台,恶劣的天气正在帮助乌克兰。“大海帮助了我们,”她说,“俄军无法在那里站稳脚跟,因为乌军会破坏敌人的据点。”她补充说,另一个对乌克兰有利的因素是俄罗斯军队没有藏身之处。“这片沙洲并没有容纳大量建筑的空间,帮助武装人员在那里获得立足点并坚持下去。”

报道称,当乌克兰军队攻击金伯恩沙嘴时,他们还对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大本营塞瓦斯托波尔发动了另一次无人机袭击。尽管这两项行动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乌克兰盯上了克里米亚。

“动力网”称,第聂伯河位于克里米亚西北约100英里处,乌克兰官员一直表示要夺回克里米亚。而乌克兰在金伯恩半岛的重大进展将帮助其部队越过第聂伯河,这可能有助于他们绕过俄罗斯在该河以东撤退时建立的一些防御阵地。乌克兰对“海马斯”火箭弹的使用,让俄罗斯人改造了克里米亚的后勤路线。与此同时,克里米亚的俄军似乎正在为某种攻击做准备。

《洛杉矶时报》报道称,“乌克兰本月夺回了克里米亚以北的赫尔松,这让人们重新燃起了长期以来对以某种方式夺回马萨诸塞州大小的半岛控制权的希望”。

延伸阅读:

媒体:乌克兰腹地遭重击恐难在年底前解决克里米亚

乌克兰想要在年底前解决克里米亚的愿望,恐怕并不容易达成。

俄军在收缩战线的同时,对乌克兰腹地的基础设施发起更大规模的打击。

当地时间2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23日向乌克兰发起了大规模导弹袭击,乌克兰全境陷入断电。首都基辅的情况尤为严重,供电与供水全部暂停。正在雨雪寒风中挣扎的基辅民众,进一步切身感受到战火与寒冬叠加的残酷无情。

乌军此前攻势虽然迅猛,但俄军一系列针对乌克兰腹地的攻击也表明其战力依然强悍。乌克兰想要在年底前解决克里米亚的愿望,恐怕并不容易达成。

乌克兰腹地遭沉重打击

自乌克兰军队9月下旬发起反攻,俄军陆续从伊久姆和赫尔松等战略重镇撤离以后,俄军到底还行不行,成为全球社交媒体热议的话题。

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一方面,克里米亚大桥、以及位于克里米亚的俄海空军基地先后遇袭,令外界看到俄军守备的松懈;另一方面,俄军虽在之后对乌克兰腹地基础设施开展大规模打击,但乌方一再宣称对俄导弹有着超过80%的拦截成功率,并且甚至展现过1小时恢复80%电力的修复能力。

然而,就在乌方信誓旦旦称“要在年底前解决克里米亚问题”时,俄军再次展现了本国的军事底蕴。

23日晚,基辅陷入一片黑暗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4日凌晨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称,在过去的一天里,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了67枚导弹,破坏了乌基础设施,导致乌克兰全国断电。根据乌克兰能源部的声明,缺乏电力可能会影响供热和供水,维修部门正在尽一切可能尽快恢复供电。

乌克兰国家核能公司23日发布公告称,由于乌克兰电力系统负荷下降,罗夫诺核电站、南乌克兰核电站和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的紧急保护系统被触发,所有发电机组都自动关闭。

乌国家核能公司特意强调,各个核电站所在地和邻近地区的辐射水平没有变化,所有指标都正常。显然,乌方深知核电安危才是欧洲的最大关切。

本月15日,泽连斯基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发表讲话当天,俄罗斯对乌克兰境内发起85次导弹打击,系冲突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之一。

俄军展示军工制造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轮打击过后,乌克兰基础设施的修复并未如往日般神速。

据乌媒24日报道,截至当天早上,基辅市区仍有70%的区域没有恢复供电。此前,乌能源部声明称,鉴于破坏的规模,可能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电力供应。

然而,根据乌军方23日表态,在俄军23日发射的70枚导弹里,有51枚被拦截,此外还有5架攻击型无人机被击落。这个数据较泽连斯基公布的67枚有微小差距,却可以忽略。以乌军方数据计算,拦截成功率高达72.8%,可谓不俗。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为何如此之高的成功率,却没能阻止全国范围的断电呢?要知道,俄军如此规模的导弹打击并非首次,乌克兰也并非第一次面临恢复供电的麻烦。

一种合理的解释是,在俄军多次打击过后,乌克兰修复基础设施的人员、材料与物资被快速消耗,以至于整体修复能力在下降。还有一种可能是,乌克兰没想到俄军如今还有能力发起如此大规模的导弹打击,以至于修复能力没有得到快速补充。

几个月来,西方观察家多次预言俄军导弹库存即将耗尽,甚至被迫“拆掉冰箱和微波炉的芯片来制造导弹”。不过,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尽管面临困难,俄军精确制导武器的制造能力不容低估。

据俄媒23日报道,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梅德韦杰夫视察了俄罗斯一家名为“地区”的军工企业,其中展现了多款精确制导航空。资料显示,这些能够让俄军飞机在15000米的安全高度实施精确打击,而且这些的成本较导弹大幅缩水,更适宜大批生产。

梅德韦杰夫视察乌拉尔机车车辆厂

无论俄方此举是否有战略欺骗的成分,可以肯定的是,俄方军工生产正在转入战时轨道,其军事潜力依然巨大。当克里米亚受到直接威胁时,俄军的战心还将被激发。

“无敌中心”难阻冬日严寒

在俄军对乌基础设施发起新一轮打击的当天,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俄罗斯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

欧洲议会方面表示,鉴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作为,其通过了此项决议。G20峰会以来,基辅等地气温骤降至0℃上下,雨雪交加。此时断水断电,民众生活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泽连斯基声称,俄罗斯的目标是“将寒冷的冬天变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由于基础设施遭受巨大破坏,乌克兰23日承诺在全国范围提供4000个能够长时间供电供暖的设施点位。也许是出于提振士气的考虑,泽连斯基将这些点位命名为“无敌中心”。

“无敌中心”一瞥

不过,西方虽在口头上与乌克兰站在一起,但实际上却极力避免被直接卷入冲突。稍早前,被俄罗斯喜剧演员组合“沃万和莱克萨斯”糊弄的波兰总统杜达在自以为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交谈时坦言,“不想同俄罗斯开战。”

欧盟委员会22日提议,从明年1月起实施天然气限价机制。美国财政部的一位高级官员22日表示,七国集团可能很快宣布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价格上限。相较于直接的军事干预,这样的经济打压更能反映欧美在对俄政策上的纠结与顾虑。

显而易见,乌克兰与欧美诸国短时间内无法协调目标上的差异,而俄罗斯也有无法再进一步退却的理由。这个冬天,第聂伯河两岸势必炮声隆隆。

出品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深海龟

编辑深海贝

2014年3月,俄罗斯推动克里米亚公投,结果该地区的近95%的居民,要求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这样,普京大帝没费一枪一弹,就成功将克里米亚,成功纳入怀中。

但此举招致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一致强烈反对,联合起来对俄罗斯进行围堵制裁。北极熊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尚未从苏联解体阴影中走出的俄罗斯经济,再次受到沉重打击。

特别是美国,不仅对俄进行全方位的制裁,还挑动中东石油国家,发动石油价格战,使得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

如果说欧洲国家反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是因为忌惮于俄罗斯的扩张,那么和俄罗斯并无地缘联系的美国,为什么在克里米亚后,却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并对俄罗斯实行全面制裁呢?

(丘吉尔在演讲)

一、美苏争霸的延续。

二战之后,随着英国的没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昔日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佬,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而不同意识形态却同样强大的苏联,就成为其实现霸权的拦路虎。为了遏制苏联,美国推行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主义”和北约组织三根支柱,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苏联进行孤立封锁、打击围堵。

1946年,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说,成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接着,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明确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

苏联自然不甘示弱,建立华约组织,并在德国和美国针锋相,东西德沦为冷战的前沿阵地。此后两国间的冷战态势时而加剧,时而缓和。

从11年到1981年,苏联加速对外扩张,先后同埃及、印度、伊拉克、越南等十二个国家结盟,将它们变成苏联的势力范围。而美国则加紧北约东扩,通过拉拢苏联周边国家,加入北约实现对它的战略围堵。

上世纪80年代,一味沉迷于军备竞赛的苏联,经济不断滑落,直至跌至困难的谷底,不得不步步退让,美苏之间出现了戏剧性的和解。

但是,苏联的解体,并没有让美国对继承苏联的俄罗斯网开一面。在美国主导下,北约继续东扩,不仅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欧盟,还在格鲁吉亚、乌克兰搞颜色革命,意图将原苏联加盟国,变为美欧势力,加大对俄罗斯的围堵。

(赫鲁晓夫)

二、克里米亚的战略价值。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黑海之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历史上俄罗斯人为了得到它,不惜发动数次俄土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这里原本属于俄罗斯,只怪苏联时期赫鲁晓夫大手一挥,将其划给了乌克兰。

苏联解体后,美欧除了不断吸纳原苏联加盟国进入欧洲体系,还向这些地区派驻军队,不断军事上挤压俄罗斯生存空间。并幻想着将乌克兰纳入北约,将克里米亚军港变成美军的黑海基地,从而彻底封死俄罗斯进出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出海口。

对于俄罗斯而言,克里米亚不容有失,它不仅是黑海舰队进入土耳其海峡,到达地中海、红海,继而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唯一通道,还是确保俄罗斯海上安全的门户。一旦让它落入美军之手,那么俄罗斯将受到美军近在咫尺的威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所以明知会受到美欧的制裁,俄罗斯却坚定不移地将克里米亚收归己有,一举粉碎了美国驻军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如意算盘,美梦落空的美国,自然是恼羞成怒。

(普京)

三、克里米亚只是借口。

如果认为美国制裁俄罗斯只是因为克里米亚,不免有些战略上的短视。事实上,北约作为华约的对抗组织,在苏联解体后不仅没有解散,反而步步紧逼,继续东扩围堵俄罗斯。这已经说明了问题,即使没有克里米亚,美国也仍然会扯其它理由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和打压,因为近代美国和西方的战略方针,就是对体量庞大的俄罗斯和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肢解分裂,以消除它们称霸世界。

所以说,美国不会因为叶利钦的示弱,就放弃肢解俄罗斯。如没有克里米亚,放任乌克兰投入美欧怀抱,那俄罗斯的地缘环境将更加凶险。所以普京在克里米亚领土的收复问题上,坚决而果断,是相当英明和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