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希腊物价飙升电费上涨50%,当地官方采取了哪些调控措施?

2.为什么欧元最近对人民币在跌

3.2015年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有哪些变化

希腊油价下跌原因_希腊的油干了是什么

而就短期国内油价走势,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将呈现上行的趋势,幅度在300元/吨左右。春节期间国际原油市场利好因素占据上风,市场继续期待美国1.9万亿财政刺激举措,?OPEC+?减产带来的供应趋紧预期仍在,加之美国寒潮天气压制原油产量,欧美疫苗持续推进,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上调的概率较大。

希腊物价飙升电费上涨50%,当地官方采取了哪些调控措施?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是影响欧元走势的直接因素。自去年6月例会推出负利率、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等系列宽松措施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便持续下行。路透社数据显示,去年欧元对美元汇率创下2005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下跌约11%。

进入新的一年,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再次释放强烈宽松信号。据悉,上周五在接受德国媒体《德国商报》采访时,德拉吉称“不能完全排除”欧元区通缩风险,“必须以行动抵御这类风险”。他还表示,“我们在做技术方面的准备,2015年年初要改变我们(现有)措施的规模、速度和构成。”分析人士认为,德拉吉备战通缩风险的态度暗示,欧洲央行可能很快启动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的计划。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外汇分析师哈德曼表示,欧洲央行最快将在本月22日的例会上作出决定。

上周及本周公布的经济数据可能不佳更是推升了欧洲央行宽松加码的预期。数据显示,欧元区2014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50.6,低于初值50.8。其中,法国和意大利制造业PMI继续下行,德国仍温和扩张。分析预计,欧元区2014年第四季度GDP仅能增长0.1%。记者发现,本周欧元区2014年12月服务业和综合PMI终值、CPI等数据将陆续公布。北欧联合银行外汇策略师克利斯坦森预计,欧元区通胀数据可能很低,“那将使本月欧洲央行会议期间的压力加大”。

自2011年年末升至3%后,欧元区CPI一路下滑,2013年年初至今从未达到2%这一欧洲央行的通胀目标水平。最新公布的欧元区2014年11月CPI仅为0.3%,落入五年来低谷。在上月欧洲央行例会上,委员们“全体一致”同意,如有必要,将为“化解低通胀持续太久的风险”而采取行动。一些委员警告,油价下跌可能导致欧元区陷入全面通缩。

为什么欧元最近对人民币在跌

其实当希腊的物价在飙升的时候,当地的官方肯定有时候会通过一些宏观的政策来进行调控的,因为物价上涨对希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你比如说希腊相关部门肯定会稳定希腊货币的增值幅度,通过这种方法则是可以很好的控制物价上涨的速度。

另外希腊的相关部门肯定也会增强调控的针对性,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改变价格环境,其实我觉得他们还得好好地去落实,或者说豪横的去规范各种收费的规定,可以考虑取消一些不太合理的收费规则。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得加强监管了,你比如说得加强市场的监管,必须维护好市场秩序,另外还得加强收购资金的监管,尽量的要去打击那些非法交易,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调控物价。

事实上现在希腊物价上涨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政府必将出手干预。从2021年的8月份开始,希腊的电费价格上涨了就有50%,很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的速度也很快,最高的涨幅已经达到了20%。正是因为物价上涨速度过快,所以希腊很多的家庭现在生活过得并不算是特别的好,而政府也是担心这样会导致民生问题的出现,所以才会进行调控和干预,我觉得这种调控和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而现在希腊的物价飙升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焦点了。你比如说现在希腊的油价上升的速度就很快,超市里面的一些物品,价格同样也是飞涨,部分希腊的高管人员认为物价上涨这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而希腊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但我觉得希腊的物价上涨速度确实是太快了,这很容易让一些希腊普通家庭面临困境。

2015年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有哪些变化

近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不断地刷新新低,今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是7.0751,分析师表示近日由于欧洲QE以及欧洲各国央行纷纷实施宽松政策,所以欧元下跌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一、希腊方面,希腊的民调可以用来揣测希腊有多少风险退出欧元区。目前的民调显示,1月25日的大选希腊党极左翼联盟大获全胜,使得外汇市场希腊退欧的风险加大几分。特别是,市场担忧2008年雷曼时刻是否又将重现。

二、欧洲央行(ECB)方面,发现市场对于定价欧元区经济仍显犹豫,虽然市场已普遍预期欧洲央行将推出欧版QE。事实上,通胀预期的大幅下降令市场相信欧元区难逃通缩厄运。故欧版QE会带来积极影响,特别是对欧元区外围国家。而欧元区外围国家国债收益率的上升一直是近年来令欧元承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油价暴跌方面,随着能源市场全球性的供过于求,油价的持续下跌看似没有什么理由能缓解。既然油价尚无法企稳,那么当下仍是看跌的。近期油价下跌的关键之一在于页岩产品的推向市场,这令得市场的供需结构发生了转变。想要令油价结束跌势,生产商就要减产。而欧元想要结束跌势,就先得令原油止跌从而令其无法进一步打压欧元区的通胀水平,从而无法成为欧元的利空因素。

四、俄罗斯危局方面,俄罗斯也在遭受油价大跌的困扰。CDS价格显示,市场认为俄罗斯违约的风险已升至35%附近。风险厌恶情绪对欧元区的银行业构成不利影响,从而对欧元构成打压。

总体上,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暴跌的因素包括:希腊、油价、俄罗斯等。

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暴跌主要是受到希腊退欧,油价暴跌以及俄罗斯危机导致的。

欧元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流通货币,坚挺度较强、流通范围较广,其购买力也处于较高水平,尤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较高,国际支付率也位居前列,因此,在全球颇具有影响力。然而,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欧元区宏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明显冲击,对应流通货币欧元应声出现震荡下调态势,外汇利率运行创历史记录,较常态水平形成对比。

2015年开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油价继续暴跌,欧元区通缩风险日益加大,各国增长形势分化明显,金融市场担忧情绪持续蔓延。

2015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危机后几年有明显的不同,增长格局、政策格局、资金流向、汇率走势随之发生变化,对全球金融风险资产价格带来重大的影响。2015年,是变局之年,是变招之年。

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称,继2014年估计增长2.6%之后,全球经济预计今年可增长3%,2016年增长3.3%,2017年增长3.2%。若采用2010年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全 球增长2015年可达3.6%,2016年和2017年可达4.0%。发展中国家2014年增长4.4%,预计2015年小幅升至4.8%,2016年和 2017年分别升至5.3%和5.4%。

世界银行集团行长金墉表示,全球经济增长具有日益两极分化的趋势。在美国和英国,随着劳动力市场恢复和货币政策继续维持极度宽松,经济活动势头逐渐加快。但是在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复苏始终乏力,金融危机阴魂不散。与此同时,中国正在经历精心管控的经济放缓,今年增速预计将放慢至7.1%但依旧强健(2014年增速为7.4%),2016年增速预计为7%,2017年增速预计为6.9%。而油价崩溃将会产生赢家与输家。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表示,未来全球经济将会有五个新变化:

1) 增长势头分歧

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全球增长举步维艰。尽管货币宽松政策、中国的财政刺激曾经对需求有所刺激,但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银行金融中介功能弱化,令央行所制造的流动性无法渗透到实体经济中,就业和消费裹足不前,企业投资意愿低下。

这种局面从2014年中开始,随着美国就业市场的复苏而被打 破,汽油价格下滑更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信心,企业投资明显加快,全球增长格局由万马齐喑转为美国一枝独秀。美国经济执世界之牛耳,其货币政策不仅影响美 国,更对全球流动性、资金流向带来深远的影响。

美国之外的经济,依然乏善可陈。欧洲、日本和中国不约而同地试图用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来替代结构性调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有机的、可持续的增长尚未出 现。新兴市场经济,则受到资金外流、商品/能源价格下跌的冲击,估计联储加息会进一步收紧新兴市场的增长空间,增加系统性危机爆发的可能。

各国的经济周期不同步,过去并不出奇。但是在金融危机后,经济周期趋同,政策周期随之趋同。全球经济在共振中前行成为新常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向类似, 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资产种类的升跌也呈现高度相关性。这种趋同性随着美国经济的脱颖而出而开始改变,股市趋异性比债市更大。

2) 通货膨胀低迷

各国央行肆意的QE,并没有带来明显的物价上升压力,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CPI不涨资产价格涨的现象。石油价格的暴挫,更降低了物价失控的近期风险。央行 的担心开始移向通缩,担心消费者持币待购,担心企业不愿投资。央行在通缩通胀问题上立场的变化,是近几个月全球经济中最大的变化。

各国所面临的通缩风险不尽相同。日本已经在通缩心理下生活了二十多年,欧洲CPI未见负值,但是心理上早已进入通缩状态。美国的核心通胀不高,但是工资上 升有提速的迹象,随时可能触发服务业成本的上扬。中国的通胀前景最纠结,制造业通缩和服务业通胀同样明显金融资产价格向好,但是政府担心泡沫。尽管通胀前 景不尽一致,各国央行将注意力由抗通胀转为抗通缩是不争的事实。

物价低迷,与金融资产价格高涨形成鲜明对照。各国央行大肆放水,物价上涨却不明显,其理由是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并未恢复,实体经济并未受惠于QE。相反在金融层面上流动性泛滥,其结果是金融资产的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3) 货币政策变招

增长分布的不均匀和通胀预期的改变,导致央行在货币政策的处理手法上分道扬镳。美国经济出现了势头较强的自主性增长,但是复苏根基并不牢靠,外围环境错综 复杂,在通胀环境并不明显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当局其实不愿意贸然加息,尤其在油价大跌的情况下。但是美国就业市场近期迅速改善,低端工资出现久违的上扬, 而且上涨幅度颇大。过往四十年美国通胀的最大拉动因素是工资,因为工资渗透到各行各业,联储自不敢怠慢。同时新一届国会监管联储的呼声甚高,货币环境正常 化对于耶伦更有政治压力。笔者认为,耶伦在加息上不会拖得太久,但是首次加息并卸掉政治包袱后,步伐可能较慢。

与美国相反,日本与欧洲先后推行进一步的量宽措施,试图通过抑制汇率走出通缩。两地经济均有些微反弹,但是增长未见进入可持续轨道,通缩情绪亦未见实质性 改善。预计日欧会有进一步的宽松措施出台,不过QE需要变招。欧洲央行的美式QE,处处受到德国的制肘,同时希腊、乌克兰两大火药库随时可能带来市场震撼,欧洲除了在货币数量上扩张外,可能走负利率政策。

日本央行持续两年扩张基础货币,政府国债多已进入日本央行库房,再想QE也许另辟途径。或是购买海外 资产,或是将政策杠杆瞄向利率而非货币发行量。中国人民银行在经历一年的政策收缩后,重回宽松之途(尽管仍强调中性政策),不过相对于降息央行似乎更愿意 定向宽松。欧日中三大经济体,仍在宽松政策基调下,不过政策工具均开始偏离QE,这意味着今年全球范围内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下降,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4) 汇率竞争激化

除了2008年危机初期,在战后数十年中从未见到过这么多的央行因为汇率原因而调整货币政策的。究其原因,一是全球范围内内在增长动力不足,二是美元升值 太快太猛,三是博弈之下一国贬值他国必须跟随。 这种以邻为壑的作法,长远来讲无可持久,但是汇率战争目前的确在蔓延。央行将政策重点从国内信贷周期移向汇率竞争,在通胀压力不大时问题不大,但是隐含风 险也不容忽视。同时汇率被舞高弄低,无可避免地造成资金流向上的乱波,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