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跌至冰点是多少_国际油价跌至四年来低点
1.散户运价降至“冰点” 谁收益增加?高速提前恢复收费喜忧参半
2.如果美伊开战,对油价会造成什么影响?
3.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4.冰箱里水不结冰?
5.说说国际油价及其对上游人的那些影响
随着郑州商品此前发布消息称,已完成了尿素期货研发各项工作,一个新的期货品种可能正很快向我们走来。
尿素作为最大的农资产品,构成了农业生产成本中的大项,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
与螺纹、煤炭、铁矿等品种一样,其供求量大,价格剧烈波动,金融化属性强。众多的生产、消费企业急需要这种可以规避价格波动的金融工具。目前,现有的农产品期货有小麦、“三菜”、棉花、稻谷等,尿素的上市将与之组成较为完整的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品种系列,将更有助于涉农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服务生产经营。与此同时,尿素,作为能源化工类的工业品,上市后将和甲醇、煤炭、石油等品种之间形成较多的套利交易机会,这有利于投资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日常我们餐桌上所有的食物几乎都离不开“尿素”的影子。
在农业上,它是一种优质高效的中性氮素肥料,长期使用不会使土壤变硬和板结。同时,也可作为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饲料,尿素和青饲料的碳水化合物一起,经胃液作用,可以转化为蛋白质。对牛羊催长、催肥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生活在当代中国,免于饥荒还能顿顿大鱼大肉的我们来说,尿素及相关化肥的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化肥没出现之前,粪肥,是作为提高土地肥力、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原料。按照中国每亩化肥施用量近30公斤(纯养分)来算,如果换算成养分相同的粪肥,至少需要1吨,按中国人均耕地2亩多,一个人一辈子产生的排泄物积成肥料也只有七八吨,每年平摊到每亩土地上不过相当于一捧化肥。
1958-10年间,由于没有突破关键技术,我国必须依赖国外关键设备,才能独立生产化肥原料。20世纪60年代,我们的化肥产量平均每年只能增长20来万吨,对应的粮食产量起起伏伏,10年只增长了3000万吨(按1958年算)。同期的印度,靠买化肥,买设备造化肥,粮食产量也增长了3000万吨。
到10年,当我们掌握了合成氨成套设备的建造技术之后,便一口气建了几百套合成氨装置和上千个化肥厂。此后我国平均每年化肥产量增长100万吨,15年之后每年增加200万吨,相当于10年的化肥总产量。2004年之后,我国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相比之下,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为在40%左右,韩国的粮食自给率更是只有25%左右。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产粮大国与尿素实际上有着重要的联系。
对于工业领域而言,尿素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工业上可用来合成塑料、药物、粘合剂、喷漆等。还可生产炼油所需的脱蜡剂、选矿的起泡剂,发泡剂AC等多种化工产品,供药用的尿素注射液可用于降低颅内压,磺胺脲可用于消炎;也可用于制革、颜料等生产。
目前世界上尿素产量的1/3用于工业消费。在我国,尿素产量的60%用于农业领域,其他主要工业领域。
作为一个即将上市的品种,它的产业链情况、市场供求和价格影响因素都是未来投资者参与尿素期货交易必须要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大家梳理下尿素行业的脉络,从生产工艺到国内外市场情况。
一旦尿素期货上市,这篇文章就是你的第一篇敲门砖。
尿素的生产工艺
尿素的生产
从尿素原料端来源来看,国内目前比较常用的是煤炭和天然气。
煤制尿素
煤炭作为尿素生产主要原料,通常情况下可以占尿素成本构成的60%以上。煤价波动无疑是尿素涨跌的“风向标”。
国内通常是将水煤浆与纯氧进行部分氧化反应,制得以CO2、H2为主要成份的气态产物。接下来就是从工艺上去除氨气合成催化剂的毒物CO、H2S、COS以净化气体,进一步分离、制得高纯度的CO2,满足尿素合成的需要,制得高纯度的H2以及脱除其中的惰性气体CH4、Ar,对高纯度的H2进行精制,最终获得纯的氢氮气体,满足氨气合成的需要。来自液氮洗装置的合格新鲜气(H2:N2=3:1),经合成气压缩机加压后,送入氨合成塔,在高温(380-430℃)、高压(14.2Mpa)下通过氨合成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部分气体合成氨。以液氮的形式送至尿素装置用。摩尔比为2:1的液氮和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单元。
天然气制尿素
以天然气原料的纯氧自热转化制氨加工成尿素时氨碳基本平衡,生产1t氨可加工成1.7t尿素,没有多余CO2排放。煤炭纯氧气化制氨加工成尿素可多生产出1.6tCO2,用加压电解水分离H2、CO2,多余的CO2可直接制成干冰。
我国天然气大多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每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当地气头装置都会出现大面积的减产或停车。天然气价格预期存在上涨可能性,且气价上涨幅度较大,从而导致气头尿素竞争力急剧下滑,最终因成本上涨速度高于尿素价格上涨速度而退出尿素市场。以煤为原料的尿素生产企业将出现两极分化,一是烟煤产尿素比重加大,二是一大批“1830”以下的小尿素装置将最终退出市场,焦炉气产合成氨、尿素比重加大。
从制作尿素的方法来看,世界上有50多种,但实现工业化的只有氰氨化钙(石灰氮)法、氨与CO2直接合成法两种。其中,氨与CO2直接合成尿素因原料获得方便,现在为广泛用。
目前国内建有尿素装置200多套,规模分为大型(48万吨/年以上)、中型(11万吨/年以上)、小型(4万吨/年以上)。中、小型尿素装置均用国内的水溶液全循环技术,大型装置多用国外引进工艺技术。在国内的大型尿素装置工艺技术目前设计的用CO2气提工艺和氨气提工艺的尿素装置,其尿素氨耗基本接近于理论水平,公用工程消耗更低,相对于传统的设计,其投资更低。
当代尿素生产,不论是用哪种流程,基本由六个工艺单元,即原料供应、尿素的高压合成、含尿素溶液的分离过程、未反应氨和二氧化碳的回收、尿素溶液的浓缩、造粒与产品输送和工艺冷凝液处理,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原料CO2和NH3被加压送到高压合成圈,反应生成尿素,二氧化碳转化率在50%~75%范围,此过程被称为合成工序;分离过程与未反应物回收单元承担着把未转化为尿素的氨和二氧化碳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并回收返回合成工序,因此这两个单元被统称为循环工序;最后在真空蒸发和造粒设备中把70%~75%的尿素溶液经浓缩加工为固体产品,称为最终加工工序。
尽管尿素生产的基本过程相似,但在具体的流程、工艺条件、设备结构等方面,不同工艺存在一定的差异。迄今世界各地的尿素工厂,绝大多数都是由几家工程设计公司所开发设计的,已形成几种典型的工艺流程,典型的有荷兰斯太米卡邦(Stamicarbon)公司的水溶液全循环CO2气提法、意大利斯那姆(Snamprogetti)公司的氨气提法和蒙特爱迪生集团公司的等压双循环工艺(IDR)、日本三井东亚—东洋工程公司的全循环改良“C”法和改良“D”法及ACES法、美国尿素技术公司UTI的热循环法尿素工艺(HR)等。但不论是哪种工艺流程,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料NH3和CO2的消耗基本上是相同的,其流程的先进与否主要表现在公用工程即水、电、汽的消耗上。尿素生产流程的改进过程,实质就是公用工程消耗降低的过程。
水溶液全循环法
20世纪60年代水溶液全循环法取得了成功。我国的中型尿素厂均属此类。另外,荷兰的斯太米卡邦(Stamicarbon)水溶液全循环法及日本三井东压溶液全循环改良C法等亦属此类。工艺原理基本上是将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经减压加热分解分离后,用水吸收生成甲铵或碳酸水溶液再循环返回合成系统。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中、小氮肥企业。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生产装置的静止高压设备较少,工艺可靠、设备材料要求不高、投资较低。但是水溶液全循环法能耗、物耗高,放空损失大,规模小问题十分突出,改造增产潜力较大。
Stamicarbon二氧化碳气提法尿素工艺
CO2气提法是在水溶液全循环法的基础上改进的。与后者相比,省去了1.7-2.6Mpa压力下操作的中压循环部分,从而去掉了中压甲铵泵。从美国凯洛格公司引进的1620t/d尿素装置,从法国赫尔蒂公司引进的1740t/d尿素装置,以及由我国原化工部第四设计院和荷兰大陆公司联合设计的1740t/d尿素装置均用了CO2气提法尿素生产工艺。其中中荷尿素装置用的是改良型CO2气提法,相比美型、法型尿素装置,在工艺流程上略有一些改进。
消耗定额(保证值,以1吨尿素计)
Snamprogetti氨气提法尿素工艺
意大利斯纳姆普罗盖蒂(Snamprogetti)公司创立于1956年,在60年代初开始尿素生产的研究。1966年第一个建成以氨做为气提气的日产70吨的尿素装置。早期第一代氨气提法尿素装置,设备用框架式立体布置,氨直接加入气提塔底部。在70年代中期,改进了设计,设备改为平面布置。而且也不向气提塔直接加入氨气,这就是所谓的自气提工艺或称为第二代氨气提工艺,是目前用的方法。
消耗定额设计指标(以1吨尿素计)
从各种工艺流程消耗来看,水溶液全循环法无疑是消耗量最大的。水溶液全循环法与气提法相比能量利用不合理,消耗较高,流程较长,近几年新建的大中型厂已很少用该工艺。CO2气提法高压圈操作压力最低,无中压系统,流程短,设备少,生产稳定,消耗较低,投资较少,在国内有丰富的设计、设备制造和生产经验,且用脱氢技术,从根本上杜绝了生产中的爆炸危险性。氨气提法工艺先进,消耗低,无高框架结构,无爆炸危险,但该工艺需购国外专工艺包,装置不能国产化,设备制造周期长,故不用工艺。
中国尿素市场
当下,用“四面楚歌”,来形容中国氮肥市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继煤炭、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后,2016年,农业领域也开始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供给侧改革运动,整一年,籽粒玉米已调减3000万亩左右。2016年10月,我国尿素出口被取消优惠政策,中国尿素出口优势丧失,出口大量暴跌。而中国的尿素市场价格也在2016年8月降到了10多年的最低水平,1100多元/吨,售价和成本严重倒挂,企业开工率直线走低。目前还有约500万吨产能处于“僵尸”状态,僵而不死。
进入2017年,根据刚刚结束的两会精神,要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累计调减总量争取达到4000万亩。这也意味着,我国北方“镰刀弯”地区等非优势主产区,将被继续调减1000万亩种植面积。而种植面积的缩减,意味着,国内尿素需求进一步持弱。
同时,今年年初,国家发布《开展水果蔬菜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3月初各地开始申报试点和公示,替代化肥开始行动。据估算,我国果树、蔬菜氮肥施用量约占氮肥农业消费的36%。这个行动方案的实施,将在不久的将来对氮肥消费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从众多信息面来看,我国农业用氮肥需求已经进入平台期,未来不仅不会明显增长,还有可能逐渐下降。但是非农用尿素需求还是有增幅空间的。2017年,工业尿素需求方面将继续保持增长。人造板企业开工情况好转,三聚氰胺盈利较好,开工转好,有新增产能;另外,由于环保力度加强,预计火电脱硝和车用尿素的用量也将持续增加。据数据了解,2017年尿素表观消费量预计5150万吨,较2016年减少3%。
那从供给端来看,2017年尿素行业将继续去产能,2016年,我国尿素就已经退出产能433万吨,今年将继续关闭尿素产能300万吨,未来我国有效产能约为7555万吨。但相对于国内5150万吨左右的需求量,不考虑产品出口,产能仍过剩35%。
从尿素生产成本端来看,由原材料价格增长所引起的尿素生产成本的提升,有可能会对尿素价格有所支撑。能源方面,预计2017年煤炭价格将保持平稳或略有上涨,预计供暖季结束后,天然气供应紧张局势将缓解,部分气头尿素企业会恢复生产,但气价仍居高不下。而电价方面,预计2017年将保持平稳,部分地区或有微幅下调。
另外,甲醇和液氨等化工产品行情看好,对尿素市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国际原油市场或将出现供需拐点,油价回升将成为大概率,油价回升将推高国外天然气价格,虚弱国外气头氮肥的竞争力,并且由此传导甲醇、合成氨下游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支撑国际氮肥价格。
届时,我国尿素出口或将迎来利好。
因此,尿素市场整体处于供需同减,但依旧是供大于求的现状。但2017年尿素市场行情和企业效益将好于2016年。在去产能进一步推进,过剩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我们仍需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电力成本、除农业外新增尿素需求。
我国尿素生产地区分布
从我国尿素生产分布情况而言,大部分企业集中在粮棉主产区和原料集中地。随着近几年尿素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尿素产能分布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原有的粮棉主产区(东三省、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两湖、江西)尿素产能在逐渐减少,而内蒙古、新疆等地产能出现急剧增加。从产能分布情况看,山东、山西、内蒙、新疆及河南已成为我国尿素主要生产区域。
占据的山西、内蒙古等地与远离的福建、湖南、广东等地的尿素生产成本相差300元/吨。
中国尿素的出口情况
2016年我国尿素出口887万吨,较去年降35.5%。出口下滑是2016年压制我国尿素价格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一直对尿素实行各类补贴,导致出口竞争力很强,相应我国的产能扩张很多也是面向出口市场。
但过去两年,国外低成本产能投放已经过了峰值,使我国出口市场的急剧萎缩。甚至全球尿素最大进口市场印度的进口价格甚至低于我国市场价,出现10年未遇的价格倒挂,这也倒逼我国尿素景气跌至冰点。
另外,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种植意向报告预测,今年美国种植面积玉米将比去年下降2400万亩,大豆增加2700多万亩,小麦下降8.3%,水稻下降17%,棉花面积略有上升,这种种植结构的调整必然引起尿素需求的下降,相信这种情况正在欧洲、甚至是在全球发生。
但是,北美气价上涨也会改变其比较优势,使其重新成为高成本产能,预计尿素出口明年将会止跌,如果未来80元/吨的出口关税还能再降低甚至取消,我国煤头尿素成本将重新获得全球比较优势。
我国尿素成产成本差异
从尿素生产成本来看,气头成本将大幅上升。国家对化肥用气价格一直有较大补贴,气价一般比工业用气价格低0.4元/方以上。测算下来,西北、川渝地区气价较低,成本在1000元/吨以下;其他地区气价都较高,成本大约在1300元/吨以上,并不具备经济效益。但是随着2016年11月,国家明确取消化肥优惠气价,预计未来化肥用气成本将上涨至少0.4元/方,对应尿素成本将上涨280元/吨以上。按照目前价格,除了西北和川渝地区的产能还能有一定毛利外,其他产能都彻底失去竞争力,影响产能在1000万吨以上。
固定床将大量退出。煤头分水煤浆和固定床法,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煤气化过程的工艺不同,水煤浆用煤单耗更高,但用的是烟煤,比固定床用的无烟煤单价便宜,耗电也比固定床少。由于各地区煤价差异较大,煤头的成本也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同一地区固定床的成本比水煤浆法要高200元/吨左右。目前固定床普遍处于亏损,甚至亏现金流状态,认为未来这部分产能也可能大量退出。
当前尿素行业的两极分化已经非常严重。40万吨以下的小产能淘汰量较大,2016年关停的40万吨以下小产能总计700万吨,其中固定床605万吨,气头95万吨。而大型尿素企业仍保持较高的开工率。
一般情况下,小企业生产成本较高,过去几年尿素行情一般,本身并没有积累资金来抵御行业波动,目前极端情况下只能选择停工来止损;中部地区在环保要求下开始关停小型锅炉,以河南为例,10万吨以下的锅炉都被要求关闭,切换成天然气或电力,成本也因此大幅上升,小企业只能被迫关停。
中国未来尿素格局?由于天然气还会继续追涨,所以煤炭将成为未来尿素生产的主要原料。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天然气生产尿素的将会跟用油生产尿素的企业一样,退出尿素行业。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长江以南尿素企业基本要关闭,将以进口为主。
中国尿素行业将会产生新的格局。新疆、内蒙,包括东北有煤的地方,尿素企业将会异军突起。山西煤炭开成本高(因为快开完了),而新疆基本上煤炭是免费的,用新疆的煤生产出来的尿素成本完全成本是600元,在新疆天然气生产出来的吨成本是1600元,吨价相差1000元,如果运输好了那么新疆最有优势。但是,敢于在新疆设厂的肯定是大企业,小企业做不了。在新疆戈壁滩上必须建个资本平台,三年内至少要投资200亿元。在戈壁滩,尿素成本虽然低了,其他成本投入都非常高。
国际尿素市场
全球尿素产能约为2.08亿吨,需求量为1.85亿吨(产能过剩情况严重),开工率为89%。其中,我国和印度产能最大,占比为40%和16%,基本都以煤头产能为主。其他地区如中东、北美和俄罗斯等产能大国都以天然气为原料。
全球尿素贸易量每年总计4700万吨,占总需求的25%,主要进口区域为美国、印度、非洲和拉美,出口国则为中国、中东和俄罗斯。过去两年最大的产能增长来自于北美和北非,总计增长了859万吨,大量减少了原本的进口,压迫全球剩余出口产能向印度聚集。印度在我国尿素出口占比中高达70%。
2017年,国外尿素新增产能616万吨,其中美国的两套装置160万吨尿素产能预计上半年投产,其他几套设备也将陆续投产,必然会影响国际市场,挤占我国出口市场。预计,2017年中国尿素出口量约700万吨。近期国际方面利好仍不明显,我国尿素出口难有起色,印度方面新一轮尿素招标仍未确定。
尿素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联动关系
天然气、煤炭、石油是工业上生产尿素的三大原料,通常被称为气头、煤头、油头三类。通常,尿素与这些原材料涨跌紧密关联。从下图煤炭与尿素价格走势来看,2016年下半年,国内煤价一路上涨,作为尿素传统工艺原料的无烟块煤价格几乎翻倍。煤价大涨自然也是后续尿素跟进成本价格猛涨的主要原因。但是,后期随着国内煤价下滑,尿素成本支撑已被看空。部分尿素企业选择回调报价,市场心态正在随之转变。而相对于原油,根据皮尔逊公式计算,近三年国际原油与尿素价格相关系数高达0.85。
因此,尿素期货上市,将为更多投资着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投资家也将继续跟踪尿素期货上市的任何进展工作。
散户运价降至“冰点” 谁收益增加?高速提前恢复收费喜忧参半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轮油价调整时间已经确认,预计下调或者搁浅。
农产品行情方面,猪价在经历了几天的上调后再次回落,玉米也随着上市量的增加而下调,小麦整体下调0.5分。
虽然当前处于年内鸡蛋消费淡季,但是鸡蛋价格还是逆势上涨。
汽油降价时间确定
根据规定,我国新一轮油价调整窗口将会在11月21日24时打开,目前能确定的是汽油价格的调整时间,具体的调整状态暂时还无法确定,上调的状态基本是不会出现了,会出现的是搁浅和下调。
据机构统计,随着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的显著下降,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至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截止到发稿前,布伦特原油价格为93.29美元/桶,WTI美国原油价格为86.25美元/桶。
受国际油价变化的影响,国内油价预计下调20元/吨。
而根据我国油价调整的相关规定,20元并未达到50元的调整标准,因此油价有可能在11月21日调整时变为搁浅。
当然,目前还不能完全排除下调的可能,毕竟美国公布CPI数据涨幅7.7%是低于市场预期的,这很有可能维持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可能,进而利空国际油价。
另外,国际原油供应情况,虽然OPEC+主要产油国同意从11月开始日均减产200万桶石油,但OPEC在11月国际石油市场月度报告中上调了拉丁美洲和欧洲的石油供应预测值,加上美国石油公司页岩油产量持续增长,综合来看,原油供应紧张压力有所缓解。
具体11月21日,国内汽油价格是下调还是搁浅还需要看接下来几个工作日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情况。
猪价连涨终止,开启下调模式
11月12日猪价降至最近一个半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随即开启上涨模式,并连涨了三天,但是在11月15日后猪价的连涨终止,开启下调模式。
猪价的这波由涨转跌的逻辑主要有这么几个:
1、养殖户对后期猪价信心不足,猪价回升后,猪场加速出猪。
2、近期大肥出栏增多,冲击大肥价格,进而波及标猪价格。
3、猪肉消费依然处于低谷,对高猪价的支撑力有限。
4、屠企压价意愿较强,对高价生猪接受度有限。
随着温度的下降,腌腊利好和节日利好的相继到来,猪价虽有利好支撑,但依然是易跌难涨,建议养殖端把握好出栏节奏,合理出栏切莫盲目看好后市。
粮食跌势反扑,玉米南北分化,小麦回落
随着近期交通运输的恢复,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到货量有所增加,企业下调收购价格,东北玉米价格依然窄幅上调,呈南北分化之势。
东北玉米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东北多地中储粮直属库以高于市场行情的价格收粮,点燃了市场看涨情绪,企业只能上调价格紧随粮库的步伐。
短期玉米受交通不畅的影响,上市量难有大幅度提升,预计价格将继续震荡运行。
中期玉米主要看华北和黄淮地区基层玉米的售粮进度,交通运输的恢复情况,以及疫情情况,很有可能会随着上量而出现一波下跌。
长期则要看,深加工企业需求的恢复,以及生猪、蛋鸡、肉鸡等行情的变动带动的饲料方面玉米需求的变化情况。
近期,小麦价格触顶回落,山东、河北等地区小麦价格普遍下调0.5分,虽然河南和安徽的个别企业有上调收购价格的操作,但小麦价格依然窄幅回落。
小麦价格的回落,一是因为价格上升后,市场上量明显,小麦价格触顶回落。
二是因为旺季对小麦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弱,今年因为疫情,面粉需求迟迟未见好转。
三是失去饲用需求,面粉需求对麦价的支撑力有限。
四是根据市场规律,价格大幅度上涨后势必会迎来一波降价调整。
后续小麦价格是会“一飞冲天”还是“触顶回落”,就看接下来小麦需求旺季对小麦价格的带动情况了,如果12月小麦价格没办法全面打开,那小麦上涨应该就到头了,大概率会进入下跌模式。
蛋价逆势上涨
最近一周,鸡蛋价格先是稳定了4天时间,然后连降两天,今天逆势上涨,上涨调整后,河南红蛋纸箱大码价格来到了5.5-5.7元,山东红蛋散筐大码价格来到了5.45-5.7元之间(青岛红蛋散筐大码5.7-5.95元/斤),江苏红蛋散筐大码价格再5.55-5.8元之间。
当前本身就是鸡蛋的消费淡季,整体需求不理想,又遇到了疫情影响到了终端鸡蛋需求,可以说现在的鸡蛋需求已经降至“冰点”。
那为什么鸡蛋价格还能逆势上涨呢?
1、饲料价格的上涨,增强了养殖户挺价惜售的意愿。
2、受市场多方因素的影响,各级库存一直未得到有效补充,处于库存量相对偏低的状态。
3、虽然鸡蛋行情好转后,蛋鸡产能有所增加,且养殖端淘鸡的积极性也不高,但产能不足的状态始终未变。
4、贸易商上调市场价格,试图摸清市场情况。
市场并不存在蛋价持续上涨的基础,预计贸易商摸清市场情况后会再次压价。
不过考虑到饲养成本处于高位,养殖端挺价意愿较强,蛋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大概率会维持在5.5-6元之间窄幅徘徊。
如果美伊开战,对油价会造成什么影响?
第一商用车网?张绪强
4月初,国内卡友们多数已经复工,那么,物流市场运价行情怎么样了呢?
一个月前,第一商用车网通过调查发现,自2月17日高速免费之后,一大批卡友开始返工,导致车多货少情况突然严重,运价也随之快速下滑。而今大部分卡友已经复工,但社会物资需求并未恢复正常,依然存在物流需求不足的问题,运价是否在继续下滑呢?近日,小编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访。
散户运费下滑至“冰点”?物流公司收益却在增?
小编调查了解到,从目前行情来看,3月底散户卡友的运费相比2月底再次出现下滑。如今的运费,可以说是近些年的最低点。
“2月底,从寿光到长沙的运费是6000元,现在运费又降了1500元,只有4500元了。”山东寿光卡友洪佃军说道。洪佃军主要从事绿通运输,即使是在春节期间,他也一直没有停工。那时寿光到长沙的运费是1万元;高速免费之后,到2月末,寿光到长沙的运费大幅下滑了4000元(而绿通原本就不收高速费,却也遭遇了运费下降);又过了一个月,现在寿光到长沙的运费只剩4500元,已不足高峰时运费的一半。
洪佃军表示,当下4500元的运费可称得上最近几年运费的最低点。“高速免费,跑物流最大的开销就是油钱,而现在油价比较便宜,因此基本上所有的货物只要有运费就会有人干,毕竟很多人都要还车贷,不做就一点儿收入也没有。这就导致了恶性竞争,运费一路下滑,已经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运费如果再降,就基本上相当于白忙活了。”
过年期间,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的热心卡友王应新也表示,自己2月下旬复工之后,运费降得很厉害,主要原因就是卡友之间的恶性竞争。
“前几天,我从南宁跑河南的一车货,本来在网上订好了7200元运费,并且预付了100元定金。可是去拉货的时候,货主发现有人肯6000元拉货,就立马从网络平台上退回了我的定金。”王应新说道。由于卡友之间恶性竞争,王应新也只能接受6000元的价格。
相比之下,物流公司的情况与散户则有所不同。相比散户,物流公司的议价能力显然更强一些。山东烟台人常斌管理的物流车队拥有数百辆货车。一个月前,其车队开往云南、贵州等地的运价降了4000多元,但是免除的高速过路费有6000多元,算下来还能多挣约2000元;到了3月末,常斌表示,货主考虑到车队在春节以及疫情期间的付出,并没有继续降运价。可见,国家免除高速过路费,常斌的车队可以多拿到约33%的收益。
另外,三笑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志礼表示,从高速免费伊始,车队便与货主商定好,各自可以获得免去高速过路费的50%。三笑物流旗下拥有上千辆车,主要运输日用百货。
此外,洪佃军还表示,高速免费还导致了另外一个大问题:堵车。因为高速免费,许多平时不走高速的车都开始走高速了,还有一些驾驶经验不足的司机上高速,导致高速车流量大增,堵车现象严重。
高速恢复收费有人欢喜有人忧?收费后运价将上涨
近日,有消息称,高速恢复收费的日期可能由之前的6月30日提前到4月30日。对这一消息,卡友们怎么看呢?
对主要从事绿通运输的洪佃军来说,他比较期待高速恢复收费的日期能够提前。因为高速恢复收费之后,运价将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洪佃军认为,高速恢复收费后,寿光到长沙的运价可以上涨大约1000元,而绿通运输依然可以免除高速费;另外,高速恢复收费,将有效缓解目前高速路过于拥堵的问题。
对王应新来说,高速提前恢复收费则是一个“坏消息”。王应新表示,目前高速免费和低油价,是这个低运价市场中唯二的好消息,高速恢复收费,运价自然会上涨一些,但上涨幅度恐怕不会超过高速过路费;此外,由于现在各企业的开工率并非百分之百,货运需求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准,返程配货的难度更大,可现在按轴收费空车同样要付过路费,对卡友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ETC收费高、返程难配货、运价上涨可能无法持平高速过路费等,都是让王应新忧虑的问题。
当然,对于能够和货主分享免单高速过路费的物流企业来说,自然是希望高速免费时间越长越好,但提前结束,多家物流公司均表示可以平静接受。
一位物流公司负责人透露:“此次免除高速过路费,国家的考虑应该不仅仅是拉动物流业从疫情中恢复,可能也会趁此机会改进ETC收费。恢复收费后,以前收费高、收费不透明等情况可能就不会再次出现,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这位物流公司负责人还表示,之前高速公路收费上涨时,运价尚未来得及调整;此次,如果高速公路恢复收费之后,收取费用相比以往依然较高,那么运价应该也会相应做出调整,相比以往实现小幅上涨。
结束语
疫情的出现,打乱了国内各行各业的市场走势。原本意图让利于名民的高速免费政策,却出人意料的让物流运价跌至数年来的低谷。接下来,高速恢复收费的日期会不会提前呢?高速恢复收费后,运价能上涨多少呢?请继续关注第一商用车网的后续报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油价肯定会大幅上涨,很多国家都会受到影响,世界局势也会变得更加复杂。
伊朗地处波斯湾,是世界上的产油大国。伊朗的石油主要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到西欧和东亚,包括我国很多石油都是从伊朗进口的。政治的波动影响油价,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验证,比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就导致世界油价大幅波动,很多国家因此爆发了经济危机,影响深远。
伊朗目前正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状态,国内不断发生骚乱,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冲击,国外和美国关系紧张,战争气氛浓厚。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伊朗的石油产量是受到了影响的,根据新闻报道,伊朗的石油出口已经受到了影响,只不过目前对油价的影响还不太明显。
油价的涨幅对经济也会有很大冲击,这种冲击不仅是对伊朗,也是对世界经济。石油是伊朗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石油出口受到影响,伊朗国内的经济形势会更糟糕,失业率和犯罪率都会飙升,极大的威胁伊朗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世界经济来说,也不是一个利好的消息。石油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发展经济离不开石油,很多国家的石油都依赖进口。但是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疲软的状态,很多国家的经济状况都不好,油价的上涨会恶化经济环境,阻止经济的复苏,对整个世界经济都会有很大影响。
冰箱里水不结冰?
我国的油价如此之高,本来就不正常。几年前国际油价涨到每桶147美元,我国的油价是92号 7.8元每升。去年国际油价跌倒30多美元一桶,我国的油价92号在6元左右,你说这正常吗?!
油价贵了,那就少开,该不开的就不开了,现在的车不是以前了,开个车觉的挺有面子,现在已经是个负担了,开到哪哪堵,停车没地方停,不注意弄个违停,得不尝失。除非弄个1000万级别的,可有那车了,还考虑油价么?[捂脸][捂脸][捂脸]
油价涨少降多,快涨慢降,蜿蜒曲折中一路向上,走出了一条股市望尘莫及,股民望眼欲穿的大阳线。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我们普通人还能怎么办,因油价上涨带来的全面通胀只能忍受,能够选择的也不过是少开几次车罢了。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油价就会突破10元一升了,毕竟广义货币M2一直在快速增加,货币持续贬值,物价必然持续上涨。
如今 汽车 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门面,还为生活增加了很多便利。油价每一次上涨,有车家庭每月支出就会增加少说三五十元。相对于收入较高的家庭增加的部分并不起眼,但是对于房贷压力较大的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则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城市限号,所以很多家庭干脆买两辆车,选择不同的尾号方便出行。想必这样的家庭是不会担心油价涨多少的。一二线城市收入较高,油价相对于收入水平并不算特别高,影响相对较小。
实际上,即便是三四线城市养一辆车的成本一年近万元都是少的,毕竟还要有停车位,要烧油,要交保险,要保养,要交过路费,出去还要停车费。油价不断上涨,部分家庭就需要考虑养车是否合适了。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完全可以考虑使用电动车,乘坐公交车的方式降低影响。 如平时用车频率不高,居住的社区交通也很便利的话, 汽车 完全可以放弃。如果细算的话,养车的成本比每天打车都贵,毕竟 汽车 还有一个折旧,一辆车开上十年估计也该退休了。
除了节约,更多的则是需要考虑如何赚钱。未来几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普通人要珍惜工作,努力工作,不说升职加薪,起码要让老板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敬业。先保住工作,保住工资,然后再寻求赚更多的钱。
最后,推荐我做的加百利网加百利点靠木,每天更新,能够大幅降低生活成本,省的钱足够多加两次油了。
既然油价不断上涨,作为我们普通人,如何应对呢?那就是:不嘛,还不如骑个电动车。开车有什么好嘛,停没有地方停,一不小心,就会收到违法短信,交钱还不说,还得扣分,划不来。我曾经实验过,开车从家里到单位,一路堵车,整整四十分钟,心烦上火;骑电动车,十五分钟不堵不心烦。就是下雨,买个雨披,也比开车堵在路上好。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普通人唯有改变出行方式才能应对。离开美国限制伊朗石油出口的禁令限期11月4日还有一个月不到,伊朗准备以封锁霍尔姆斯海峡作为报复,全球石油供应岌岌可危。
所幸新经济创造出更多便捷的出行方式,比如“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还有全国各地的地铁、BRT快速公交。本来一个家庭两辆 汽车 就属于过度消费,对城市交通、个人 健康 安全,均无太多的好处。而国家加快二三线城市的地铁建设,就是基于国际油价的趋势,取的未雨绸缪之策。
如今北上广深很多上班一族,均以地铁作为主要出行工具,香港特区更是地铁、巴士作为主要出行方式。而内地的普通家庭,完全没有必要提前消费,还是老老实实多用传统方式出行吧!
至于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当初老一辈哪有这样奢侈?让他们自己坐公交车上学,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还能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以及安全防范意识。
普通人家一辆车够了,平时多走几步路,比去健身房更加实惠。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顺祝长之后有一个好心情上班。
应对不起,没事少开车,不开车,多用非机动车,多走路对身体好,专卖品老百姓控制不了。
看看小区的车逐日递增还是减少,看看路上是不是越来越堵?买车的和有车一族都用真金白银投票了,没车的就别瞎操心了。
普通一族,如果头脑正常,该做的就是赶紧提高自己水平,想方设法合理赚钱!
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调。国际油价创三个月来最低,而我国两桶油价格逆水而上连续攀升,95号乙醇汽油达八块五左右。这种降价三分涨五毛今年已累计每升涨价一块三毛多钱。每箱油按50至60升计算。一箱油多付出竟百块钱。由于兑了乙醇,除对车有损伤燃烧排出的甲醛还造成二次严重污染,动力输出减少,燃油量增加百分7 10到。这样每公里车主要多付出五角左右。对全国车主产生了巨大影响。
丨现在由于美国对我国的贸易战经济制裁。实体企业正在转型,物品销售出现滞迟,再加上这几年的高房价,包括三线城市的购房,已把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和普通群众钱包掏空。巨额财富垄断在极少数人手中。从而造成人民群众消费能力不足。
这时候发改委本应该控制油价。抑制物价上升。在国际国内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帮助国家度过困难。给人民群众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可是却反其道而行。就会造成必然的物价上涨。
在这样情况下,虽然我们可以减少开车。但是却不得不开车,不得不加油,运输成本必然增加。农民耕地费用必然增加。除非国家控制粮食价格。不然,粮食也会涨价。综上所述,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消费能力。
既然油价涨,成本就要增高,那只有转嫁成本啦。所以,油照样加!
私家车都好说,可苦了我们这些养大车的了。今年运费行情本来就是一塌糊涂 ,降到了厉史冰点,现在这油比去年刚买车的时候,涨了快两块了。哎,后悔买车了,欲哭无泪啊!
油价涨价怎么办?那么就改变出行方式乘公交、地铁、共享单车吧!绿色环保正能量!咳咳,说说容易做起难!涨价就涨呗,车车还是得开。每个人生命时间有限,出行是绿色了,但时间却大把耽误了,等我老了再说吧!
说说国际油价及其对上游人的那些影响
1、很有可能是冰箱的制冷系统,已经出现了缺乏制冷剂的情况,没有制冷剂之后,导致制冷效果不好就会出现冰箱里的水不结冰。2、还有的是因为在设置冰箱温度的时候温度调的过高,达不到水冰冻的冰点,即使发的时间再长水也是不会结冰的。3、排除了前两种问题之后可能是由于冰箱内部的温控器,出现了故障,也会引起这种冰箱里的水不结冰的现象。
/建议解决方式:1、针对冰箱内部缺乏制冷剂导致的这种情况,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对冰箱内部进行补加制冷剂,达到正常的使用范围之后,再重新启动冰箱就可以解决这种水不结冰的问题了。2、如果冰箱设置的温度太高所引起,可以在控制面板上将温度设置的低一些,然后过一会儿再观察是否已经结冰,如果还是没有结冰,可能是因为已经出现故障,建议及时的联系维修人员来进行维修就可以。3、针对这种温控器出现故障先观察一下是否是适合的档位,如果档位错误可以自己用手调整一下就可以,如果是故障那就建议及时的进行维修才可以解决。
转眼间,离开油气勘探行业已三年有余。这期间,国际原油价格起起伏伏,近期受到疫情影响更是令人乍舌的低到10多美元一桶,甚至在过去的4月期货市场中梦幻般跌到负值,真是活久见。被誉为工业血液的石油,竟然会比水还便宜!原油是否还会回到曾经辉煌的时代(100多美元/桶,巅峰接近150美元/桶)?从事石油勘探开发是否还有好的前景?相信很多人,尤其是石油人心中都存有这些问题。国际油价的急剧波动,时刻会牵动大家紧张的神经。自己的求学、职业经历也深深地受此影响,有必要扒一扒、扯一扯影响国际油价和石油人的那些来龙去脉。
一、极简国际油价史
让我们以布伦特原油为例回顾国际原油价格历史(布伦特原油产自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地区,低硫、轻质、品质佳)。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世界石油主要受西方国家石油公司七姊妹控制,原油价格长期稳定在2美元/桶以下。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涨至12美元/桶,70年代末第二次石油危机时快速涨到40美元/桶。
80年代中期,沙特低价出售石油,非OPEC产油国产量增长,市场需求低迷,油价整体上回落,到1998年底跌至10美元/桶。
1998年金融危机过后,随着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快速发展,对原油的需求大增。原油价格从十几美元一桶,一路高歌猛进涨到2008年接近150美元/桶。话说“爬的高,摔得惨”,紧接着的金融危机,将油价从巅峰快速拉入深渊,不足5个月,跌落至近40美元,如过山车一般。
随后,通过OPEC几次减产保价,各国积极救市,经济逐步趋稳,需求回升,油价反弹。殊不知,这期间半路杀出了程咬金——美国页岩油(从生油的泥岩、页岩中压裂出来的原油)。美国页岩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膘肥体壮了。2011年,美国页岩油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2012年达到1亿吨,2014年达到2亿吨,2018年突破3亿吨(占美国当年原油9亿吨消费量的1/3),俨然成为原油市场的“杠把子”。原油供给大量增加,加上OPEC拒绝减产(意在通过低油价扼杀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页岩油),布伦特原油于2014年中6月从115美元左右跌至2015年底12月30美元左右。2018年,由于OPEC、俄罗斯的减产,油价曾一度回升突破80美元/桶。
谁也不曾想到,2020年突然肆虐的肺炎,会对原油的需求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生产停摆、运输阻滞,数十亿人居家隔离,天上的飞机稀疏了,地上的道路通畅了……,原油价格也跌到了冰点……,现正缓慢艰难的回升之中。
二、油价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几何?
从国际原油价格的历史来看,本质上仍受供需关系的控制。影响供需关系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产油大国的增减产措施、消费大国的经济发展、相关技术的进步(勘探开发技术进步、燃油效率提升、新能源的发展等),其他的诸如战争、石油工人大罢工、异常天气、近期的肺炎疫情等突发也会造成油价的急剧波动。
未来的国际油价会如何?
个人愚见,短期内肺炎的影响下,生产和经济活动的萎缩,人们的出行活动大幅减少导致对原油需求快速下降;另一方面,原油的生产不能迅速减少(原油生产不是水龙头出水那样可随开随关),市场上原油供大于求的状况持续加大。后续随着各国生产的恢复,尤其是中国逐步取得抗疫的胜利,生产经济活动正迅速恢复,会加大马力将耽误的生产追回,原油的需求将逐步回升。相信疫情过去后,油价会迅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甚至会冲到一定的高位。
中长期看,油价应该会回到五六十、六七十美元/桶的合理范围,这是符合多方利益的。即使OPEC通过价格战逼迫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页岩油退出(目前已有公司破产),但这将是暂时的,因为谁也无法忍受长期的成本价或亏本出售原油。就算是产油成本极低的中东各国如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等(生产一桶原油成本在几美元到十几美元),也难以为继。毕竟,以上诸国的财政、经济高度依赖原油出口,一向挥金如土的壕们因油价过低、收入减少而去吃土,是万万不能的。必定会通过适当减产,好让油价回到相对高点的位置,维持较好的财政状况。一旦油价回归较高水平,页岩油也就很快恢复繁荣,并且越来越顽强(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成本会逐步降低),如打不死的小强一般。
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环保政策的趋严、各种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会挤压煤炭、石油等碳高排放能源消费的空间。当前及较长一段时期内,尽管煤炭、石油占能源消耗比例将逐步降低,但绝对消耗量仍将缓慢增加。毕竟人口众多的中国、印度等国经济仍在较快发展,对能源的消费仍有较大的增长需求,2018年中印两国石油消费量增长占据全球增长的2/3。其他东南亚、非洲国家的GDP增长近几年表现也比较抢眼(如果没有水分的话)。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就会增加,众多发展中国家石油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缺口。
……
原油价格过低,不全是好事。油价过低,除了对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带来沉重影响外,还会对已经发展势头良好的清洁能源产业带来严重的打击,遏制其发展。而清洁能源是将来我们降低甚至摆脱原油高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们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已成当务之急。
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三、对上游石油人的影响
好了,我们来看看国际油价的变动对上游(勘探开发)石油人的影响吧。
曾经,怀着那份热爱,自己报了这个行业的“黄埔军校”。印象中,那些高耸的井架、庞大的平台、如网的管道、机器的轰鸣,加上“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式的豪(教)言(育)壮(宣)语(传),很能让人热血澎湃。的确,你会感到这个行当搞的都是战天斗地的大事情,瞬间觉得很“荣光”。
十几年前,油价高涨红遍天,勘探开发如火如荼,石油主干专业(地质、物探、石油工程、储运等)的毕业生异常的抢手。就业根本不愁,愁的是该去哪家。大家找工作就是凑一个简历,去百货大楼淘一件穿起来人模人样的廉价西服,就静候三大油招聘军团的到来。主干专业毕业生供需比往往1比几,甚至1比10。在供不应求的关系下,主干专业的学生可带非石油类通用专业的男女朋友一同签约。优秀的甚至听说可以一带三(不限男女朋友);还听说有玩游戏挂了几门课的同学,在招聘会快结束时冲进体育馆,把证明自己是主干专业的学生证往招聘官面前一扔,也能签约。那时,石油主干专业学生走在路上都是春风得意、洋洋洒洒,用走路带风形容也不为过。多少通用专业学生梦想着转入石油主干专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年来,原油价格的惨淡、人员的饱和,三大油已不再组团进校招聘,和众多其他公司一样,用、测评、择优组织面试,需求数量也大幅减少。学生们必须要下苦功夫,极尽展现自身才华,才有可能获得青睐,谋得一个岗位。部分石油主干专业学生要么转到通用专业和各种考证,要么在外找寻互联网、金融行业实习机会,为转行提前准备。那些光鲜亮丽的石油外企已纷纷撤出中国,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大厂成了学生们的理想雇主,趋之如骛。
职场中的上游石油人日子也不好过。各油气公司纷纷资产重组、削减支出、优化人员,部分人员被迫离开上游行业。国企虽然不裁员,但课题项目明显减少了很多,很多人闲了下来。外资油服公司,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更是项目大量减少,收入、利润大幅下滑,不断裁减人员。
相比传统行业的步履维艰,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迅速崛起,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这些新兴技术也逐渐不断地融入到传统行业,促使传统行业不断提升效率,迎来再次发展的机会。油气勘探开发也不例外,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可视化技术(VR)、精准压裂、智能化海底工厂等,改变着传统的勘探开发认识和手段,“数字油田”、“智慧油田”的建设方兴未艾。认识的转变很关键,这个行业有时太过于注重经验,依靠惯性选择,历经了低油价的“洗礼”,想必会更加热情地接纳新思潮、新技术、新方法。正如在校生们的求职由过去的“等、靠、要”,到如今的“闯、干、拼”,正是一个积极的改变。
……
这是一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不只是油气勘探开发,无论哪个行业,唯有迎接它、适应它,提前做好准备,或许才会有凤凰涅槃。毕竟,时代的快车停靠时间很短,隆隆驶离后,没人愿意还留在站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